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苏州记忆

时间:2023/11/9 作者: 贵阳文史 热度: 16971
孙凤岐

  苏州,一个留下太多记忆的城市。

  1999年4月,我到文化局任职的第二年,与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长前往苏州拜访谢孝思先生,具体商谈谢老向贵阳市捐赠书画作品及筹建先生暨夫人书画陈列馆事宜。

  在湖畔的一幢二层小楼里,我们见到了谢孝思先生,94岁的老人,有些清瘦,但精神矍铄,见家乡来人,他分外高兴,嘱家人又是沏茶又是端来水果,并不停地询问家乡的人和事。

  谢孝思先生是著名国画艺术家。1905年生于贵阳,他在苏州生活了六十多年,是他钟爱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走在苏州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谢孝思题写的匾额。在他六十多年的苏州岁月里,谢孝思的名字与苏州园林、书画等“最苏州”的元素紧密相连,对苏州园林保护和古城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谢老百年寿辰时,《姑苏晚报》编了四个纪念专版,把谢老誉为苏州建城二千多年中贡献最巨的两位功臣之一,另一位是传奇人物伍子胥,可见评价之崇高。

  谢老挚爱苏州,情系桑植。他饱含深情地对我们说:“贵州是我的故乡,苏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人家问我更爱哪个故乡,我说都爱,不分彼此。人家问哪个州更好,我说都好,春兰秋菊,并有佳色。”故乡的一山一水,都萦系着老人的无限眷念。晚年的他决定把他和夫人平生所作书画百数十件,于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捐赠故乡,以报桑梓之情。

  谢老是个极认真的人,在我们去之前,他已将所捐作品编号登记造册。那天,谢老和我们将所捐作品清点装箱时,他发现少了一幅,原来是儿子拿去给正在学画的小孙子临摹了,他马上叫来儿子令其将作品取回装箱,一旁的我们甚感过意不去,就说将这幅作品留给孙子吧,谢老义正言辞说:“这些作品已经捐赠,一件也不能留,孙子要临摹,就去贵阳临摹。”谢老用现身说法诠释了什么是“一诺千金”。顿时,我们对面前这位老人更加肃然起敬!

  这次因公务在身,来去匆匆,无暇一睹曾耗费谢老大半辈子精力的苏州园林,不免有些许遗憾。

  回到贵阳后,我们在达德学校(谢老曾任该校校长)旧址,辟《谢孝思刘叔华先生书画陈列馆》,将这些凝聚先生和夫人毕生心血的书画作品展示,供市民观赏。

  谢老回到贵阳,参加完开展仪式后,想去青岩古镇看看,我陪同前往。谢老虽已年过九四,仍神清气爽,健步走在青岩古街上,追忆贵阳历史的春花秋月。但没想到,这竟是我与谢老在贵阳见的最后一面,2008年10月22日谢孝思先生在苏州逝世,享年百又三岁。

  今年伊始,已赋闲在家的我,再次来到苏州,为的是弥补16年前那次遗憾。

  从上海乘动车,半小时抵达苏州,下榻观前街一酒店。放下行李便直奔古城区的平江古街。这时,天上飘着雪雨,寒风凛冽,我撑着油纸伞,漫步在被小雨沁润的青石板路上,路旁挺拔的香樟苍翠葱郁,撑出一片绿荫。驳岸上,一行石栏、石桌、石凳点缀其间。水埠苔痕斑驳,积淀出历史的沧桑。雕刻精美的系缆石,系住了许多往昔的故事。粉墙黛瓦间,藤萝掩映漏窗。冬青围住的花坛内,石笋挺立,湖石嶙峋,黄杨、夹竹桃错落其间。小桥流水的婉约,粉墙黛瓦的清丽,亭台楼阁的秀美,昆曲评弹的古韵……目睹山光水色,耳听吴侬软语,享受着这座江南古城的静怡和淡然。

  在这里,随意拐进一条水巷,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始建于清乾隆时期的老宅,相传原为皇族的粮库,现改为苏州菜馆。一落三进,前一、二厅展卖的是苏州名小吃和道地的苏州菜,靠里的厅堂是演唱苏州评弹的地方,一桌二椅,苏綉的台布高垂。男演员身着唐装,手持三弦。女演员一袭粉色绣花长裙,怀抱琵琶。我择一临窗的座位坐下,边品尝苏州菜品,边欣赏苏州评弹,虽桌上无酒,却心有醉意。

  第二天上午,乘船游苏州古运河。在古运河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寺的清幽景色。游船悠悠,耦园涟涟,脑海中出现古时江南采莲的姑娘在船上嬉笑吟唱的画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下船后又来到盘门三景。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具有传统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格局的中央庭院及古建精品、水乡风情、山池亭榭、湖光山影融为一体,显得雄健、舒张、大气,使盘门景区既不失苏州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又具豪放、明快的现代气息。

  一天下来,饥肠辘辘,走进观前街的绿扬馄饨店,来了一碗鸡汤三鲜馄饨,外加一碗莲子粥,吃饱喝足后,乘兴夜游山塘街。

  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中间是山塘河,通过一座座石桥把两侧的街道连接。灯火掩映下的山塘街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三天两夜的苏州行,寻觅到了一种超然的慢摇生活。

  这,正是我所喜欢的。

  (作者系原贵阳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