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十村70岁老人黄志介绍,在历史上,灵永寺周边有不少寺庙,主要有水月山寺、玉皇阁、武显庙,中九有一个大庙,还有一个尼姑庵。他说,建文帝来的时候,就住在玉皇阁。更远一点的地方,花桥有祖师殿,云归山有大庙,姜家堡有观音洞,九龙山有九龙山寺,还有茅坡寺。
黄志老人带领课题组考察了灵永寺对面湖中的水月山寺遗址和老鹰岩屯堡遗址。
水月山寺遗址在中十村对面湖中的小岛上,乘船10多分钟可达。小岛就是原来的水月山,水淹以后露出湖面约10米。山顶水月山寺遗址只留下石砌的建筑物基础。在山腰有一处墓葬,当地人称为和尚坟。墓葬为石砌,有被盗墓的迹象。墓前发现一块倒下残破为两截的墓碑,碑文尚清晰可见,有“传临济正宗上陶下寔第三十一世大和尚郭公之墓”字样,墓碑年代为乾隆己巳年(1749年),据此,墓葬主人可确定为当时水月山寺的住持。
老鹰岩屯堡遗址位于水月山旁,约5分钟船程。老鹰岩是一座陡峭的山崖,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上山的道路已经荒芜,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山腰处有一处平台,崖壁上有篆刻“保和屯”的文字,文字为丁鹤仙书,文字内容显示“此屯二十三户自捐修碑,盖闻建筑营垒,原所以保护人民以避敌人之锋刃也。古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名曰保和。原望其和睦以共处,是为序。今将各姓芳名开列于左”。篆刻时间为“中华黄帝四千六百九年辛亥冬月三日”,显然是民国初年的事情。
据黄志老人介绍,20多年前这里还有营垒的围墙,有很多大石块,村民修房子都到这里来搬石头。
平堡的古庙遗址后屯堡遗址
平堡是百花湖乡“五堡”之一,距灵永寺所在的三屯村2公里,原有的平堡在百花湖建成后已经淹没在水下,据说水下还有屯堡遗址。
现在的平堡还存在有2个自然村,各村30余户,100多人。一个自然村由一条长堤连接陆地,另一个自然村有屯堡遗址,只是在一座岛屿上,需要乘船1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
平堡是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堡花灯”所在地,村民陈祥西兄弟是平堡花灯主要传承人,陈祥西正好也是屯堡遗址所在山林的承包人。在平堡的民间传说中,有建文帝因为预防瘴疫鼓励村民跳花灯的故事。
首先考察的村里的古庙遗址,就在村里山坡顶上。古庙名称已无人知晓,遗址上只有古庙石砌的基础部分,还有几块承载古庙立柱的石墩。据60岁的陈祥西说,他小时候这座庙就已经荒废,听村里老人讲是一座佛寺,可能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平堡的屯堡遗址隐藏在岛上密集的山林之中,一条古代的石阶蜿蜒而上。半山处有一座完整的堡门,门为拱形,宽约1.6米,高约2米,堡门两旁是大石块砌成的围墙,围墙高的地方有三四米,绵延数百米,可以推测当年工程规模很大。
山顶上是一块可容纳数百人的平地,林木茂盛,视野宽阔。站在山顶,可以360度俯瞰百花湖全景,视觉效果十分壮观。山上古道上,有许多人工或者自然的景点,如水井、供台、山洞等。古道上可以随地捡到古代瓷碗的碎片。据陈祥西说,这是前辈在屯堡中躲避战乱和匪贼,平时生活留下来的。
因为交通不便,加上陈祥西兄弟的保护,这里成为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屯堡遗址。
茶饭村和清代古营盘
在朱昌百花一带,茶饭村因建文帝而出名。《贵阳府志》记载:“茶饭寨,原名仡佬,俗传因供建文茶饭,更今名。”《乌当区地名志》记载:“当地传说,明建文帝途经此小憩,百姓敬以茶饭,帝食后说:‘好茶饭!寨因此得名。”茶饭村前有参天古柏树一株,据传是建文帝亲手栽种。
茶饭村位于距朱昌镇2公里的百花湖畔,是布依族汉族杂居的民族村寨,全村500余户,1600余人,常住人口12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
村里有一座青龙寺,现有若干居士和信众在此居住供佛。相传建文帝在此讲经开法会。经考察,青龙寺建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正殿大梁上刻有“重新立屋架”字样,应是重建或修复。
茶饭村因建文帝出名,百花乡在此修建了小型广场,取名建文帝廣场,还准备修一座建文帝塑像,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产业。
古营盘在茶饭村外的一座孤山上,光绪年间建造,背靠百花湖,三面环水,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营盘分为外堡和内堡。外堡墙高约3米,用天然的岩石块砌成。有两座堡门,分南门和北门。堡门为拱形,宽约2米,高约1.6米,城墙上开有若干射击孔和垛孔。营盘内有10余处房间,应为营房和仓库。面向百花湖的城墙上有一座高台,台高5米、宽4米、长8米,在台上可俯瞰营盘内外,应是营盘的瞭望台和指挥台。营盘内的一处碑刻,记载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号军和苗民义军之间的数次战斗。据村民介绍,听老人讲,当时一次战斗,战死者的尸体在营盘内堆起来有一人多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