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刘任:“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当代 热度: 18718
袁佳维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风险投资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口号式的“黄金时代”反复以媒体符号的形象出现在当代生活中,为消费、资本、科技提供浅层化、单向度的,恍若实在的想象。刘任在其个展“黄金时代”(Time)中建立了一条情感与思维的解放之路,来剖析“黄金时代”如何以图像经验的形式构筑起“时间”(time)的具体层次,并解释其叙事功能如何控制着“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多元统一体即“时间”在人类意识中的传递。这之中存在的逻辑是:人类究竟在不断进步还是在不断堕落?艺术家的意图并不是将展览呈现为一项“历史研究”,而是尝试确定“黄金时代”作为某种“历史知识”到底为人类对自身的希望或者期待奠定了什么样的基础?如果“黄金时代”所具有的历史性仅仅是隐喻意义上的,那么通过诉诸“黄金时代”而得以维持的一些信仰是否可以赋予社会真正的道德?

  在同名作品《黄金时代》中,刘任援引了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1859年)中的著名段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他将这些文字置于《时代》(Time)杂志的封面语境中,同时配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作为标题。他借鉴“意象叠加”的方法,从诠释学和批判性的维度出发,抵达华丽时代下这个国家的底色。同时,他将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中成长、最终达到电影工业世界顶端的查理·卓别林视为工业时代的最佳代表,佐证“黄金时代”的永不失落。

  《时代》杂志本身即对媒体大众展示着时间的“内时性”(within—time—ness)。在《黄金时代——1983.01.03》与《黄金时代——你》这组作品中,刘任将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的个人“电脑”与数以万计在网站上匿名贡献了大量用户生成内容的“你”并置,两者分别是1982年与2006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史蒂夫·乔布斯一度相信自己会成为1982年的《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事实上,他曾多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却从未成为真正的年度风云人物。而“你”則被批评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选择。两者相隔二十四年,最终都指向了个人主义。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三家他认为正在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科技公司并在蛋壳内壁重复它们的名字。抄写的过程本身能够消解被抄写对象的意义,刘任的目的在于对科技消费的脆弱性作出说明。这三家公司均来自美国。其中阿尔法贝特(Alphabet)是谷歌的母公司,太空探索技术(SpaceX)于2018年9月17日正式公布首名绕月飞行的乘客——日本富商前迟友作,而苹果(Apple)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本人就是品牌的象征。

  紧接着,刘任在月球、宇宙的意象中恢复了再生与死之间“延伸”的可能性,即“时间”的“历史性”(historicality)。《创世纪——镜像》里刘任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呈现为一种凭借现代科技不断掌控自身命运的过程。第一个离开地球踏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使用的手套悬浮在太空中,却通过镜面的反射最终指向自身。他所书写的创世纪里没有亚当也没有上帝,只有欲望的极限。《轮回》:穿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处于母体内的胎儿一样脆弱,两者在不同尺度的宇宙内承受着相似的生命历程。在1868年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中,科学家大卫·鲍曼博士最终在急速老化的过程中蜕变为被透明光球包裹的婴孩——“星孩”,达到超人状态。其中的未来预言在刘任的理解中即是历史循环的超越性,而宇宙的创造从未完成。《你好,10亿年后再见》中刘任描绘了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在Instagram的一则发布——一辆载有假人星侠(Starman)的樱桃红色特斯拉双座敞篷跑车(Tesla Roadster)被送上太空,以及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创作的科幻小说系列《银河便车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因为太空探索技术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艾伦·马斯克(Elon Musk)正是以樱桃红色特斯拉双座敞篷跑车致敬该小说,而“不要慌张”(Dont Panic)这句出自小说当中的话当时也出现在特斯拉的仪表板上。刘任在一片蛋壳中再次抄写“你好”(hello)并以航拍图像中经常出现的“十字”符号对其进行定位,象征宇宙生命的脆弱以及现代科技的浪漫。

  最后,刘任在中西两种文化本源的立场上追寻“时间”的“深时性”(deep temporality),时间不再以事件为依托,而是自我生产成为一种知识。《把酒问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作者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情感,刘任相信这种本质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是可以不受现代科技影响而存在的。他希望将诗的本体看作为一种概念资料,通过强烈的手感体验与材料运用的巧妙结合,以一种极简主义美学的视觉方式来输出并承载这种含蓄内敛的情感体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几句尤其回应了月亮作为东方意象之于时间与存在的意义。《Panta Rhei》来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观点,意指世界的本质是稳定的流动,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在每一个片段中,赫拉克利特强调人类永远不可能拥有相同的经历,因为任何实体在其现实中都受到了不可改变的规律的制约。刘任多年前从盖蒂图片社购买了一张关于海的现成图片,并逐渐展开该主题的创作。波涛汹涌的水面由无数作为单词的“PantaRhei”反复堆砌而成,它们寓居于草纸之中,图像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保证了“PantaRhei”的对应叙事一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你再次抬腿的时候,此河流已非彼河流。他把时间的话语翻译为一种控制机制,甚至政治工具,话语的秩序内在于时间本身,释放出一种既聚集又分别的力量,人类因此被置于一个生活的共同体中。作品《Panta Rhei》把握到解构的意义以及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重建了一个由无数微小而连续的变化所构成的真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