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旅法华人艺术家系列访谈之一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当代 热度: 19204


  

  

  “旅法华人艺术家”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每年,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艺术家来到法国,来到巴黎,为了各种原因,他们其巾包括很多当今活跃存艺术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也有正存艺术旅途上不停探索的年轻艺术家,还有更多名不见经传的艺术信徒,留学生,艺术从业者。巴黎可以看作是一个艺术家旅途的必经之地。

  在中国人眼中,法国毫无疑问是西方艺术的圣地,是全世界的艺术之都。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法国的艺术都是这些重大艺术潮流中的参与者和开创者。二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欧洲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慢慢地衰弱。巴黎似乎不再是世界的艺术中心,世界的艺术格局从文艺复兴开始以欧洲文明为主导逐渐偏向纽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纽约艺术家的兴起动摇了巴黎以往的繁荣,甚至波普艺术的出现,近似革命性地颠覆了欧洲艺术自文艺复兴以来对于人文主义的延续和发展。直到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出现,让整个欧洲的艺术看到了一点曙光。

  在法国,“当代艺术”并非是一个带有积极和褒义的词汇。存艺术评论家眼里,与“当代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艺术品的价格,“当代艺术”只不过是一个与艺术本身没有太大关联的带有“衰败”景象的一场“闹剧”。存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性的关怀”在今天已变得比野生动物还稀缺。今天艺术家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享乐主义或者虚无主义?这样的问题普通但叉不容易同咎,同样不能同避。作为艺术家和采访者,我想把这些问题抛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法中国年轻艺术家,他们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但存作品的探索上有着不同的特质。同时,很荣幸地邀请了两位已经旅法多年的前辈艺术家,他们作为法国公立美术学院体系的直接施教者,也许,他们对今天的所谓年轻一代有着各自的观察和解读。我想在他们身上能够客观地展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创作状态,和对今天这个世界的思考。

  本期采访者张大川,2017年毕业于法国北加莱高等美术学院,获得法国国家高等造型艺术文凭(DNSAP),现工作生活于法国里尔。对话者为李东陆,职业艺术家,2010至今生活工作于巴黎。参与此次话题的前辈艺术家佟明,1995年留法至今,现居里尔,任教于法国北加菜高等美术学院。他的作品涉及综合材料,绘画,雕塑。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寻求一种关于自身处境的内在探索,个人身份在文化转型中的微妙变化。佟明先生与当时生活在法国巴黎的中国艺术家有很多交往,曾拜访赵无极、陈箴、黄永砅等。由于留法多年,他也长期关注了艺术家在艺术和生活的游离轨迹,作为艺术家如何存法国立足。作为法国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师,佟明经常通过教学与年轻学生交谈,艺术要回到艺术本身的探求和艺术与内心的对应,如何用所舀所学去认识世界,如何建立自己的研究命题和艺术语言:作品如何与观众建立“对话”等等。这也是当下法围美术学院培养学生的关键所存。

  张大川(以下简称“张”):您哪一年来的法国?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法国?

  李东陆(以下简称“李”):我是2004年9月到法国的。我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读了两年之后,很多基础课程基本上都上完了,接下来就是差不多两年的创作课。当时就很想出来看看国外的状况,想在巴黎做些创作,在法国有很多我喜欢的画家的作品,于是本科没读完我就出国了,我家人也支持我来法国。

  张:您在法国读的哪所美术学院?

  李:我读的是凡尔赛美术学院。

  张:请简单阐述一下法国美术学院体系与中围的美术学院体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李:不同多一点,法国更加注重思维和个人的创造,它的艺术教育是直接跳到个人创作的领域。国内更注重基础,一步一步地学习怎么样把东西做得好。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很多会被早期学的技术方面的东西所束缚,很容易掉

  李:目前我的状态还不错,有跟画廊合作,生活相对稳定一些。之后准备继续做自己的创作,然后尽可能地去其他地方走走。

  张:您作为法国公立美术学院的老师,您觉得法国美院的学生和中国美院的学生在创作上有什么不同吗?

  佟:以我自己看到的情况而言,两个国家的学生在美术学习阶段,有很多的不同点。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最初都会把在国内艺术教育制式里得到的经验带到法国,特别是在对艺术的认知上,会出现问题。其中关键在于对艺术的理解。在中国的艺术教育里,艺术被很多“附加值”包裹起来,大致还有一个“应该是怎样”的模式。美术这部分,大家相对习惯于一种或几种已经成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样式,形成一种取向标准。可美术创作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个人的,最好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种发现。相比较起来,法国的年轻学生们会更放松更自然而然地用各种手段来做艺术的表达。我们的美术学院、美术圈子总开研讨会,总设大奖,总把轰轰烈烈的媒体推广以及领导、社会名人出席展览当作美术展览圆满成功的标志,艺术圈子里的热闹,形成艺术现象,艺术现象最后就成了艺术。法国的美术学院、美术圈子就相对安静,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对艺术本身的研究,并试着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不过中国的美术学院的学生来法国一段时间之后,他们都会很聪明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张:您留法多年,您对目前留法的中国艺术家有什么了解?您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佟:从你采访的这几位年轻艺术家身上能看到很可贵的地方,他们想用自己在法国这几年的经历,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来延续艺术这条路,这本身已经很好了。不过,他们也要客观真实地了解清楚法国的艺术家的总体状况。给你个简单的数据,法国职业艺术家里25%是可以以自己的艺术来生存,其从业生涯里的退休积分和相关保险,能维持其退休后的生活,其中的5%还能过得很好;而更多的75%的艺术家,因为从业生涯的收入不足以交税获得积分,他们在退休后也仍会停留在领取国家补助这样的水准上。你看,艺术家在法国的总体收入不是很高。法国现在从事艺术行业的职业艺术家,從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这些,但他们仍选择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艺术家能够走多远,是要看对艺术是否有足够的热爱。

  我觉得,在法国的中国年轻艺术家,如果能够不被地域特色和自身文化背景这样的概念局限,其艺术表达的涉及范围,会更广泛,并会获得更多的与欣赏者交流的可能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