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棵榆树

时间:2023/11/9 作者: 岁月 热度: 13895
王力,1974年生。诗歌作品散见于《星星》、《诗潮》、《诗歌月刊》、《青年作家》、《上海诗人》等刊。榆树耐旱、命贱,是家乡最多的树木。庄廓周围长了很多榆树。庄廓顶上的地埂边,榆树一溜排开,给庄廓里的人以夏天的阴凉,也好像是一种护佑。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说起,在那苦难的年月,他们是怎样把榆树身上的部件,当成了救命的宝贝。榆钱当然是有限的,冒出来就被饥饿的人们一抢而光了;榆树叶子也被捋着吃光了。榆木自然是不能吃的,剩下的就只有榆树皮了。把榆树皮扒下来,晒干,在石磨上磨成粗粉。煮开水,放入榆树皮粉,烧熟,就是救命的糊糊。奶奶说,那种糊糊真不好喝。榆树皮粉见了开水,就成了稀溜溜一串子,一口气喝不了一碗,中间又断不开。即使那样,全村的榆树皮子,还是被人们扒得精光。很多榆树“不堪重负”,丢下饥民,走了。童年时生活虽然极度困难,但榆树皮是不用吃了。可当榆钱长出来时,我还是会捋一些解馋。榆钱要吃树龄很小的榆树上的,肥而大,新鲜,味特甜。待榆钱刚绽开不久,那时榆钱籽刚成型,充满水分,就捋下来,放在嘴里,越嚼越有味。除了庄廓顶上一溜排开的榆树外,其实最引人注目的是庄廓门前的三棵榆树,基本上呈一条直线排开。从我记事起,那三棵榆树就已经很粗了,但不是一样的粗。出门左手的第一棵最粗最高,第二棵次之,第三棵最小。榆树可以籽生,也可以根生。想来第二棵榆树应该是第一棵的孩子,第三棵是第二棵的孩子。如此说来,它们就是祖孙三代了。第一棵榆树上,有一个很大的喜鹊窝。门前一棵榆树,榆树上一窝喜鹊,这在村人们看来,是很吉祥的。奶奶也常常给我说,我们家的风水好着呢。你看这光景,有的人家门前有那么多树,喜鹊就是不安家。我知道,奶奶虽然一字不识,但她未必那么迷信。她那样说,只不过是对我幼小心灵的一点安慰,也是对自己的一点安慰。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安慰里,包含着奶奶对未来的希望。榆树老了,枯枝会很多。小一点的枯枝,一到冬季,风一吹,就掉下来,捡了当柴烧。粗一点的,就一直赖在树的主干上。等我稍大一些,就自告奋勇,爬上大榆树,把那些枯枝弄下来,就像老人头上掉下的白发。大榆树的孩子们容易被人忽略,但大榆树自有它的位置与威严。它成了我们家的标志。如果有人要到我家,而又不大熟悉在哪里,怎么走,问及村人,村人就会老远地指着大榆树说:瞧,就是大榆树跟前的那家。于是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家离生产队其他的人家较远,属于独户,大榆树就成了我家地理位置的代名词。人们说起我家时,就说“大榆树下”,其实准确地说,是“大榆树旁”。三棵榆树旁,就是我家的打麦场。夏天火热,干活累了,榆树的阴凉下,就是最好的休息的地方。村里民风不正,总有几个村民,觊觎着别人家打麦场上的麦垛或者粮食,所以有时候需要“看场”。有一年麦子丰收,场上有了很大一个麦摞子。叔叔害怕贼偷,就说晚上他看场。小时候,我除了奶奶,就跟叔叔最亲,自然是要凑热闹的。闹腾着求了一阵子,叔叔说,晚上很凉,你感冒了,我可不管。晚上睡在麦垛旁边的草铺上,抬头望着天上的繁星,听着夏夜里的各种虫鸣,一点也没有睡意。看看旁边的叔叔,好像已经平静地进入了梦乡。我不停地挠叔叔,老半天,他才嘿嘿嘿笑了,说,你这碎怂(就是小鬼的意思)。于是我们起来,沿着打麦场巡视一圈,其实就是装装样子,贼不会在这时候来偷粮食的。巡视完了,继续躺在草铺上。我还是睡不着,脑子里乱糟糟一片。说在想什么吧,什么也没有想;说没有想什么吧,思维好像很活跃。就在这种状态下,不知什么时候,就进入了梦乡,一觉睡到大天亮,直到被叔叔摇醒。醒来感觉脸上痒痒的,用手一抹,几只小小的虫子,就会掉在胸前。虫子是从大榆树上掉下来的,大榆树不但给了它的主人以阴凉,也给了小小的虫子以生存的空间。那些虫子以榆树叶子作为它们的食物。奶奶在世的时候,家里是很温暖的,虽然穷困,虽然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在田地里干活,如果能看见大榆树,心里总觉得很踏实。如果田地是在山背后,等干完活回家,三棵榆树进入视野的时候,同样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好像这苍茫的大地上,一下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点地方。那里总会冒出炊烟,总会有一些粗茶淡饭可以解渴解饿。大榆树最后的使命,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母亲终于没有扛得住病魔对她的摧残,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村人们在手忙脚乱中,锯倒了大榆树,用来给母亲做“房子”。母亲活着的时候,一直住在一孔窑里。窑是西北地区用土块垒砌的住房。我想,榆木虽是一种很贱的木材,但比起母亲生前住的窑来说,作为住房,木材毕竟比土块要好一些。大榆树,作为我家标志的大榆树,也算是“材尽其用”了。母亲已经闭上眼了,大榆树呢,它也应该可以闭上眼吧。大榆树跟随母亲走了。树根被挖了出来,放在庄廓外面,像生命里一道巨大的伤口。因为是锯掉的,自然有了一个平面。我拿着斧子劈柴,树根就是最好的砧板。劈着劈着,泪就会不知不觉地流下来,心就会抽搐。母亲由于一直病着,虽然没能给我起码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淡忘母亲的理由。大榆树完成了它的使命。而一直被它挤在一旁的榆树的儿子,终于可以争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生长的速度更快了。没过几年,看起来竟然和它的榆树父亲一般高大,一般粗壮。充当我家标志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榆树儿子身上。村人照例会说“大榆树下”,一切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我们照例会在榆树儿子的阴凉里休息、侃天;我和叔叔照例会睡在榆树底下看场,照例会有小虫子爬满我的脸;出门干活,看见榆树,心里还是温暖的,虽然那温暖少了许多。奶奶去世的前一年冬天,我曾给父亲说起得准备一下的话,但父亲没有行动。一向硬朗的奶奶,却突然倒下,突然闭上了眼睛,离开了给她苦难的,但她一直深深挂念的家庭,以及这个家庭里所有的成员。我从学校赶到家里的时候,奶奶已经搬到地下去了。门前榆树的儿子,也不见了。我知道,这棵榆树,是做了奶奶的“房子”了。两棵榆树,父亲和儿子,最终干了同一件事,最终都成了两个饱经磨难的人,唯一的存身之所。两棵榆树不见之后,庄廓门前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但也空了许多。温暖的感觉,也随之减少了更多。甚至很多时候,有一种只有我才能感觉到的荒凉。这种荒凉,一直在我的心里,这么多年了,丝毫没有减弱。记得老榆树的孙子,当时被它的爷爷和父亲挤在靠崖的一边,瘦瘦小小的。如今,也应该长大了吧。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