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个通过知识的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伴随着民族的记忆,记载了整个社会的变革。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53年前参加高考的李隆昌,对于当年从织金县到毕节地区赶考的过程还记忆犹新。那时织金没有单设考点,他和同学们只能租辆大货车清早出發,经过大雨积水淹没的公路,还要下车探路,车过八步,经茶店,到六圭河,上摆渡船,又经黄泥塘、大方县城,到毕节,入住地区招待所,很多人还没考试就已经被折腾得人仰马翻、晕眩呕吐。
右派子弟、曾经的知青穆培贤回想起当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瞬间就被刺激到了。周边人都迅速行动,相互寻找复习资料,工厂一下变成文史哲、数理化的难题演习场,大家都全心全意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奋力一搏。
带过多届毕业班的高中老师杨峰,回忆多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分数明明能上一本,却因为户籍限制只能选专科,讲述高考带给学生的命运转变。
而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延保教授眼中的高考改革乃至教育公平、教育的发展与未来,又更多地具有亲历者和参与者的见证意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人才,高考对贵阳这座城市的促进作用在这40年间也得到了有效体现,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多元化的价值追求”,高考见证了一代代人的青春,承载了一个个家庭的期盼。40年弹指一挥间,时代的烙印和对未来的展望,将成为这座城市前行与腾飞的动力。
当此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当我们阅读着曾经的高考学子或与高考相关的前辈们印象中的高考面面观,我们深深感受到,高考不仅是一批批莘莘学子个体命运的拐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拐点,恢复高考成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发展的巨大动力。
让我们记住这些珍贵的记忆,这理应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