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变迁,总是有迹可循,却也无法推测。大时代的滚滚红尘,小地方的悠悠岁月,如今都汇聚在此,凝结成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终会融入到历史奔流不息的长河里。
30年前,贵阳是一座小小的城,没有川流的车辆,没有耸立的高楼。沿着城中心的大十字向任何一个方向步行,不用多久,都会出现一排矮矮的平房,本应属于城市的热闹景象戛然而止。30年前,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举家迁至贵阳。当时还没有一环的概念,包围着贵阳中心老城区的道路叫做外环路,而我们搬到了外环路之外,位于城区边沿东北角的一处地方。
穿过片片坑洼菜地,走过条条荜门陋巷,赫然出现的是几栋5层楼的“高房子”,让我意外的是,这便是我们的“新家”,而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在这里一住便是30年。少不更事的我曾经询问母亲,这里是何处?得到的答案是“则溪坝”。当时的我想象不到,这句老贵阳话所说的“则溪坝”,今天成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成熟住宅社区——宅吉小区。
实际上,“宅吉”的本来名字就是“则溪”,只是由于贵阳人口音的缘故,后人在记录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宅吉,而“则溪”这个地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为了统一全国,派大军南征云南。征讨战役期间,明朝军队在贵州水西土司霭翠的帮助下,军备物资得到了扩充。平定云南之后,水西土司也顺势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鸭池河以西的毕节、大方、黔西等地临近贵阳。朱元璋深知“若霭翠等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于是未雨绸缪,采取了“委以官职,异地设衙”的政策,把水西和水东两大土司集中在贵阳设衙,不让他们在各自的发祥地发展,并规定“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若有事暂还水西,须奏请批准,以印授宣慰同知代理”,其用意是防止生变。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王朝将安、宋两大土司“合二为一”设贵州宣慰司,以水西安氏为宣慰使,水东宋氏为宣慰司同知。
水西安氏的霭翠死后,其妻奢香承袭宣慰使之职,选定贵阳北部设立自己的“行政管理单位”,这种行政单位的名称就叫做“则溪”。它既是彝族语言中“仓库”的意思,又是水西土司安氏建立的具有血缘与地缘相结合、军事与行政相结合的组织。随着历史的演变,“则溪”作为土司制度下一种行政单位的名称,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复存在,但“则溪”这个名字慢慢被老百姓认可为当地地名,从此贵阳的城边东北部便有了“则溪坝”。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着,则溪坝并没有因为土司设衙的经历而变得车水马龙,它仍是贵阳城外的一片荒郊,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保持着处变不惊的隐蔽。但这种让人忽略的存在,却也有其优势。1935年7月19日,年轻的中共贵州省工委遭受重创,省工委书记林青、委员刘茂隆在贵阳被捕。监狱中有一名叫董亮清的看守,是打入敌人内部同组织失去联系的中共党员。当董亮清得知林青、刘茂隆是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人后,决定相助两人在上厕所的时候越狱。但狱方规定“犯人”上厕所每次只准去一人。生死关头,林青以省工委书记的名义命令刘茂隆先行越狱。在董亮清“押送”刘茂隆上厕所时,林青用力摇响狱窗,吸引其他狱警注意,协助董亮清与刘茂隆越狱成功。
越狱后的刘茂隆在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安排下,隐藏在另一位中共党员李光庭位于则溪坝的家中。1935年9月,未能逃出魔爪的林青被枪杀,英勇就义。中共贵州省工委得知消息后由秦天真通知在外县活动的邓止戈返回贵阳,在则溪坝李光庭家秘密召开了省工委会议,史称八月会议(农历八月)。会议上刘茂隆向组织汇报了他被捕的情况、狱中表现和越狱经过,介绍了林青等同志在狱中斗争的情况。省工委总结了“七一九事件”的教训,号召全体党员不要在挫折面前低头,要吸取教训,把工作做得更好,坚定信心,以坚强的意志迎接抗日战争爆发后党领导的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则溪坝就这样在特殊的时期承载了特殊的使命,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时光荏苒,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加速改革,城区不断在扩大,一间间平房再也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后的居住需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了一批住宅小区,其中就包括了宅吉坝地区。很快,几十幢小楼出现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宅吉小区这个地名也正式出现在贵阳市地图上。贵阳市的居住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小区的概念,居民的家庭地址不再是某街某巷的某某号,而变成了某小区几栋几单元几楼。旧貌换新颜的宅吉如同那个时代一般,凝聚着人们对建设的热情与憧憬,焕发出蓬勃的朝气。
作为第一批入住宅吉小区的居民,宅吉的变迁也伴随了我的成长。从最初的人迹稀疏逐渐到灯火万家,涌入宅吉小区居住生活的人们在建设小区的同时,也在推动它的发展与成熟。年轻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上学问题也日渐紧迫,当时的宅吉小区内只有一所规模很小的宅吉小学,再有就是只招收职工家属子女的贵医附小。1988年,市政府在宅吉小区内修建了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我与同我一拨的适龄儿童成了实验二小第一届新生;1994年我们小学毕业,又升学成了竣工不久的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第一届新生。
儿时清澈的欢乐,是每个人念念不忘的追忆。与左邻右舍的同学们结伴上学、放学,一块儿游戏、嬉闹,让无忧无虑的童年得以在宅吉小区的天空中放飞,那些欢歌笑语至今仍在生命中回响,荡漾成永远的眷恋。如今,每一次返回宅吉小区的家中,仍能唤起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亲切感,用目光轻抚这个从小摸爬滚打的地方,心中透着无限的熟悉。尽管同30年前的模样相比,宅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曾经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东家的院落、西家的篱笆,都像是隽永的画卷一般印在我的脑海。
岁月如歌,告别了青涩懵懂的我外出求学,宅吉小区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中天城投集团在小区内建设了商务楼、健身中心与游泳馆;超市、医院、银行也相继进入。
则溪坝,这个最早的土司衙门,后来地下党的隐秘之所,如今变得越来越宜居,而真正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为贵阳人所熟知,是因为这里的教育条件与环境。小区内的实验二小与实验二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输出的学生质量不凡,成为了贵阳市名列前茅的重点学校。国人对教育问题向来重视,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这30年间,无数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选择在宅吉小区购房居住,后来建立的贵阳实验四小更为小区添分。加上贵州省老年大学以及毗邻宅吉的贵阳六中和贵阳医学院,宅吉小区悄然成为了散发着书香之气的优秀学府型社区。
每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变迁,总是有迹可循,却也无法推测。没有人能想到曾经萧条冷落的宅吉坝会变得人烟稠密,也没有人能想到它会因为今天的教育环境而变得寸土寸金。进入新世纪之后,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宅吉小区却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大拆大建,那些年龄与我一样大的房子还安静祥和地矗立在学校旁边,仍在浸润着琅琅书声。庆幸的是,儿时陪同母亲去挑水的百腊井还有潺潺水声,冰凉的井水溅到脚面,惊起一些深埋的过往;大路旁曾经穿行过的小道小巷人来人往,屋檐下院墙外的野花依然芬芳。当回眸每一步琐碎成长的足迹,总能将之连缀在一起,以消弥所有的乡愁——这就是我和宅吉小区的缘分。
白驹过隙,30年光阴一霎而过。而下一个30年,宅吉小区又将以什么样的形象承载这个城市的发展与传承?大时代的滚滚红尘,小地方的悠悠岁月,在此汇聚、凝结成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终会融入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