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在上飞的55年(之七)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飞机 热度: 14111


  

  

  蒋斯来,男,1942年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60年考入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1964年8月毕业,被分配来上海,在空军第十三修理厂(上飞公司的前身)工作。2003年退休后被上飞公司聘为返聘专家至2018年8月,在上飞公司工作了近55年。曾参加歼击机修理、运10飞机研制、麦道MD82/90飞机的合作生产、波音737NG飞机的转包生产,编写了《ARJ21新支线飞机的研制历程总结》,组织编写了《民用飞机制造技术与管理》等书稿,并出版了《英汉航空技术缩略语词典》等书籍。

  进入波音项目办

  进入1999年后,MD82/83飞机的生产任务早已完成,最后1架MD90-30飞机的生产也已结束,正在寻找买家。联络工程部的人无事可做,纷纷自找出路,有些回到了原来的单位或部门,还有些因为年龄到了就退休了。

  最后留在工程部的大约只有6~7人,所里来的有5~6人,厂里来的就我一个人了。我们无事可做,就从东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拿来很多的资料进行翻译,如“飞机维护手册”、“结构修理手册”、“返修/部件维修手册”等。干这些活,既能巩固已有知识,又能增加收入(当时的翻译费是每千字60~80元,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我们都很高兴。

  然而好景不长。在波音项目办任职的须宝良多次来找我,要调我到他们那里去工作,负责波音737-700飞机水平安定面的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

  起先我没答应,原因有两个:一,我在工程部主管MD82/83及MD90-30飛机全机的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确实很累,现在清闲了,正想轻松一下。二是因为现在的工程部没人管,而且又能创收。正如所里的人说,此时的工程部是一个三不管(厂里不管、所里不管、工程部的领导也不管)的世外桃源,我们要好好利用一下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享受”一下。但是不行,须宝良多次协商未果后,就请厂里下了调令。

  2000年7月18日,我到波音项目办报道,被安排跟着刘镏学习,当时他主管波音737-700飞机水平安定面的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工作。那时候波音项目办的办公地点是在84号楼的三楼。楼的北面,是计划、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人员在一起办公,组长是李朝辉。楼的南面,是成本核算室和综合管理人员在办公,室主任是须宝良。另外还有一间是项目办主任黄敏的办公室。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厂里急着并强行调我到波音项目办,原来是要我接替刘镏的工作,因为他要跳槽了,辞职报告早就送上去了,就等我来接班。

  我到波音项目办报到那天的下午,刘镏带我到处去兜了一圈。先是到72号厂房,这是波音飞机水平安定面的总装厂房,然后去了生产部、技术部、质量部,最后去了BRT (Boeing Resident Team波音驻厂代表队)办公室。刘镏引荐我和辛宏先生(Mr.Sing Hong)见了面,他是BRT的总负责人,并负责工程方面的工作,我所接替的工作,刚好和辛宏先生对口。

  尽管我对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很熟悉,而且又经过了美方的专业培训,但是,当时对波音项目并不熟悉。特别是刘镏只用了半天时间给我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宏观的情况,所以我对很多工作都不了解,比如相关资料放在何处,工作流程如何,各相关单位的接口人员是谁等具体细节,都不清楚。好在我有这方面的功底,慢慢摸索着也就越来越熟悉了。

  编制程序和流程

  上飞厂为波音公司外包生产737-700型飞机的水平安定面(早期称之为平尾,确切称呼应该是水平安定面,因为不包含升降舵)始于1995年。当年1月,上飞厂与波音签订了外包生产1000架份水平安定面的合同,此后又经过几次追加,累计达5700架份。2013年,上飞公司又与波音签订了生产900架737MAX水平安定面的合同,使外包生产总量达到了6600架份。

  737-700飞机水平安定面的制造有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1995年1月签订合同,但到1999年6月16日,才向波音公司交付了第一架份的737-700水平安定面,用了4年多的时间。

  2000年7月18日我来到波音项目办报到时,交付的数量还不多,生产管理也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就我所从事的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工作而言,当时的规章制度和基础工作等尚未完善,很多需要建立和修订。我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来熟悉波音的工程图纸和技术标准及其规范,并完全理清了上飞厂关于波音项目转包生产相关的资料和流程,并着手进行修订。

  其中,最主要的是程序和流程。

  以前我在联络工程部从事麦道飞机的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工作,尽管只是我一个人,但是有规范的程序和流程,因此工作有条理,忙而不乱。从1985年到2000年之间,上飞厂与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83和MD90-30飞机,创建了标准工作法,也称为项目标准程序“Program Standard Procedure”,共122篇。这些程序很严谨,但是,波音项目部的程序还不健全,因此我的首要任务就是编制和修订程序,包括公司级的管理程序和部门内的工作程序等。

  程序编好后,规范了波音项目737-700飞机水平安定面的工程更改的实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也逐步熟悉了波音工程图纸和规范标准,慢慢放开了手脚,进入角色、胜任工作。

  关于这个过程中的各种标准和规范,因为过于专业,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重点回答一个关于工程更改的问题。有人问,飞机定型以后,就应该按照图纸批量生产,为什么老要更改呢?事实上,麦道也好,波音、空客也好,他们的工程图纸始终处于频繁的更改之中,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产品销路广泛,不同的客户会提出不同的需求,生产时自然要做出相应的更改。其次是从实际使用的效果出发,对产品的性能、工艺、强度、结构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进行更改,不断完善,有利于市场竞争。第三是弥补缺陷。由于之前工作上的疏忽,或限于当时的条件而造成的差错或不尽完善等,需对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更改。

  我完成的工程更改

  我2000年7月18日进入波音项目办(后来更改为凯飞项目部),2003年11月13日退休,之后又被返聘,还是从事原来一样的工作,一个人主管构型管理和工程更改的工作,直到2014年。在这14年间,我主管并圆满完成了64项737-700水平安定面工程更改工作。

  我印象比较深的更改有几次。第一次更改是“安装于前后梁接头的新衬套”。这是我在波音项目办主持执行的第一项重大的工程更改,当时我进入波音项目办还不到半个月。更改内容是将原来前梁的2个衬套和后梁的3个衬套全部更换成欧洲一家专门制造衬套的疲劳技术公司(FTI)生产的衬套,采用挤压式装配,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疲劳寿命。经过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制造工艺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ACC240站位的相关人员掌握了这项挤压式装配的新技术,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得到波音以及FAA的好评。

  印象第二深的更改项目是“鸟笼整体肋”。更改内容是将原来的182A5003、182A5004、182A5005、182A5006横向钣金肋更改为机加整体肋。这次更改工作量巨大,我和波音反复协调20多次以后才最后确定,并在第168架份开始生效。这次更改满足了各方面要求,因而得到波音的好评与称赞。

  第三,“后缘导电条和翼尖的更改”也令我记忆犹新。这项更改的实施是在2006年,我至今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次更改使上飞厂关于表面处理产生了一项阿罗丁600处理的新工艺,同时更改也深得波音好评。

  还有就是2010年实施的“下蒙皮更改”,这是上飞公司外包生产737-700飞机水平安定面以来的最重大的一次更改,圆满完成,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除上述几项之外,还有其他若干项更改也是很有特色的,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我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接手工作并很快进入角色,因此得到了BRT领导以及凯飞项目部的领导黄敏主任的赞赏,先后被评为上海飞机制造厂2001~2003年度先进個人、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01~2003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

  2003年底,其实我到退休年龄了,但那时我没有退休的想法,波音项目办的领导也没有让我回家休息的意思,直接返聘了我,仍然让我主管737-700飞机水平安定面的构型管理以及工程更改,并一直任SCB(上海航空工业公司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项目更改委员会)的执行主席(主席是黄敏)。

  黄敏给了我当时返聘科技人员中最高的返聘工资。那时的工资比较低,一般人员的返聘工资1000多元,科技人员返聘最高的是1600元,而黄敏给我定的标准是1650元。黄敏对我说,蒋工呀,你别小看了这50元,这体现了你的价值,也是领导对你的关心和重用。

  我真的非常感激,并用出色的工作成绩来报答。关于这些方面,黄敏是认同并肯定的,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相关科室成员的认可与好评。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加了多次工资,我也是加得最多的人之一,我一直感恩在心。

  再后来我又分别被上飞公司项目管理部和情报档案馆返聘,一直聘用到2018年8月底。从1964年进厂,到2018年,我在上飞公司连续工作了55个年头。

  结束语

  在项目管理部被返聘期间,公司领导要我编书。2014年12月,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名义,我编写完成了《ARJ21新支线飞机的研制历程总结》。2015年3月,编写完成并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英汉航空技术缩略语词典》。在情报档案馆返聘期间,组织编写了《民用飞机制造技术答疑》和《民用飞机制造技术与管理》。2018年6月,我完成了《历程——在上飞工作的55年》书稿的编写。

  我在上飞工作了55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曾获部级、局级、公司级等各种奖状或奖励证书50余本、在核心期刊及普通行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或文章30余篇,并出了6本书。在这55年间,我经历了风风雨雨,参加了各种工作,也亲眼目睹了上飞的变迁,弹指一挥间,终于到了离开的时候。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自然规律。年轻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能为上飞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是上飞兴旺发达的新气象,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欢欣鼓舞。

  我对上飞怀着深厚的感情,抚今忆昔,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又流过多少辛勤汗水,这里曾是我苦干与巧干的天地,每念及此,就更加依依不舍。

  祝上飞越来越好!(连载结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