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伊始,深陷困境的海航集团终于迎来了黑暗中的第一道曙光。公司发布公告称,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自2020年2月入驻集团以来,经过近1年的工作,目前已经制定了风险处置工作思路和方案,各项工作都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公司在公告中也表示,代表海南省政府进驻海航集团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顾刚和任清华也将辞去相关职务。这一公告的发布,也意味着海航集团的危机处置以及未来走向何方的问题终于要到“揭盖子”的时刻了。
从“自救”到“他救”
作为国内四大航空集团之一的海航集团, 在中国民航运输业留下了诸多传奇:陈峰等创始人拿着1000万元创立海航、单枪匹马“十上华尔街”拿下索罗斯的投资等,所有这些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2004年,海航集团正式提出多元化扩张战略,并在此之后开始了全球“买买买”之路。最初,海航制定的所谓多元化战略是“以航空上下游相关产业为主的并购链条”,但从实际来看,海航在此之后的一系列扩张并购并未按照原先的思路进行,实际上选择了一条“全产业、全球化”的扩张模式。
2008~2017年的十多年,被视为海航“疯狂扩张”的阶段。在此期间,海航将扩张布局延伸至全球,接连购买海内外多元化资产,企业资产规模、收入迅猛增长。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在《财富》世界500强的名单中,海航多次上榜:2015年,海航以256.46亿美元营收首次登榜,位列世界500强第464位;2016年,营收295.6亿美元,位列第353位;2017年,营收530.353亿美元,位列第170位。每年100多名的上升速度,堪比坐飞机。数据显示,2016~2017年间,海航集团净投资高达5600亿元。2017年,海航集团总资产和总负债都创下历史新高,分别是1.23万亿元和7365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39倍和34倍。这也意味着几年的疯狂并购,再造了近3个海航。
2018年,海航突然陷入流动性危机,25年的高速扩张戛然而止。为了应对危机,海航开始加快出售业务和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海航就出售了近3000亿元资产;2019年,海航大力出售地产业务,其中就包括英国路透社总部大楼等。但这两年的“自救”并没有让海航走出危机,直到2019年年末,海航的资产负债率仍然高达7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海航的流动性危机更加突出,海航不得不从“自救”转向“他救”。此时,海南省政府向海航集团伸出了援手。
2020年2月末,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海南省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调、全力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与此同时,海航集团董事会改选,新班子开始运作。
持续一年的“他救”
联合工作组在进驻海航集团后不久,便明确了要化解这场危机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当其冲的是树立员工的信心,确保航空主业安全运营。为了稳定军心,联合工作组入驻之后协调多方出售了海航的部分资产,而这部分资金被全部用于海航航空主业的运营,优先保障员工工资和解决历史欠薪。
其次是摸清海航的债务情况。在联合工作组入驻之前,似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海航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根据海航集团的发债报告,截至2019年上半年,集团有近7000亿债务待偿还。2019年全年和2020年全年的数据至今还没有披露。因此,联合工作组入驻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摸清海航系企业的底数以及債务情况。
第三是明确海航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联合工作组入驻之前,海航集团的业务主要有航空、实业、资本、旅游和物流五大业务板块,如何对这些板块进行取舍,也是联合工作组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之一。
从海航发布的公告以及已过去的2020年海航集团的表现来看,联合工作组进驻的一年,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20年,海航航空主业实现了全年安全平稳运营。截至2020年12月,海航日均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成以上,日均旅客运输量恢复率领先全民航6个百分点,客座率领先4个百分点。集团全年累计安全飞行126万小时,55万架次起落,旅客运输量6490万人次,货邮运输量超过80万吨,客改货航班超过2700班,货运业务实现逆势增长。2020年,海航集团旗下运输航空企业未发生严重征候及以上等级不安全事件,核心安全指标同比2019年平稳向好。此外,2020年海航连续十年蝉联“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称号并保持全球排名第七,这对于海航品牌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
在对海航集团债务的梳理和处置方面,联合工作组用三个月的时间对海航集团旗下2000多家企业的股权关系、资产架构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促进了一部分海外资产的出售。去年12月,海航集团2016年斥资60亿美元在海外收购的一个“招牌”项目——英迈国际在经过漫长的寻找买主的过程后,终于以73亿美元“脱手”。
之后,2020年12月21日,机场服务供应商瑞士国际空港(Swissport International AG)宣布完成了全面的财务重组,这也标志着海航集团正式将这家瑞士公司的所有权转让给了英美财务投资者组成的联合财团。同时也意味着,海航集团在联合工作组的协调帮助下,已经完成了境外资产清产核资,并在处置资产上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过去一年,联合工作组帮助海航集团进一步梳理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聚焦航空主业”。曾经,海航这一以航空起家的企业,“科技”在其集团业务板块中一度坐上了头把交椅,航空业甚至只是其旅游业务集团中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一时间,业界都很难用一个确切的标签来定义海航。
联合工作组进入海航之后,与海航集团对集团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目前,海航集团旗下有一个子集团和三个事业部,子集团是包括旗下各航空公司在内的海航集团,三个事业部分别为航空空港、航空租赁和非航空资产管理事业部。
回归初心,坚定主业
对于海航来说,航空业务无疑是其最优质的资产,也是集团当之无愧的主业。无论是联合工作组还是海航集团的领导层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公司将回归企业发展的初心,坚定发展航空业。
为此,即便在最为艰难的2020年,海航也没有放弃对航空业务的布局。2020年,集团在出售英迈国际和一部分房地产业务后,斥资20.48亿元受让了中欧发展所持有的长安航旅20%的股份,以1.71亿元购买了海航地服拥有的民航特种车辆。此举被业界视作海航集团围绕航空主业,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之举。同时,公司还与腾讯合作,联合打造“智慧航班”、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飞猪旅行、滴滴出行和携程集团等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布局航旅业务板块。
多年来海航共投资了12家地方航空公司(含香港航空和香港快运)、参股5家海外航空公司、4个机场。2018 年11月,海航控股与乌鲁木齐市政府签订相关框架协议,乌鲁木齐市政府或其指定的下属子公司将持有乌鲁木齐航空70%股权,海航控股的持股比例由70%降至30%;同年12月,海航集团与首旅集团签署框架协议,海航集团与首旅集团将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扩大首旅集团持有首都航空的股权比例。有行业人士分析,首都航空、乌鲁木齐航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海航集团旗下其他航空公司寻求增资发展的模板。
2019年6月和12月,海航集团又以类似的方式对旗下的北部湾航空和西部航空进行了股权重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正式交割,这意味着,这些航司仍然属于海航集团。
如今,海航自然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整地“保住”其核心业务,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命运的绳索突然收紧。2019~2020年间,除了海航控股外,几乎所有海航系航司,都在与当地政府洽谈增资或重组。此前,就曾有消息称,海航集团旗下几个由地方政府接手的航空公司会被重新“回购”,虽然这个过程将颇为复杂,但仍是海航集团未来重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外,由于此次海航集团流动性危机所造成的影响颇大,考虑到航空运输业专业性较强,因此早前联合工作组就曾提出未来有可能从包括三大航在內的国内航空公司中引入专业管理人才,加入海航的管理层。
在航空业务板块中,除了航空运输业之外,海航集团还手握机场业务。截至2020年年末,海航机场集团旗下共控股8家机场,其中就包括三亚凤凰机场,参股4家机场,其中包括海口美兰机场。2020年对于海南的机场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不断的一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试验点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发布都积极促进了自贸港建设的步伐;美兰机场二期工程即将完工,这意味着原先的资源障碍、空域限制等因素将不再存在,美兰机场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期。这些对于海航集团来说都是其未来恢复期重要的利好消息。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利好,海航也在加快产业布局。海航集团早前曾表示,未来将开通更多海南进出港的客货航班,参与包括海口机场二期扩建、三亚保税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GE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入驻、推动美兰空港一站式维修基地项目落户等项目,助力海南自贸港打通“空中大动脉”。
从一家不起眼的地方航空公司起家,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千亿规模的多元化企业集团,甚至在最高峰曾一度有望跻身《财富》500强的前100位,海航集团在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后,最终跌落“神坛”。从海航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航空业来说,资本所充当的角色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海航来说,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聚焦主业,向死而生”,或许最终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