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宅(1547-1604),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进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判乱,傅光宅以一介文官,作为平播副使,在平定播乱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我们品读他的《平播凯歌》(见郑珍、莫友芝编撰的《遵义府志》),仍能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傅光宅站在我们面前。
宅心仁厚
我们先看傅光宅《平播凯歌》中的第一首诗。
六月军声动海涛,
辕门令下鬼神号。
锦江浪净眠鸥稳,
玉垒云飞舞鹤高。
“六月军声动海涛”句,“六月”一词,出于《诗经·小雅》,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这一句的意思是:平定播乱的卫国定乱之师,吼声如海涛一般响亮。“辕门令下鬼神号”句,“辕门”为古代军营的大门。这一句意思是:军队里下达了攻击的命令,是该叛军鬼哭神号的时候了。“锦江浪净眠鸥稳,玉垒云飞舞鹤高”两句,“锦江”指的是流经四川成都的一条江,代指成都;“玉垒”即玉垒山,古代多作成都的代称。傅光宅平播前在四川成都为官。这两句的大意是:成都锦江风平浪净,鸥鸟还在那儿安稳地打着盹儿,玉垒山上闲云飘飘悠悠,鹤鸟也在高高地飞着,好一派祥和的气氛。
这首诗采用了倒装的写法,全诗的大意是:成都这边还风平浪静,一派祥和之景,谁知一支平定播乱的正义之师就要从这里出发,军队里已经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在播州那边很快就会是鬼哭神号啊。从诗中不难看出,傅光宅是一个向往百姓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憎恶战争的仁厚君子。历史事实也证明,他在当平播副使、主管后勤期间,一是“治粟转输出纳均,平民皆安”,使军中无后顾之忧;二是主张对叛乱者从轻发落,主张释放那些被胁迫的人,因此保全了上万人的性命,同时他还在海龙囤遗址上修建了海潮寺,以慈悲的大佛超度战死者的亡魂;三是他在遵义为官时注意提拔才俊,修缮城池和学院,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堪称“人大治”。(见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撰《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銘》)
见识高远
我们再看傅光宅《平播凯歌》的第二首诗。
三尺龙泉自尚方,
斗牛寒色照蛮乡。
千年荒服归王化,
文物初开古夜郎。
“三尺龙泉自尚方”句,“三尺”是剑的代名词,因剑约长三尺,古代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龙泉”是浙江的一个市,因生产宝剑而著名,所以这里的龙泉也代指宝剑,更代表兵器;“尚方”是古代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器物的宫署,后把“尚方宝剑”连用,指尚方铸造的宝剑,后来专指皇帝所用剑,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这一句的大意是:皇家的大军开往播州了。“斗牛寒色照蛮乡”句,“斗牛”原意是北斗星和牵牛星,用以代指天空,有成语“气冲斗牛”,即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之意;“蛮乡”指播州。这一句的大意是:播州这个蛮夷之乡的判乱,引起了皇家的震怒,战争的阴云立即笼照下来。“千年荒服归王化”句,“荒服”即古代“五服”之一,指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王化”即天子的教化。这一句的意思是:播州这千年的荒服远地,终于能接受天子的教化了。“文物初开古夜郎”句,“文物”指礼乐制度;“古夜郎”即播州处于夜郎古国。这一句的大意是:播州这块古夜郎蛮夷之地,终于要接受中原的礼乐制度了。
整首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远角度来看待播州,指出了平播之后,播州改土归流,终于能接受皇家统治,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这是播州文明大提升的转折点。这足以显示傅光宅是一个见识高远的人。
坚定果决
我们再看傅光宅《平播凯歌》的第三首诗。
海龙囤迥插青天,
飞虎关高入紫烟。
霹雳一声重险失,
流星忙去捷书传。
“海龙囤迥插青天”句,大意是:播州判军杨应龙盘踞的海龙囤高插云天。“飞虎关高入紫烟”句,“飞虎关”即海龙囤上的一个关隘,海龙囤前后共有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道险关,飞虎关又称吊桥关,利用半崖上的天然石壕凿为城门,城门后有开凿于岩壁上的秘密军事通道直达建于海龙囤顶东侧,屹立在环形悬崖上,扼守一道窄山梁,下临杀人沟深谷的飞龙关,飞虎关下有36级天梯,每级阶梯60-80厘米高,普通人要非常吃力才能上一级,走完36级到飞虎关时,任谁都会气喘吁吁;“紫烟”指高天上的紫色瑞云。这一句的大意是:海龙囤上的飞虎关高高耸立着,插入了紫色瑞云之中。“霹雳一声重险失”句,大意是:仅管海龙囤山高关险,但在大军围剿下,还是轰然而破。“流星忙去捷书传”句,“流星”指太空中的流星体,古代以流星来形容马奔跑的速度快,有流星快马的说法。这一句的大意是:有流星快马赶去传递播州已平定的喜讯了。
这首诗高度凝练,句句掷地有声,透溢出了不惧艰险、坚定果决的作者形象。这与史实也是相符的。据《明史·戚继光传》载,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北方有功,却被人献谄言,说他“不宜于北”,遂被贬到了广东。戚继光没办法,只有装病,当时有些人为他说话,也被罢免了。三年后,傅光宅又向皇帝推荐戚继光,居然被夺俸两年。据《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銘》载,有位姓王的御史因弹骇太宰营私舞弊、任人唯亲而被打击报复,傅光宅即上疏申救王御史,反被贬往了边远的陕西。平播之后,傅光宅被派往遵义为官,他到任后迅速埋祭尸骨,医治战争创伤。后来安氏又与播州余孽勾结判乱,他果断出兵,使边境很快平定下来。这些史实都说明,傅光宅是一个坚定果决,坚持正义的好官。
博学倜傥
我们再看傅光宅《平播凯歌》的第四首诗。
千山万壑绕渝州,
吟啸时登庾亮楼。
尊俎闲看戎马散,
夕阳秋色满渔舟。
“千山万壑绕渝州,吟啸时登庾亮楼”两句,“渝州”即现在的重庆,过去与播州同属于四川管辖;“庾亮楼”位于今江西九江,是东晋人庾亮所建,是九江最早的古楼,是古代诗人墨客们最喜欢的地方,这里代指四川某楼台。这两句的大意是:在渝州,我登上高高的楼台,面对周围的千山万壑,我诗兴大发,高声地吟咏起来。“尊俎闲看戎马散,夕阳秋色满渔舟”两句,“尊俎”是古代盛酒肉的器皿。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在楼台上吟罢,边饮酒边闲忆散去的征战生涯,只看到秋天的夕阳把余辉洒满了长江里的渔舟。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战后享受着和平安宁惬意生活的情景。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傅光宅是一个博学倜傥的大学问家。《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銘》载,傅光宅4岁诵诗,16岁精通四书五经,30岁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他“博闻强志,贯串百家,落笔千言,词采流丽,诗在唐盛中之间,莹洁儁逸,书模黄豫章体,苍郁有致,海内珍之”,现在峨眉山金顶华藏寺中还藏有他的墨宝。他曾经与隐士有诗文往来,还因这件事受到牵连,被降官一级,却从不后悔。另外他还精通佛学,曾参与《嘉兴大藏经刻藏》的刻印工作。他的诗中,充满了仁厚为民的思想,这也是他佛家思想的体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在吴县严惩贪官,在出任工部郎中时,弹骇胡作非为的税官及他们在朝中的保护伞,做了许多为民务实的仁厚之事。
傅光宅是明代一位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一生做过许多光彩照人的大事,这在史学界早有研究。本文只想透过他的四首平播诗照出他的几个侧面,不想涉及太多,就此打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