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追寻布鲁克纳的足迹

时间:2023/11/9 作者: 贵阳文史 热度: 18690
王岳龙

  11天的“音乐之旅”,美乐、美景、美酒、美食,一切的美,叠加产生了美的化学反应,凝聚成了美的回忆。

  2017年8月15日至27日,我参加了《音乐之友》组织的“奥地利音乐节之旅”。我相信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音乐之旅”——在欧洲最好的时节参加最负盛名的两大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圣山脚下的古堡音乐节。与诺灵顿、巴伦博伊姆、阿格里奇、特米尔卡诺夫、布赫宾德、巴托丽、维拉宗、蒂博代、麦茨马赫、贝扎拉、佐渡裕等众多当今最重量级的伟大音乐家名字相连的10 场音乐盛宴包括:两部歌剧、5场交响音乐会,还有双钢琴音乐会、德奥捷艺术歌曲以及教堂音乐会。我的师兄、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文化引领者、中国《音乐之友》创建者刘雪枫,还从音乐作品到音乐家、演奏家,从音乐到欧洲文化历史宗教社会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给我们讲了一堂堂丰富而生动的私人定制音乐课。

  我们还拜访了亨德尔、莫扎特、舒柏特、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雷哈尔等伟大音乐家的故居,流连于奥地利美丽的湖光山色间,漫步在凝聚着历史文化积淀的城镇街道,膜拜于巍峨壮丽的教堂修道院中,沉醉在玉液琼浆般的瓦豪河谷的美酒里……

  这11天的“音乐之旅”,美乐、美景、美酒、美食,一切的美,叠加产生了美的化学反应,凝聚成了美的回忆。而我把这次“音乐之旅”比做一首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是“主部主题”,美景、美食、美酒是“副部主题”,共同编织成让人难以忘怀的乐章。

  从北京出发时就惊喜连连,我们搭乘的奥航 OS64 航班的机身上喷涂着优雅的五线谱,就像为我们的“音乐之旅”量身打造似的。

  我们用了9个小时,穿过了6个时区。在维也纳国际机场入境后马不停蹄,直驱 200 公里奔赴奥地利的第三大城市林茨,据说这个第三大城市也只有 20 万人口。

  9小时飞行加两百公里车程,我们在当地时间 8 月 15日傍晚6点多入住奥地利第三大城市林茨的 Courtyard 酒店。这天是西方的宗教节日“圣母升天节”,按政府规定只有餐饮店才能营业,所以大街上行人稀少,有点冷清。从酒店走到多瑙河上的尼伯龙根大桥只需半小时左右,却差不多已经贯穿了林茨的整个城区。经过矗立着宏伟“三一柱”的集市广场,不远处就是横跨在多瑙河上的尼伯龙根大桥。这是我与多瑙河的第一次接触,难免认真端详她,原来的她只存在我聆听的音符中。多瑙河水流湍急,但却是静静地流淌,好像是不想惊扰这座宁静的城市。我伫立桥上,等到 Lentos 现代艺术馆淡紫色的装饰灯光亮起,与晚霞交相辉映,如此地相得益彰。此时,步行街上的游客也多起来了,很多行人都举着甜筒冰淇淋,面对美景享受甜蜜。

  第二天,清晨的多瑙河畔微风拂面、曙光普照,我们步行到了布鲁克纳音乐厅,去瞻仰那尊著名的布鲁克纳塑像。如果说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世界,那么林茨就是布鲁克纳的圣城,在这里到处可见他的影子。氣势恢弘的林茨布鲁克纳音乐厅毗邻多瑙河,音乐厅广场上的布鲁克纳头像目光深邃,一脸凝重地注视着时下的浮华。音乐厅的海报提示着人们:即将在9月开始的布鲁克纳音乐节,将是如何的群星闪耀。

  匆匆吃过早饭,我们从林茨驱车向南40公里,来到罗马古城施泰尔——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走在施泰尔的碎石路上,错落有致的典雅建筑凝聚着历史的沉淀,你可以不经意间在某一座小楼的门前发现一块铭牌,上面可能标注着亨德尔、舒柏特或布鲁克纳的名字。我们在一座淡青色的4层楼前,发现了一个标注着“SCHUBERT HAUS”的铭牌,原来是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柏特创作《A 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的地方!

  穿过小镇的主街就是美丽的圣米歇尔大都堂,它与施泰尔小镇隔河相望,教堂的尖塔与红色的屋顶投映在施泰尔河的涟漪中,就像神话中的世界一样。从圣米歇尔教堂折返上山,沿小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施泰尔教区教堂。教堂的旁边是一座4层的小楼。布鲁克纳于1886 至 1894 年间多次到这里度假,在这里写了很多作品,其中包括未完成的《第九交响曲》。

  拜访过布鲁克纳的故居,我们转向克雷姆斯明斯特修道院。这是欧洲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里面有十几座相连的水池,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养鱼池。鱼池中的鳟鱼与鲟鱼悠闲地游弋着,浑然不知将成为人们的盘中佳肴。修道院外的餐厅在整个欧洲都很有名,食客云集,餐厅最有名气的菜肴就是烤鳟鱼。而名声更大的是修道院修士自酿的啤酒,酒体金黄透明,宛若琥珀,麦芽香气四溢而持久,泡沫细腻而绵长。

  享受了美酒佳肴后,我们去参观修道院的教堂和图书馆。教堂装饰华美,在教堂右侧的一个小厅内放着一具石棺,棺上躺着一个王子,脚下是一只猎犬,身旁倒卧着一头野猪。它记述了克雷姆斯明斯特教堂创立的故事: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三世的儿子君特一次在森林中狩猎野猪,他的长矛刺中野猪并折断,被发怒的野猪咬成重伤。王子的猎犬跑回报信,人们在猎犬的引领下找到了失血过多而死去的王子的尸体。为了悼念王子,塔西洛发愿在此修建了一所修道院。

  修道院图书馆的藏品丰富珍贵,有一只馆藏的硕大圣杯,金光熠熠,夺人双目;画廊摆满了从中世纪到 19 世纪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兵器库中收藏着各种古老的兵刃铠甲。而名声显赫的图书馆馆藏图书有 22 万册,其中近 7000 册是中世纪前手写的文献。在图书馆的展室中,9 万册图书按文学、数学、地理、哲学等门类依次摆放,整齐有序,规模庞大。好心的管理员还将一本几百年前印制的古书拿出来,让我们用手触摸这部古书特殊的纸张。他介绍说,这些古书的纸张是用纤维织成的,就像我们现在身上的衣物一样。

  出了修道院,我们赶赴克雷姆斯明斯特宫堡的一座钢琴博物馆,那里珍藏着几十架名贵的钢琴、古钢琴和羽管键琴。但参观不是去那里的主要目的,我们去聆听在博物馆二楼举办的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和他的团队在奥地利巡演的“国风雅歌”音乐会。这是拉开“音乐之旅”盛宴大幕的第一场音乐会。“国风雅歌”即中国艺术歌曲,与德奥古典音乐中的Lieder相对应,是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结合,其作品主要来自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如韦瀚章、赵元任、刘半农、刘雪庵、徐志摩等人创作的白话诗和歌曲。范竞马运用钢琴、弦乐四重奏等西方音乐形式,借鉴西洋歌唱的发声方法,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音乐会上,“国风雅歌”和《二泉映月》、《图腾》等中国音乐作品赢得了奥地利听众的阵阵掌声。endprint

  挥别范竞马老师和他的“国风雅阁”团队,我们随即转向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布鲁克纳13岁时进入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唱诗班,并开始学习演奏管风琴。这个修道院有着当时奥匈帝国最大的管风琴,布鲁克纳就在这里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随后从这里走向林茨,走向维也纳。然而布鲁克纳总是魂牵梦绕着这架宏伟的管风琴,那 7000 多根音管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印刻在他的脑海中。他的遗愿是死后埋葬在这座管风琴下,让管风琴发出的每一次声音都召唤着他的灵魂,虔诚地为上帝歌唱。尽管布鲁克纳不是该教堂的神职人员,但是教会最终还是同意将布鲁克纳的棺木安放在这座教堂的地下墓室中,位置正好对应上方的管风琴。

  当晚的“布鲁克纳管风琴之夜音乐会”就在圣弗洛里安修道院教堂中举行。当地的听众早早就到场了,有些人还租了躺椅,在教堂过道中占据了有利地形。我们在祷告椅中找到空位坐下,静静地等待音乐会的开始,并仔细凝视这座古老而神圣的教堂。教堂的廊柱与穹顶装饰十分繁复,穹顶上的绘画运用了透视效果,看上去感觉更加高远,直入天堂。那些表现宗教故事的绘画,人物形象皆栩栩如生。

  在教堂的正前面,临时安置了一个超大的荧幕,管风琴演奏家的影像可以实时投映在荧幕上。音乐会由3部分组成,分别由3位管风琴家担任独奏。先出场的是今年 37 岁、来自波兰华沙的管风琴家 Michal Markuszweski,他以一段即興创作的序曲开场,接下来演奏了巴赫的《C 大调托卡塔、柔板与赋格》、弗朗克的《前奏曲、赋格与变奏曲》和梅西安《上帝的诞生》选曲。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以前我也听过,但是在教堂的环境下聆听,绝对印象深刻。我觉得管风琴就是为教堂设计的,那宏亮的声音直冲穹顶,再反射下来,恰如天堂的回响,摄人魂魄。

  经过一天两场音乐会之后,我们在林茨休闲一天,让我们能静静地观察这座城市。我们乘车跨过多瑙河,登上与林茨隔水对峙的波斯特林格山,在那里一座白色的圣母教堂前的平台上俯瞰林茨全貌。多瑙河经过林茨的宫堡,绕城而过流向天际;林茨城内教堂的尖塔鳞次栉比;远处奥地利联合钢铁集团的烟囱飘送着缕缕白烟。下得山来,我们参观了 Lentos 现代艺术博物馆,它在欧洲也名气颇盛,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巧妙的玻璃外墙设计让艺术馆隐身于蓝天碧水和茂林青山之间,与环境融为一体。艺术馆下方开敞的缺口,就像一个宽荧幕电影的画面,透过这个画面,多瑙河与波斯特林格山上的教堂成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的恒定背景。

  从现代艺术馆出发,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来到宫堡博物馆,它建于林茨古老的要塞城堡的基础上。宫堡的藏品也很丰富,特别是古代乐器展,让人大开眼界。博物馆背面的一处现代建筑是博物馆的新馆,这里晚上经常免费向公众开放,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适合他们了解历史与自然的展览内容。新馆的平台上是一处咖啡馆和餐厅,在这里点一份牛排,要上一扎啤酒,或者啜一杯咖啡,呆呆地望着落日余晖渐渐散去,看城内华灯初放,听教堂钟声回荡,一瞬间感觉自己已在天堂之中了。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