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在众多的考试科目中,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一人才称状元。在1300多年的科举(指文举)考试中,贵州有两人获“状元”桂冠,一人获探花殊荣。
赵以炯(1857-1906),字仲莹,号鹤林。贵州贵阳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进士第一人,是贵州历代科举考试中第一个荣获状元及第的骄子。
光绪十二年,赵以炯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四年,赵以炯出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官。光绪十七年,出任广西学政。在桂林(当时为广西省府所在地)期间,与当时桂林的地方绅士文人如周璜、唐景崧、岑春煊、臬司蔡希邻等来往甚密,经常与他们在山水间吟诗作赋。桂林的最高学府是四大书院,即桂山书院(又名孝廉书院)、经古书院(又名榕湖书院。后改为广西大学堂)、宣成书院、秀峰书院(后改为广西政法学堂),这四大书院的山长周璜、龙朝言、曹驯、石成峰都是学有专长的翰林,赵以炯常到四大书院讲学,与其切磋技艺。其中,与桂山书院山长、古文家周璜交往最为密切。赵以炯离桂返朝时,四大山长曾为他作盛大宴会饯行。赵以炯任广西学政的第二年,即光绪十八年(1892),广西桂林人刘福姚会试登榜,殿试独占鳌头,为壬辰科进十第一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赵以炯在广西学政任上,广西出了状元,这当然与赵以炯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光绪二十一年(1895),赵以炯充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赵以炯再也未授过职。光绪二十六年(1900)母丧。赵以炯回乡服丧。在贵阳的“学古书院”任主讲。三年后,丧满,事毕还朝,正值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赔款割地,签订不平等的卖国条约,朝廷内外,一遍混乱。于是,赵以炯愤而辞官归里,仍回乡里讲学,从此脱离仕途。由于仕途很不顺利,他无展示才干的机会,因此,赵以炯郁郁而终,以致无明显功绩。
科举考试上千年,贵州出了第一个状元赵以炯,赵以炯因此成为贵州人的光荣。当年他中状元的消息传到僻远边陲的贵州,人们高高兴兴地庆贺了好几个月。
值得可喜可贺的是,赵以炯还有个弟弟叫赵以煌,与其是同科,殿试时为三甲第十名。更令人惊喜的是,赵以炯另外还有其他两位兄弟,一个名叫赵以焕、另一个叫赵以炳,也均有科名。故赵家有“一门四子登科”之誉。这在中国历代科举史上,是件稀罕义稀奇的喜事,怪不得乡人引以为荣后,一连热热闹闹了好几个月。
这一年丙戌科的二甲第54名,是后来1918年登上中华民国人总统宝座的徐世昌。
夏同稣(1869-1925),字用卿,贵州麻哈(今贵州麻江)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进十第一人。也是贵州历代科举考试第二位金榜题名的状元郎,与赵以炯金榜夺魁相隔仅12年时间。
光绪二十四年,夏同稣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八年,夏同稣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此科乡试是补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湖南乡试题为:《理财论》、《周礼六官与今六部同论》、《冯异愿国毋忘河北之难论》、《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论》、《唐太宗书督守之名于屏论》。后夏同稣被派遣赴日留学。
夏同稣人仕正值清末维新变法之时,他倾向维新潮流。赴日学习归来,俨然一派新式人物。不过,夏同稣只重在割辫、修发、着洋装等形式上。据说着洋装的夏同稣曾使其妻不敢与其相认,俨然成了另一个人。东渡留日回来后,夏同稣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取得双重资格的状元。
民国二年,夏同稣出任湖南国税厅筹备处处长,众议院议员。相继任北京政府国务院法制局佥事、参事。民国五年,国会恢复,夏同稣再任众议院议员。作为议员夏同稣曾为当时立法之事奔走。民国六年,出任江西实业厅厅长。民国八年,夏同稣离职,赋闲在家,不再任职,民国十四年病逝。
夏同稣能文善画,名噪一时。他性格豪放,倾向新潮。
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其制度也趋于完备,“探花”作为科举考试第三人的代称始于北宋晚期。探花虽然代表的是第三人及第,名位在“状元”和“榜眼”之后,但“探花”与“状元”、“榜眼”一起统称为“三鼎甲”,同样是天子门生,是一甲及第,是十分难得的荣誉,也是成千上万举子梦寐以求的目标,还是与“状元”、“榜眼”不相上下的高才。
杨兆麟(1870年出生,卒年不详)。字次典。贵州遵义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王寿彭榜进士第三人。是贵州唯一获“探花”头衔而金榜题名的探花郎。
杨兆麟在光绪十七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光绪帝于太和殿传胪:一甲三人,王寿彭授翰林院修撰,左霈、杨兆麟授编修,赐进士及第:二甲黎湛枝等一百三十八人,赐进士出身:三甲牛兰等一百七十四人,赐同进士出身。
杨兆麟进士及第后,入进士馆,在编修处任协修。光绪三十二年,朝廷派杨兆麟留学日本,两年后学成回国。在已经建立的新帝制下的学部供职。而后,杨兆麟出任编译图书局副局长。此后又调任翰林院编书处任详校官,编书完成之后,提为知府,道台候补。随后又调任翰林院撰文、图书馆协修官。
宣统皇帝登基后,朝廷京察、大考翰林、詹事,有点像现在的干部年终考核,结果杨兆麟的考核得分名列一等,按例晋升。加三品官衔。在实录馆任纂修官。后来,又任学部图书局局长。宣统二年,补授杨兆麟浙江杭州知府,官至道台知府。
杨兆麟一生从事编纂、修撰书籍工作,他对五代、宋词作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经他亲手修撰过的书稿无数,也挽救了不少濒临被毁的文档和珍贵史料,宣统帝闻后,加晋二品官衔。可以说,杨兆麟是清朝最称职的文书及图书管理官员。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工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熊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