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等待一条船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少年(小学版) 热度: 20031
郭凯冰

  1

  米朵高兴去花姥姥家。

  花姥姥喜欢坐在春天或者秋天的屋门外做衣服。太阳暖暖地照着花姥姥铺好的一方苇席,狗狗小花从屋里叼出笸箩放在苇席边。

  花姥姥拿乌溜溜光滑的尺子在布料上比划一番,用粉饼画上一道道白线。米朵就看出哪是领子,哪是袖子,哪是前襟后襟。花样画好,花姥姥卷起放一边,把前一天画好的布料拿出来再细细审视。感觉好看时,才拿起剪刀细细裁开。今天卷好的布料,是要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展开审视,合意了,裁开缝制;不合意,再想别的样式。有些衣料做什么衣服也不好看,就做小鞋子。虎虎生风的是小娃娃的虎头鞋,秀气别致的是小姑娘的鞋。凭花姥姥的手艺,什么布料做出小鞋子都好看。

  “什么样的布料做什么衣服,可不能错。”

  “这衣服啊,也有灵性。穿到你身上好看,穿到他身上也许就不好看。得找个对了脾气的人穿。”

  米朵在集市上看中了布料,求姥姥买下来请花姥姥做。花姥姥说:“这小米朵选的布料,没一件不对她的小身子。”米朵知道花姥姥夸她。

  花姥姥家的天井种了扁豆。米朵说,要是这扁豆花能开在花兜兜上就好了。花姥姥找来块绿色花布,不多会儿,绿布上开出一簇黄色的扁豆花。扁豆花就开在米朵兜兜上,迎着风扑扇翅膀。

  2

  农历每月十五傍晚,花姥姥总要带着小花去清水河渡口。

  傍晚,一家家的炊烟升起来,田里劳作的人和牛羊慢悠悠往村子走。

  花姥姥正相反,一个人一只狗慢慢走出村子,走上村子和渡口相通的小路,攀上河坝,又慢慢下到河滩,走到渡口。

  这时,少有乘船的。六猴的爷爷把船摆到这一边,拴好,对花姥姥说:“老嫂子,我先回了。”

  花姥姥笑着应一声,望向清水河上游——这时候西边的晚霞总很识趣地把清水河打扮得格外好看。

  米朵问过姥姥,花姥姥去河边等谁?姥姥说,花姥姥在等他的丈夫和儿子。

  “是咱们村的吗?我叫他什么?”

  “他呀,早不是村里人了!叫他花姥爷吧。”姥姥愤愤地说。姥姥很少用这样的语气说一个人。后来,米朵知道了原委。

  花姥姥跟姥姥娘家都在稻庄,年轻的花姥姥长得好看,还做得一手好衣裳。这样的花姥姥看中了花姥爷。

  花姥爷家穷,没爹没娘,只有两间土坯房子。花姥姥不管,硬是嫁给了花姥爷。

  结婚一个月,花姥爷参军了,到外国帮着打仗去了。花姥爷来信说,他会回来的。

  3年后,来了最后一封信,说会搭乘一条经过清水村的大船在中秋节回来。那个中秋节,花姥姥在渡口等了一天,一轮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一艘长长的运煤船鸣着长长的汽笛在渡口停下来。船头,站着一身军装的花姥爷。

  以后,花姥爷在一个很远的城市有了工作,只能每月十五搭乘运煤船回来一次。

  月圆的日子,花姥姥就早早做好晚饭,带着大花去渡口等,等那长长的汽笛响起。花姥爷每次走,花姥姥也会送他到渡口。后来,在渡口等的又多了儿子永清。

  永清10岁那年,花姥爷最后一次回到清水村,只住了一晚上就带着永清走了,一个月后离了婚。村里人问花姥姥为啥离婚,花姥姥说他听了闲话,多心了。

  从那以后,村里人就看到月圆的日子,花姥姥会带着花姥爷留下来的大花去渡口。从黄昏等到夜色浓起来,再等到月亮升起来。最后连河里的鱼儿似乎也睡了,花姥姥才慢慢走回来。

  后来大花死了,它的孩子小花陪着花姥姥。

  3

  刚过完夏天,花姥姥病了,病得起不了床。姥姥住到了花姥姥家,米朵也跟着。

  花姥姥瘦成了一把骨头,天还不冷,已盖上了厚被子。

  夜里,米朵睡不着,听花姥姥跟姥姥说话。

  花姥姥说:“这些日子,我老梦见当姑娘那时候。夜黑了,他在我家的后窗上敲3下,约我出来。我送他的衣服,他总是欢天喜地地穿上,送他的鞋子,他也总是欢天喜地地踏上……”

  花姥姥还说,她的永清,那么小就离开亲娘,是个可怜的孩子!他一定怨恨她,才这么多年不回呢。

  夜深了,米朵迷迷糊糊觉得姥姥起了身。睁开眼睛,见姥姥掀开炕角的老式衣柜,里面是两身紫红的衣裳,衣裳下竟是满满一柜子布鞋。

  一身衣裳是花姥姥给自己准备的老衣裳,另一身是送姥姥的。

  在清水村,老人总会提前做好去世时要穿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叫老衣裳。人死了,亲人会用温水给他净身,穿上老衣裳,干干净净去另一个世界。姥姥说过,人干干净净来到这个世界上,走的时候,也得干干净净走才是。这个干干净净,一是说身上干净,穿的衣服干净。二是说心里没牵挂,离开得安心。

  化姥姥说她这一辈子,多亏姥姥帮衬着。她总受姥姥接济过崽不去,她做的衣裳大家都稀罕,就偷偷给姥姥做了一身老衣裳。

  鞋子呢,是给花姥爷做的。从他离开清水村,每年一双,快40双了。她说,以后花姥爷回来,姥姥一定要给他。

  妈妈回来去了花姥姥家,坐在炕头,拉着花姥姥的手,细声细语跟她说了一下午的话儿。

  妈妈红肿着眼睛回来的时候说:“怎么也得让花大爷回来一趟,要不花娘娘走了也闭不上眼。”

  4

  中秋节了。

  傍晚,爸爸妈妈从城里买了月饼,每一样拿出一块,让米朵给花姥姥送去。

  大姨家的米粒说:“街上人说花姥姥去渡口了!”

  “啊!”一家人都吃了一惊:妈妈第一个跑出天井,向两望去——

  远远的,两个小小的身影。一个是病着的花姥姥,一个足已经很老很老的小花。他们走得那么慢,好像看不出在挪动。

  妈妈眼里蒙上一层泪,跟出来的姥姥、姥爷、大姨、姨大还有小舅,眼里也都含了泪水。一家人静静看着远处小小的身影。

  姥爷对小舅说:“等会儿你牵着三白把你花娘娘驮回来吧。”三白是姥爷的毛驴。endprint

  月亮升起来,慢慢往槐树梢挪动。一家人坐在天井里,仰头看着圆圆的月亮不说话。

  一声长长的汽笛响起,大家一愣,竖起耳朵听。

  又一声长长的汽笛响起来,再一声长长的汽笛响起来……这长长的汽笛声一直响着,响着。

  一家人往外跑。米朵的鞋子被米粒踩下来,小舅顾不上给她提,一把抱起她,继续往河坝跑。

  花姥姥坐在青石板上,眼睁睁看着花姥爷和永清走下了长长的运煤船,走到她的跟前!她以为是做梦,可那双抱起她的胳膊那么有力,可不是她梦里永清瘦弱的胳膊啊!

  妈妈说:“这是我的功劳!我托了朋友和他们的父母,打听到花大爷的地址。然后呢,写了8张信纸,一边写一边流眼泪,信纸也湿了。当初花娘娘和花大爷感情那么好,看了信心结解开,当然就快快回来喽!”

  米朵扑过去喊:“妈妈,你真厉害!”

  再以后,村里人就常常看到花姥姥和花姥爷在村子里田野里走动。

  每个月圆的傍晚,花姥姥和花姥爷会带着小花向河坝走去。走到河坝下,花姥爷会伸出手,让花姥姥牵着,慢慢上到河坝。在河坝上站一会儿,再牵着手慢慢下到河滩,走到渡口,在河边的青石板上坐下说说话。

  5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年集,花姥姥的衣服和小鞋子是少不了的。以前是为了挣钱,如今,只是为了大人和孩子们的喜欢。

  米朵到了花姥姥往常摆摊子的地方,却不见花姥姥。原来花姥姥觉得很累很累,花姥爷要送她去医院她却不去。

  米朵去看望她,花姥姥将脑袋搁在枕头上,有气无力地说:“花姥姥没病,是累了,只想躺着歇一歇,睡上一大觉。”

  “那你就躺着,睡上一大觉。我要是累了,从中午睡到第二天,再起来就能活蹦乱跳!”“活蹦乱跳”是姥姥给米朵米粒常用的词,米朵喜欢。

  花姥姥笑了,说:“花姥姥再也跳不起来了。”

  坐在一侧的花姥爷把她眼角的一滴泪轻轻擦去,说:“别胡说。等你歇一阵,咱还能带着小花出去溜达呢。”

  花姥姥扭着脖颈找小花,小花将两只前爪搭上炕沿,伸出脑袋,让花姥姥能看到它,也能摸着它。花姥姥摸着它的脑袋说:“小花,我走了,你陪着你花爷爷得尽心,别让他孤孤单单一个人难受。”

  小花好像听懂了,“呜呜呜”低低叫几声。

  米朵眼泪流出来,把小脸凑近花姥姥:“花姥姥,你可不能死,我喜欢你绣的花鞋,还喜欢你做的衣服。”

  花姥姥亲一下米朵的小脸:“小米朵,花姥姥做不动了。”

  第二天,花姥姥走了,她也跟所有死去的清水村人一样,住进了两河滩。

  送花姥姥走的时候,一个舅妈说:“花婶受了一辈子苦,享了不到两年的福,亏了。”

  可姥姥说:“花姐要了她要的,等来了她等的,走得干干净净,是这辈子最不亏的人。”

  大年三十傍晚,妈妈带米朵去看花姥爷。以前每年妈妈都会给花姥姥一份年货,如今花姥姥不在了,妈妈觉得,给花姥爷,花姥姥一定也欢喜的。

  到了花姥姥家,门关着,邻居说花姥爷牵着小花去西河滩了。

  回到家门口,妈妈和米朵都没进大门,站住了朝西看。

  西河滩坟地那片柳林的树梢,正托举着一轮大大的红红的太阳。这太阳不耀眼,撒下的光辉却把柳林笼在一片红晕里。花姥爷和小花并排着,慢慢地向柳林走去。

  那里,是花姥姥如今的家。自从花姥姥埋在那里,花姥爷就再也不笑了,也很少吃饭。每天傍晚,他像当初的花姥姥一样,准时去柳林中花姥姥的坟边坐一坐。

  米朵和妈妈静静牵着手,看着花姥爷和小花走进那团红光里……

  (责编/冉振平)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