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间谱系中的“自由生长”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当代 热度: 16518
金燕莎

  

  

  上海艺术门画廊“时间谱”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林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作品。展出作品从时间跨度、媒介语言、艺术风格及传达理念各方面展现艺术家的创作脉络。

  林延,1961年出生于北京,其外祖父庞薰琴与外祖母丘堤分别是中国20世纪早期成立于,上海的现代艺术团体“决澜社”的创始者与成员。林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短暂赴法国进修之后,赴美国取得视觉艺术系的硕士学位,现今工作和生活于紐约。与同辈艺术家一样,林延的青年时代,经历着文化艺术的开放风气,各类艺术思潮、运动迭起,活跃在艺术界的先锋人物们大谈新理念、新实验。而林延在当时带着对故乡灰瓦红砖的记忆与对耳濡目染的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憧憬走出了国门,一别九年。再次重归故土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除了亲切感,还有9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建筑、街道的新型建设带来的城市文化面貌剧变,改变了贯连的审美习惯,也从某种程度上摧毁了传统。而源于这个艺术世家的成员间所与生俱来共享的某种家国情怀,自然而然催生了林延对于历史、自然、文化层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带入她的艺术创作中,开启了她长达近三十年的“文人”式艺术创作。

  从90年代起,林延完成了从平面到空间装置的创作转型。颜色选择也由最初的多种尝试简化成了黑色。在经历了延续十年的“黑色时期”后,进入新世纪,她开始了以宣纸和墨作为主要“媒材”的创作阶段。如果说“黑色时期”开始之初是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而后,林延对中国画理论中的墨色研究萌发了极大兴趣,此番碰撞也顺水推舟般牵引着她开始用中国画的代表材料一宣纸作为主要“媒材”。展览集中展现了这十余年间林延对于宣纸的不同处理与呈现方式。将空间和建筑因素与作品交融,林延为展览制作的现地装置《今日之一和之二》,由未经处理的水泥管和宣纸组成,宣纸或从画廊空间四米多高的镜面天花板上垂下落成倒影,或沿水平地面从水泥管内部延伸而出,制造出冰冷的工业生产资料与承载人文的柔美纸张并置产生的视觉张力,由此建立一个立体、多维的场景,任由观者自由思考。另一巨幅宣纸雕塑作品《圆满》以全黑的主视觉色调构筑了厚重的建筑感,作品表面凸起的铆钉与砖形结构均取材于纽约和北京的老建筑原型。经过墨汁浸润过的宣纸层层叠加地裱贴于石膏模具之上,观其细微而层次分明地带出组合多样的色泽与质地,下方边缘未经墨色处理的宣纸留白为整体的沉重感带来一线喘息的空间。林延似乎在思考,在质问,古老的东方城市经历大规模的拆迁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以应对全球化冲击的同时,当人们重建的高楼大厦与西方并无二致,这种反传统的建筑美学和文化价值是否也将接受历史的拷问?另一组近年创作的十余件墙上宣纸拼贴作品《帝国、祈祷与玫瑰》则直接将西方的语言文字符号化,在宣纸上拓宽其生命语言,这是久:居文化熔炉大都市的艺术家在文化交融中与自我的冲突、对话并达成自洽的路径,也是历经宣纸雕塑化后,回归宣纸本质的返璞归真之旅。而对于材料的选择、制作、再创作,林延都由细微处入手,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这似乎是深植于这个家庭对于“工匠精神”追求的外在表征。

  对于艺术家来说,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命题与挑战,在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时代中,徜徉于属于自我的“自由生长”的时间谱系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