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远远大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数量。中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是目前能够解决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最为合理与公正的考评办法。
高考的目的是从全国所有已经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学生中选拔最优秀的部分进入到大学,进行更高等级知识的学习和更适宜于社会需求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是莘莘学子通过自己努力而成为具备知识文化技能和专业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考试的制度与规则历经改革,但“考大学”依旧是众多学生最优先的考虑,进入优秀的大学学府、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也仍然是高考长久以来不变的主题。
对于学生来说,在考上大学之后,除了面对学习课业,还会得到一段成人之后自我提升的时光,是参加社会工作前对自己的审视与定位。而对于大学本身来说,除了协助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成长,它还是一个与社会与城市交互的机制。高等教育与城市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大学也与城市发展相互作用并相互促进。
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学的社会功能和重要性有着不同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官办大学是为了政治与政府需求而开设,其主要任务是为了统治者而服务;从近现代开始的大学更多肩负了灌输知识、培养人才、充实就业人群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已不单单是成为一处甑选和培育优秀学生的所在,它因为具备了更多复合功能而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考就读大学的青年们,更应该了解大学所具备的时代价值,认识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将自己的目标订得更高一些,不辜负大学时光,追求更卓越的梦想。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以其人文精神、技术输出与人才聚合,改变着城市人口区域分布、产业布局,提升着地区人口素质,促进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一所优秀的大学会对其所在地形成一定的良性影响,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城市文化,培养市民学习风气,并为城市的经济政治和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灵防线”,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可见人文精神的建设对于国之强大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大学一贯都扮演了传播人文精神的角色,承担起以思想、文化、理念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以为社会服务为使命,成为人民心灵的清流和精神的家园。从“五四”运动中北京的大学校园里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呐喊,到东林书院的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再到近年来浙大“做一個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大学里高扬着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感召着人民大众对人文精神所渴求的心,抚平了浮华与躁动的世风,对中国的文明进程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大学是一个城市里吸引与荟萃人才的储备库,是汇聚文化精英和高科技人才的大本营。它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理念,能够通过国际文化交流进行先进的科学技术研讨与开发。由于大学云集了一流的学者和活跃的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便有了人才优势,1997年我国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奖占全国行业总数的58%,到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29项奖项中,高校参与获奖15项,不断攀升的科研成果比例正显示了大学已经成为科技建设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而通过大学的技术投入、知识投入、人才输出、知识输出与社会资本融合形成的企业和企业模式,也让大学所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让“学习—研发—输出”这一机制在知识性企业中良性循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高城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甚至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成为获取和提高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亦是如此。培育并留住人才,让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使现代化社会建设加速发展。一所规模化的大学,从专业设置、教师配备、学科建设,到学生培养和输出。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人才聚集上的吸纳力是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无可比拟的。一个地方高校越多,规模越大,在校生越多,人才层次就越高,所在城市从中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人才的聚合能力能够给予所在城市乃至国家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社会影响和竞争实力,增加城市知名度;城市也以拥有人才而有了发展的底气和后劲,最著名的例证便是哈佛大学先后走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获奖人,并为IBM、微软等世界名企培养了大批人才。当下,各个城市都在修建大学城,通过大学城建设及其所带来的关联效应,提高城市居民素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高城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大学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意义重大,因此,千万不要将高考看作学习生涯的最后一道关卡,更不能将大学视为一个暂时放松的环境。如今,社会企业进入到大学进行人才再培训,将实验研究项目嫁接在大学;而大学通过人员交流充分了解政府、企业、社会的需求带动创新和改革,更加有效地服务政府和企业已经成为知识性社会的一种主流形态。为城市建设献计献智,为民族振兴群策群力,是每一个学子都应该存于心中的志向。高考仅仅是通往知识殿堂的一条道路,而通过不懈努力让自己站在人才高地之上,并将一身本事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才是不负青春的崇高理想。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