从2003年6月,我国建设第一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山东大高通用航空城开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航空产业园的数量逐年增长。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以及各省市地区为促进航空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各地航空产业的规划,也促使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一时间,航空产业园的建设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一片新蓝海。
国内航空产业园布局
航空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对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无论从图卢兹航空产业园还是西雅图航空产业园的运行经验中,这点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主要是因为航空产业是高带动性产业,其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宽、联动效应强,对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国外成功的航空产业园一般都具备以下几点共同的特性:一是便利的交通体系;二是政府和科技的支持;三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縱观全国,从航空产业园的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华东地区航空产业园数量最多,达到30个;其次是华北地区,共有18个航空产业园。从省市分布来看,陕西、山东、安徽、江苏的航空产业园数量最多,分别为11个、9个、8个和8个。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航空产业园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围绕园区内的航空设备制造、航空产业服务形成了上游装备、部件等基础供给,下游航空改装维修、航空新材料制造、机载设备制造等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具体来看,航空产业园的上游产业为航空产业园的基础产业,包括电子工业、机床工业、复合材料与通用部件等;中游产业为航空产业的主要产业,可以分为航空设备制造和航空产业服务两大领域;下游产业为航空产业园产业的纵向延伸,主要有工业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在产业园的布局中,近年来我国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如上游航空材料供应商博云新材、宝钛股份,运营保障与服务配套企业四川九洲、海特高新、川大智胜等。
从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建设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将航空产业园区分为三类,分别是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模式的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型园区,采用“核心基地+服务区”模式的以航空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园区和以“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模式的综合型园区。
具有地方特色的探索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目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基地,并将航空产业的发展视为优化升级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其中,珠海、南昌的产业园发展可圈可点,各具特色。
珠海航空产业园于2007年12月被正式复函批准成立,广东省发改委对其定位是“将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成为在国内外航空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集产学研于一体的航空制造业基地。”珠三角机场设施良好,航线网络发达,具备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良好环境。广东省目前拥有国内维修等级最高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在海上救援、海上平台、海洋监管、飞行训练、航空拍摄、广告宣传等航空运营方面的作业数量超过其他省市。目前,珠三角通用航空产业主要依托珠海航空产业园,以通用飞机产业基地为核心,打造集飞机制造、发动机和机载配套一体化发展的航空装备产业链,形成了展览、维修、培训、保障服务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的华南航空产业集聚区。
珠海航空产业园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形成了品牌效应,先后获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批复成为“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航空产业基地。二是营造了良好环境。聘请了国内一批顶级航空专家成为专家顾问,产业园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为航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三是构建了产业体系。随着以中航通飞为代表的一批航空制造项目和以西锐FBO为代表的一批航空运营服务项目相继落户建成,产业园内航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009年12月和2017年1月,以南昌航空城为核心的南昌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8年10月27日,C919飞机在瑶湖机场成功转场试飞,意味着南昌航空城将成为国产商用飞机未来重要的试飞基地。同时,南昌政府积极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在南昌航空城建成了ARJ21飞机江西生产试飞中心。按照规划,位于南昌航空城的生产交付中心将划分为交付中心和完工中心两个区域,主要承担飞机内饰安装、喷漆、生产试飞、客户交付、维修维护、运营保障等工作。可以说,在南昌航空城,江西省政府与中国商飞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
此外,全国唯一一家省局共建的适航审定中心也已在南昌高新区正式运营。当前该中心已落户项目27个,在谈项目50多个。目前,全区航空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制造技术为依托,集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运营、配套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链,为南昌成为国内知名的教练机研发制造基地、大飞机总装试飞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南昌两个航空城的发展有四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认真抓好政策配套、运营平台、金融支持、项目落户等工作,努力建成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地;二是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三个“70%”目标(即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占比达到70%、军品一般制造能力社会化配套率达到70%、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承接当地企业,如洪都航空的非核心业务;三是培育通航消费市场,努力打造“航空+旅游”、“航空+体育”、“航空+博览”等新兴业态;四是通过举办龙头企业供应商大会,争取一批配套企业落户,重点打造一小时配套圈,形成以航空制造技术为依托,集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运营、配套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链。
浦东模式的探索
航空产业园的发展阶段一般可以分为起步、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对产业园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如下。
起步阶段的航空产业园主要通过政府进行地块划分,修建通用机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各自的厂房,表现为单一的生产服务工业区。同时,园区构成也较为单一,主要的功能区就是机场区和工厂区,并且呈现相对松散的分布状态,未配备公共服务设施。成长阶段的航空产业园一般以航空运营、航空制造为核心产业进行布局,其他附属产业按需分区布局,可以称得上是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园区。这个阶段较起步阶段来说,园区产业间有了相互连通,形成了具有专业化分工特性的产业组织形式,但仍不具有大规模的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成熟阶段的航空产业园具有综合性的临空产业综合体特点。这个阶段,航空产业园内重点发展的产业对周边辐射区域的影响极为显著,吸引大量的研发性科研产业、国民三次经济产业入驻园区或在园区外与园区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个阶段的航空产业园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备居住功能,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功能区间有着系统化的网络联系,并基本形成了航空综合体。对照目前国内各地航空产业园的发展来看,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的航空产业园仍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距离成熟的航空产业园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未来如何提高产业园发展质量,从而真正推动我国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产业集群效应在产业园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外成功的产业园发展经验会发现,以垂直结合的方式,把研发、材料与零部件制造、物流、仓储、结算、销售等高端环节与整机总装制造集于一地,占据“微笑曲线”全产业链,形成集群化竞争能力是一条非常好的发展路径。目前,上海浦东正借助国产大飞机项目落地上海的优势积极进行探索。
如今的浦东,正努力打造产值规模1000亿元以上、财政贡献100亿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业集群,力争发展成为亚洲最大、世界著名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对此有专家指出,一条从浦东机场南端到临港民用航空配套产业园区的完整产业链已初现雏形。
在产业链上,浦东拥有民用飞机总体设计、飞机总装制造、航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等较完整的产业环节。2020年10月23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启动,并迎来20多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投资总额预计超过200亿元。入驻项目包括中国建材航空复合材料项目等航空研发与制造类项目,高博航空机载通信系统研制项目等航空工装与内饰类项目,中航租赁航空器融资租赁项目等航空金融类项目。伴随着各产业细分领域的领军项目入驻,以及航空金融租赁、评估、综保物流服务等功能类服务平台的逐步构建,浦东正在为大飞机产业园的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产业园区上,浦东基本形成了以祝桥、临港和张江等区域为主、制造研发和试飞交付兼备的规划布局体系。为满足中国商飞未来的产能提升计划,完成14平方公里以上的总装空间打好基础。未来,大飞机园将汇聚航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高端业态,着力培育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预计产业规模2025年达到500亿元,2035年突破2000亿元。配合大飞机园区建设,新片区专门做了产业专项政策的配套,把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两个“特”字的政策叠加。这是考虑到民用航空产业大生态是国际化的产业生态,有很多技术可能需要跟国外合作,在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可以享有一些特殊政策制度,帮助产业发展。未来,“浦东模式”的发展值得期待。
除了产业集群之外,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以图卢兹为例,图卢兹是法国航空航天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法国最重要的三所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高等航空航天学校(SUPAERO)、法国国立民航学院(ENAC)和法国国立高等航空工程学校(ENSICA,后与 SUPAERO 合并为 ISAE 集团,旨在增加二者的国际知名度)均设于此,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图卢兹输送航空产业高端人才。在这方面,目前国内航空产业园的布局中对此考虑还不够。
第三,是数字化技术在航空产业园中的应用应该被进一步重视。当前在国内已经有些航空产业园在园区数字化建设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以西安为例,西安航空基地紧跟国家战略布局与政策定位,立足本土产业实际,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服务航空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西安航空基地积极围绕航空产业加速发展需要和广大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数字经济在西安航空基地落地生根。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拥有西安航空大数据中心、全机制造工业协同研制平台、西安航空基地腾讯云工业云基地、飞机强度试验CAE数字系统、先进叶轮叶盘高效数字加工应用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其中,西安航空大数据中心是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联合腾讯云打造的数字化创新服务机构,围绕航空工业互联网与航空工业云生态的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5G+AI”应用、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为入驻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智慧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实现产业链上下联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希望能有更多航空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在航空产业生态内,根据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让数字技术真正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赋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