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7月17日,在盛夏北平的袭人热浪中,你悄悄地降临;2016年5月25日,当我们默默为你的病情祈祷时,你静静地离去。你不知道,你来,带给杨家的喜;你也不知道,你走,带给我们的痛。
你是杨家养育的好女儿,你是有着“文化昆仑”美誉的钱钟书的好伴侣,你更是中国不可多得的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怎么称呼你,才能契合你的学问和风骨,才能表达我们的景仰,我们的感动,我们的不舍……
女神吗?是的,你是绝对的女神,安静地生存却熠熠生辉。但这个称呼却太轻飘了,不适合你;
女王吗?你是王者,抗战、内战、“文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依旧淡定从容。亦妻亦友,成就了淘气痴气的丈夫的文学成就。但这称呼却玷污了你的淡泊安然,这也不是你;
大腕吗?你是腕级人物,一部话剧《称心如意》演了60多年。47岁学习西班牙语,译出《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92岁著述《我们仨》,96岁出版《走到人生边上》,98岁续写《洗澡之后》,百岁高龄笔锋仍健……但这个称呼却少了些许温润,还不是你。
才女,名媛,贤妻……你都是,又都不是——没有哪一个词能包容你的全部。
我怕那些肤浅的称呼玷污了你,叨扰了你,冒犯了你。你的坚强隐忍无人能及,你的淡泊宁静无人能及,你的包容奉献无人能及!你的大智大慧你的大慈大悲,你的气度风骨你的优雅从容……
怎么称呼你,杨绛?你是能担得起“先生”这个称呼的,你的才情你的德行。但我更崇敬你身上的母性,那圣洁的光辉。
你是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钱先生在评价你时应该是忘掉了一个最适合的词:母亲。因为他一直是一个本真的孩童,父亲说他“孩子气,没正经”,是你这个“最贤的妻”,以圣洁的母爱,保住了他的淘气、痴气,又尽最大可能发挥了他的才气,进而成就了博学而又风趣的大文豪钱钟书。对于喜欢钱先生的读者来说,你是做了大贡献的。
不是吗?
你是这样无私,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有人这么评价:“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朱自清、夏衍都曾大赞你的才情。戏剧创作使你早早成名,介绍钱钟书,都说“这是杨绛的丈夫”。但你把丈夫看得比自己重要,甘愿居其身后,一生追随,为其遮风挡雨,劈柴做饭,心甘情愿做“灶下婢”。以致父亲心疼女儿:“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你是这样包容,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包容。你分娩住院期间,丈夫在家打翻了墨水瓶,你答:“不要紧,我会洗。”把台灯砸坏了,你说:“不要紧,我会修。”把门轴弄坏了,你也是说:“不要紧,我会修。”他感激你的包容,又惊喜地看到你真的是履行了承诺,一切真的都“不要紧”。其实,你原本也没有那么无所不能,是无私的爱让你成长。你包容他的天真,包容他的“拙手笨脚”,包容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拿筷子一把抓……你给他系了一辈子表带,你让他62岁才有机会第一次学会划火柴……这包容里有多少温暖多少情爱啊!你只愿他的满腹经纶有用武之地就心满意足了。
你是这样博大,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博大。抗战时期,物资匮乏,生活艰难。丈夫一介书生,不擅生计。你当中学校长、当家庭教师、做小学教员,写了多个剧本。为节省开支,你精打细算,辞退女佣,包揽家务。洗衣做饭,自制煤饼,修改炉膛,真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让人艳羡钱钟书“痴人有痴福”。纤弱的你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你不再是一个弱女子,你要辅佐心爱的男人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感谢杨家培养了独一无二的杨绛,让钱钟书盛赞的杨绛,让无数国人无限怀念的杨绛。是你,给浮躁的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给当下的人们树立了敬仰的丰碑,也给中华名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间少有钱默存,天下再无杨季康。多想留住你……
你累了,终于回家了,愿你们仨在那里团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