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见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中国明清文言小说叙录*

时间:2023/11/9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热度: 18716
·吴肖丹·

  内容提要 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访书所得,计有中国笔记小说刊本《秀异事榷》《古今奇闻》《警心随录》《霞房搜异》《粟日抄》和抄本《花间笑语》未被书目著录,小说刊本《琅嬛史唾》《狐媚丛谈》《花仙传》已被书目著录,但未详版本情况。探考这些小说的版本、内容和作者,可补书目之阙。

  

一、未著录的笔记小说

1.《秀异事榷》

《秀异事榷》1册,(明)傅振商著,明崇祯元年(1628)序刊本,原藏于红叶山文库。版框19.5cm×14.5cm。半页9行,行18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四周单边,无行格。卷首有傅振商自序《秀异事榷引》,序言说明编辑缘由:“余于治兵之暇,悉发稗官野乘之藏,抽其秀异,手为诠录,人高取韵,景幽取奇,事棼取藻,务期洞心悦目而止。”落款曰:“崇祯元年戊辰冬月朔君雨书于秣陵公署之燕喜堂。”卷端书名曰:“秀异事榷”。下书:“天中傅振商君雨父选辑,东岳施凤来羽王父评品,男孕岱、孕嵩较,后学方文炜、方新较。”印章由上到下分别为“养拙亦寸”“傅振商印”“圣人墀苗裔二龙里傅氏之印”。本书卷首从卷名“秀异类”开始,至一册结束曰“秀异事榷卷一终”,未见有其他分类,此一册书可能并非全本。

  根据小说序言所提到的郡望“天中”、成书于“秣陵”任上、“治兵之暇”等信息,作者应为明末南京兵部尚书傅振商(1573—1640),字君雨,明代河南汝阳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乡试中举,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入太常馆,散馆授江西道监察御史,按察畿南,摄畿辅学政,平反冤狱,又创“恒阳”“国士”“天雄”三书院,后巡视茶马,赈陕西灾荒,平定宁夏赵守禄叛乱。万历四十六年(1618)典监陕西戊午乡试,后迁太常寺卿,巡抚南赣,讨平诸豪叛乱,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崇祯三年(1630)至崇祯六年(1633)任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三年(1640)病故,赠太子太保,谥号“庄毅”。有《爱鼎堂文集》,因为刊刻于崇祯年间,保存不善,清初杨廷鉴予以编辑,后人傅莺祥、傅应奎在康熙、乾隆年间皆有补刻,又有《杜诗分类》《古论玄》《缉玉录》《蜀藻幽胜集》,博采山川名胜的古人论说、题咏,涉猎甚广。据《南明史》记载傅振商子情况曰:“傅孕岱,字玉策,汝阳人。尚书振商子。选贡。尤溪知县。降清。”为傅氏小说做注的是傅振商的进士同年施凤来(1563—1642),字羽王,号存梅,浙江平湖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1628)三月致仕。

  《秀异事榷》所载笔记小说共567则,记载了历史上人物“秀异”事迹、世间的“秀异”事物,还有一些天人感应的“秀异”传说,大多系作者读书所得,取其奇致逸趣。书中笔记大半有注明出处,涉猎范围甚广,从《汲冢纪年》到明朝万历年间魏濬的《西事珥》皆有所取,多采历史、天文、地理、物产、历数、五行等奇闻异事。从作者的履历和其他著作看,作者到任一处,即访名山,识地理,汇编文萃,甚至有论堪舆的著作,与晚明以来学者型士大夫在京师外任职的风尚相类,则是书亦不尽是案头摘抄消遣之物,而是跟作者的游览兴趣相关,虽无原创之说,但可备史料之用。

2.《古今奇闻》

《古今奇闻》共8册四十四卷,(明)陈继儒编,(明)郭伟校订,旧藏红叶山文库。版框20cm×14cm。书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单行,字数相同。白口,黑鱼尾,四周单边,有行格。现有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书目仅著录施显卿《古今奇闻》,未见此书,编者陈继儒名下虽伪作甚多,也未见此书的记载,任明华的《中国小说选本研究》记载此书存,内容不详。卷首有张汝霖序言,张序指出文学、说家后世以为二者分途,其实文学与说家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以成不朽,认为这部小说敢于指出一些史书记载之非,又能力证一些小说之言之是,立论新颖,又有充分的依据。他评价陈继儒道:“眉公陈继儒先生弱冠已蜚声艺苑,精辞逸调,泉涌山出,诸所著《销夏秘笈》《谈助》《说资》等书,翩翩然如道流仙客,玉立于尘埃之表。兹集也,较之从前诸刻,又骎骎乎其上矣。探讨几千余载,积而至数百万言事,事必古所见,而语必古所未见,意必古所未见,而语必古所见。……遂以《古今奇闻》扁额,虽然有郭、丘两大家之订校名笔在,亦何用予额之,聊叙一言,以应陈君请云。”此书由郭伟、丘兆源订校,由张汝霖题名。落款曰:“天启元年春正上元之吉山阴雨若张汝霖书于雪舫之中。”正文卷端书名曰:“古今奇闻广见篇”。下书:“云间眉公陈继儒纂辑、晋江洙源郭伟恭订、临川太丘丘兆源校阅,金陵四知馆梓行。”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人。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是晚明著名的山人,工诗善文,擅长书画。校订者郭伟(1549—1619),字洙源,又字士俊,晋江石湖人。少年时以文学闻,参加“紫云社”,研究《易》学,无意仕进。早年与福州“福建书坊”经纪人余泗泉合作,出版“集注”系列著作,后流寓金陵,又编辑书稿交由金陵与吴中等地书商刊刻发行。为此书作序的张汝霖(1561—1625),字肃之,号雨若,晚年号岕园居士,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是内阁大臣朱赓的女婿,张岱的祖父,与山人陈继儒有密切的交往。陈继儒《古今义烈传序》称:“肃之与余称三十季老友,而素心遥对,杖屦诗酒,呼吸相通。”张岱《自为墓志铭》记载了六岁随祖父见到陈继儒的情形。张氏序言提及的陈继儒著作《谈助》《销夏秘笈》,应为陈氏的文言小说《偃曝谈余》《销夏部》。从校订者郭伟的生卒年看,成书时间当不晚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后又有丘兆源再校。自万历后期,多有书商盗用陈继儒的名字出版书籍,天启后,陈继儒更是名倾天下,系于陈氏名下的笔记小说甚多,此书真伪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前有张汝霖的序言,而且书名、封面、名牌等并未特意标榜陈眉公著作,似无以陈继儒名号博销路的意图。

  内容分四十四卷,如凡例所言,上篇二十卷,多为“舜藏苍梧考实”这样的“考订讹谬,自古今治乱、是非得失以及礼仪,撮其事之博大、义之宏深者而扬扢之”的奇闻考证,共447则;中篇十二卷多是“女娲非妇人名”这样“比事述词、拾遗纠舛,并加考订而仪礼尤详第议论”的新见,共422则;下篇十二卷则是多像“宋世三元不止三人考”这样“究古以原其始,考礼以证其实,谭异而归于正,多识而敷其详”的考证,分为称名类36则,古礼类(卷三十三、卷三十五)28则,考古类22则,象数祠祭祀类15则,仙妓杂异29则,杂异类25则,忌讳类21则,杂言类105则,辨物类27则,共308则。全书共1277则笔记,反映了作者的博学洽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古代典章制度的考证阐释,不乏大胆的推理,符合《古今奇闻》的书名,已见清代考证学术的端倪,但所列文献的来源则有值得商榷之处。其论诸子学说,并能延及当世,自出机杼,可知其奇闻为当时世风学风所发。如考论詈人以狗,列从古至今诸文字,史籍诸典故,而后论当世士大夫虽平居谦让,及势利之接则若吕不韦譬喻之群狗争炙鸡,至于以当世大臣妨主纳谏,举江乙对荆宣王之恶犬噬邻人拒救主于溺井、晏子言齐景公酒酸与恶犬之说,出处皆有误,而讽刺当世之意昭然。本书与其他确认为陈眉公的笔记对比,风格大不相类,陈书多谈琐屑风雅之物,不通政治,无此等尖刻讽刺之言论,若从陈继儒与当时执政者友好的关系看,也不应有此类对当时大臣妨主纳谏之批评。编者署名陈继儒姑存疑。此书作者议论实蹈晚明清流一派言论,不免有故作惊悚语以博世人眼之习气,即便断为伪书,也值得从文化现象上进行探讨。

  

  《古今奇闻》书影1

  

  《古今奇闻》书影2

3.《警心随录》

《警心随录》1册,(明)张懋谦著,明崇祯十三年(1640)序刊本,旧藏于红叶山文库。版框22m×14.5cm。书半页9行,行22字,小字单行,字数相同。白口,四周单边,无行格。卷首有作者自序,从刚成年的时候父亲教诲他要谨言讲起,叙述了他父亲去世、补博士弟子员、为举人收集前人修身的模范和格言的过程。落款曰:“崇祯庚辰中元日席林果道人张懋谦君平甫书于浔阳官署之几庐。”正文卷端书名:“警心随录”。下书:“武林张懋谦君平辑,江州门人李独明校。”

  综合序言和署名的“崇祯庚辰”“浔阳官署”“武林”这些时间、地理信息看,张懋谦应是《(雍正)江西通志》所记载的名宦张懋谦,“张懋谦,字顾存,钱塘人。崇祯间知九江府”。通志还记载了在张献忠掠夺九江界时,张懋谦多方防御,保护民众,又在赈灾、救施、筑堤等事上尤为着力。根据序言看,作者在家中排行第三,万历二十八年(1598)补博士弟子员,万历四十年(1612)中举,父亲曾官至正四品“中宪大夫”这一品级。

  此书以义命、冥报、净修、还金、捐赀、廉介、节孝、友让、长厚、容忍、古道、直道、附语分类,亦仿何良俊《语林》之体,共139则笔记,讲述了作者经历或听闻的故事,主要是用于警醒自己修身立德,并且作为宰官,以此劝诫百姓特别是有文化的乡绅行善修德,共同维护地方的稳定。作为一本地方官劝警教化的笔记,所取故事因果报应色彩较浓,但该书贵在以当世人、当世事,论当世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所记皆作者所闻见而非摘诸前人笔记,是反映当时士大夫尤其是乡绅日常生活的有价值史料。

4.《霞房搜异》

《霞房搜异》4册,(明)袁中道编,明刊本,旧藏于红叶山文库。版框18.7cm×14cm。书半页9行,行19字,天头注释,小字双行。白口,左右双边,有行格。卷首有黄道周作的序、乔云将作的跋和袁中道作的凡例。黄道周指出:“霞房者,先生所居也,搜异者,居中所辑书也。”历数古今历史小说之奇异后评价曰:“至书中之趣味、批评之渊妙,世不乏奇士,观际当自恭领,周也已口呿舌举矣。”落款曰:“临漳黄道周幼玄撰。”乔云将的跋评价袁中道曰:“小修骨态嵚岑,襟怀旷淡,故其著述评定弥天塞地,有耳目者,莫不知其姣好洋洋也。”他认为这本书不同于齐谐志怪、东海清言、搜神哭鬼之说,而是能选择传奇,“每股热肠吐冷语以点缀之”,特别有“远致”。落款曰:“丁卯秋乔云将千里书于蝶轩。”袁中道的凡例指出此书的编撰并非出于“好异”,而是“古今自有此异,特以一拈出之”,而且此书的创作是在山麓水浒边避暑,筑室名曰“霞房”时编写的,故名“霞房搜异”,六合之外的异事、琐屑的俚俗之谈等都不取,几十则传奇,必欲道尽人情,达到“兴观群怨”的目的。落款曰:“仲秋日柞林居士自识于醉竹垒中。”正文书端曰:“霞房搜异”。下书:“公安袁中道小修评选”。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号凫隐居士、酸腐居士、柴紫居士、上生居士以及柞林居士。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作序的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殉国,生平与袁中道交集并不多。乔云将,字千里,似曾担任杭州府仁和县县令,万历四十二年(1614)徐嘉泰修《天目山志》,订正者是仁和县令乔云将,待考。

  此书分上、下二卷,共50则,从黄帝有熊氏的传说到宋代的余靖传闻,杂糅唐传奇的昆仑奴、聂隐娘等故事,又穿插“小儿生子”这样的民间奇闻,内容驳杂,不加分别,而全书旨趣亦不甚明了。而且,除个别怪谈外,所取皆前人笔记小说选本熟见者,似难以当得作者自我的评价。黄道周序言在不断陈述历史异事之后,发出“口呿舌举”的评价,颇可玩味。倘若从选择“传奇”这样的角度看,公安三袁学术从李贽之说,此书专论异谈,以此见作者自身所以为之“兴观群怨”,能跳出经史之外,为传奇野史张目,虽芜杂空疏,实亦代表了当时公安一派的文学主张。

  

  《霞房搜异》书影1

  

  《霞房搜异》书影2

5.《花间笑语》

《花间笑语》2册,(清)酿花使者选,江户写本,旧藏于昌平坂学问所。开本26.5cm×18cm。书半页9行,行20字。序言中作者交代此书写于嘉庆甲子年,即嘉庆九年(1804)夏,“酉山弟招游大梁,余冒暑前往,及至,弟又使洛阳,山中独处无事,偶追录平日涉猎杂记及数十年中所见闻者,辑成四卷。……暑退访子升侄于邢邱馆……良朋聚集,谈及新奇之事,即摭拾之,又得若干卷,名之曰《花间笑语》”。作者在京城谋事期间,此书为友人所传抄,“今秋,一山亲家被荐入都门,见而爱之,分俸属余付梓”。落款曰:“嘉庆十一年九月望日书于都门枣林,酿花使者。”印章为:“楚禹、红雨萧生”。正文卷端题曰:“花间笑语”。下书:“酿花使者纂著”。

  从序言看,作者出生于官宦家族,谋事于京城,阅闻丰富。第五卷有一则材料交代了作者家族的背景:

  康熙间,商邱宋牧仲先生抚江右时,先曾大父司空公在里,先生招登滕王阁观竞渡,先大父涤斋公方九龄,侍宴,命赋五律,为称赏之。年十五,康熙己卯举京兆试,是科举干清宫覆试,列一等第二名,丙戌成进士入词垣。二伯父安亭刺史公乾隆辛酉科、先大人观察公乾隆庚午科皆举于乡,年均十五。大伯父云亭中丞公雍正甲辰中式,年十八,庚戌成进士。大兄敷时公年十七,乾隆甲子举于乡,丁丑成进士。四弟酉山年二十二举丙午京兆试。

  可见作者出身于一个科第连绵的家族,而且家族中人都以早慧闻名。根据这则材料给出的关键词,结合《(光绪)江西通志》的选举表,康熙己卯,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参加顺天乡试并中举的只有南昌人熊本(一潇子),是科出了科场案,由康熙亲自覆试,笔记称祖父“是科举干清宫覆试,列一等第二名”,与史实吻合。作者出身江西南昌熊氏家族,曾祖父熊一潇(1638—1706)字汉若,号蔚怀。康熙三年(1664)甲辰进士,授庶吉士,浙江道御史,官至工部尚书。工诗文,有《浦云堂诗文集》。根据方苞的《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铭》,大致可以知道作者的家族情况,曾祖母李淑人出生于官宦诗书世家,祖父熊本,字艺成,号涤斋,熊一潇仲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与方苞为同年知交。熊氏曾伪造熊赐履遗本,举荐江西籍的自己为湖北籍的熊赐履同宗侄子,被康熙皇帝发现,进行治罪,但熊本在一甲子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赴鹿鸣,可见并未受到重惩。熊本长子熊学鹏,即作者大伯,字云亭,号廉村,雍正八年(1730)庚戌进士,授兵部主事,擢御史,广东巡抚。二伯熊学烈,熊一潇长子熊大彬之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进士。父亲熊学骥,乾隆十五年(1749)乡试举人,官至湖南驿盐道。《(光绪)江西通志》选举表记载乾隆九年(1744)举人为熊之福,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即作者的大兄,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熊之书(丙午京兆试天榜),即序言和这则材料提到的酉山四弟,作者熊之缙,未见于选举表,仕宦生平未详。今有讨论清代曲坛的论文引用此书刊本,未详馆藏地,国内或有刊本保存。

  全书共五卷,共236则晚明和清代上层文人及官场的逸闻趣事,有数则摘自《随园诗话》《莲陂诗话》。笔记间不乏狐鬼之说,有部分笔记篇幅较大,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多属交游宴饮谈资。因为作者的家世及交游的关系,这部笔记记录了平时冶游清玩的情形和言论,对园林、曲艺、文学、世家等关注较多,呈现了不少当时社会文化风尚的细节,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论清代园林、曲坛,值得相关研究者予以关注,而论查初白、王渔洋等文坛名宿事,因作者交游所闻,较为可信。总体而论,所叙逸闻趣事,皆非关政治,笔调则与干嘉以来学者笔记小说接近。

  

  《花间笑语》书影1

  

  《花间笑语》书影2

6.《粟日抄》



  

  郑奎光,字章甫、仲师,从陈忠臣序言的落款可知郑奎光是福建莆田人。陈序曰:“南曹夙称吏隐,司储独为繁剧。”林序称赞郑奎光在户曹仓司任上“清操勤励,剔弊釐奸,所监诸仓依期出纳”。可知郑奎光是南京户部官员,在明末军事紧张时期管理钱粮得法。陈臣忠,字景周,福建莆田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中举,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林古度(1580—1666),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不求仕进,游学金陵,明亡,以遗民自居,有《茂之诗选》二卷、赋一卷,并《清史列传》行于世。邵捷春,字肇复,侯官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崇祯十年(1637)为四川副使,竭力抗击张献忠的军队,兵败,下狱论死。从结交的友人评价看,郑奎光不愧尽忠职守的良臣,他编辑的这本笔记小说也尤为注重官员的修养。然内容多从前人笔记搜索摘录,沿袭旧说,故原创性史料价值不高。

二、已著录小说

1.《琅嬛史唾》

《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有著录曰:“明代志人小说集,徐象梅撰。《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十六卷。今有万历刊本,未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史传及稗官事语,分类记叙,其体一仿《世说》,而别创品目。起帝符、后瑞,迄灵畜、士人,凡一百二十二类。分配既多未确,又每条下不注引用书名,亦无征据。书成于万历己未,其曰史唾者,自以为拾史氏之唾余。盖亦何良俊《语林》之类,而持择不如良俊多矣。’徐象梅事迹史传未载,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知其字仲和,钱塘人。”《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也著录此书,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内阁文库本《琅嬛史唾》8册,(明)徐象梅著,(明)陈继儒校订,万历四十七年(1619)序刊本,丰后佐伯藩主毛利高标献上本。版框21.5cm×15cm。书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有行格。卷首有徐象梅的序言,落款曰:“海上之谟觞石室平原寓公徐象梅撰”。又有诸暨“古瓶山项真”的序言称徐象梅为“仲和”,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法一致。

2.《狐媚丛谈》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载:“明代志怪小说集,墨床子撰,《千倾堂书目》小说类著录,一卷,原书已佚。未见佚文。观书名当为狐媚一类怪异故事。墨床子其人未详。”

  内阁文库《狐媚丛谈》2册,万历刊本,旧藏于红叶山文库。版框21.5cm×13.5cm。书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四周单边,有行格。已有对此书的内容和作者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

3.《花仙传》《花仙小志》

《花仙小志》1册,(清)黄有华编著,清嘉庆十二年(1807)序刊本,旧藏于昌平坂学问所。书半页7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左右双边,白口,有行格,版框19cm×11cm。书牌曰:“花仙小志”。右侧上端书:“桐□□□版”。左侧下端书:“我轩增刊”。卷首序言交代了编撰的缘起,乾隆四十九年(1784)江西舒梦兰在南京应试落第后,过秣陵写下《铁马辞乐府七解》,一时诗名大盛,同年,赴浙江衢州就事,过杭州时作西湖雅集,与友人妹花仙,订下鸳盟,因母亲病重,舒梦兰回乡照顾母亲,但母亲病愈时花仙却又病亡。吴越文人一起为花仙写下悼念诗文,辑成《花仙小志》。

  内阁文库这个嘉庆十二年(1807)序刊本,是舒梦兰的学生黄有华在二十几年后杭州文人为花仙迁葬和嫁殇时,搜集残版增刊的。落款曰:“嘉庆十二年春月都昌黄有华敬书”。此书收集了亲朋好友悼念的文章、书信、诗歌,还有后人感叹才子佳人不能终成眷属的序言。其中,《花仙传》一篇,南州蔡绶撰,传花仙乃生母有孕感花神而生,体近于传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的《花仙传》条曰:“传奇小说。清蔡绶撰。其人事迹未详。据书中所记,似为康干间人。本书未见著录。《中国丛书综录》列于小说家类。今有《香艳丛书》本,未署撰人。又见收于谬艮《梦笔生花》初编卷二,署为蔡绶撰。本书为单篇传奇。……故事不外红颜薄命一类习见故事,描写较有文采,风格稍近缛丽。”则《花仙传》本出自悼念诗文集《花仙小志》。

  

  从上述新见的小说版本可以看出,大部分小说成书刊刻于明末或者晚清时期,遭遇时代变革,遂在本土失传或者流传不广,却经由江浙海商通过私人海上贸易传入日本。在古籍公开和数字化逐渐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遗珠等待被发现,整理研究历代小说刊印文献,仍需广泛搜求,小心考证。

  注释:①董康著,朱慧整理《书舶庸谭》,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2-15页。

  ②袁行霈、侯忠义编《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宁稼雨编《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版;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鲁迅《关于小说目录两件》,《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73页。

  ④[明]傅振商撰,杨廷鉴辑《爱鼎堂全集选》10册,清康熙三年序刊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

  ⑤[明]傅振商辑《杜诗分类》5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册别集类,齐鲁书社1997年版。

  ⑥[明]傅振商辑《古论玄箸》8卷、《缉玉录》5卷、《蜀藻幽胜集》4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35册总集类,齐鲁书社1997年版。

  ⑦钱海岳《南明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18页。

  ⑧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第193页。

  ⑨⑩[明]张岱著、夏咸淳点校《张岱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40、294页。

  ?[清]谢旻等监修《江西通志》卷64《名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页。

  ?徐嘉泰等修《天目山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33册地理类,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33页。

  ??[清]曾国藩、刘坤一等修《(光绪)江西通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5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68、739、801页。

  ?[清]方苞撰,刘季高点校《方苞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5册,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折》,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临终病状及其遗属》,中国档案出版社1983年版,第641、660页。

  ?杨飞《清代江春康山草堂戏曲活动考》,《中华戏曲》2007年第2期。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13页。

  ??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388页。

  ?陈国军、龚敏《〈狐媚丛谈〉的编者、版本与成书时间考略》,《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刘爱丽《〈狐媚丛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文学院,2012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