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任何地方之前,极少做什么攻略。对即将到达的城市或山村,总觉得保持一种让人期待的、未知的、充满无限想象的感觉,更适合我们这些总在路上行走的人。
平地一声雷,以为是哪里开山的炮响声,雷声接踵而至,雨跟着来了。从南方小镇的连天雨中走出来,一心念着北方干爽的天,白雪的云,绿茵的草以及红火的花,没想到我前脚走,雨还是紧跟着来了。
来就来吧,走进鄂尔多斯微雨的夜色里,我看见一个朦胧、润湿、迷幻的城市,每一栋建筑都极具特色,每一栋极具特色的楼都闪烁着不同色彩的光,整个夜空是那种深不见底的黑,灯光透过黑夜照射在飘落的雨珠上,散射出七彩炫目的光。鄂尔多斯,让人如此惊艳,如此惊喜,如此惊叹!原以为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凉大漠,没承想它却是现代的、时尚的、超前的,站在这座摩登的城市面前,想象与现实反差太大,我感觉自己竟然说不出话来。
鄂尔多斯,就这样出人意料地现于我的眼前。
然后是一间比一间壮观的博物馆,蒙古族的历史一页页在眼前翻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历史深处走来,自己仿佛踏入浩瀚的历史中去。在面对丰厚凝重的蒙古族文化时,你会于某个瞬间,对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万物肃然起敬。
在蒙古族地区,在草原上,常常会看到敖包的影子。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书敖包以孤绝的姿态立在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利嘎查某处高地,四围是一望无边的草原,远处可见零星散落的白色蒙古包,是见到便让人欢喜的景色。书敖包的主人身着蓝色袍子面向书敖包站立着,蒙古汉子高大健硕的背影在刻满蒙古文字的石头山衬托下更显魁梧,让人望而生敬。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主人别速惕·哈斯毕力格因对书的喜爱自幼立下的志愿——将拥有的每一本书的名字用最神圣的方式刻写在石头上,一块一块累积,直至垒成一座辽阔草原上最庄严、最神圣、最具内涵、独一无二的书敖包。这不单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蒙古人的骄傲。
刚到达乌兰陶勒盖镇时,看到荒僻的旷野中忽然竖有一排巨大的以“书”字开头的牌子,然后一块大石头上刻有蒙古文汉文双语书写的“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出版印刷博物馆”,原以为是政府部门在一个小地方建了一个所谓的图书博物馆供游客参观,便不经意地随着采风团慢慢走着看着。
看到一册册书整齐摆放在书架上,每一本书上端都挂有一条洁白的哈达,心内顿生敬意,蒙古民族把对客人的最高礼遇同等待遇地给了书,这在我有限的阅历中,未曾见过这样的事。在得知这里六千多册藏书全是主人自幼一本一本積攒起来的,出于一个纸质书的热爱者与拥护者,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说不清的感慨。
博物馆设有“蒙古文古代图书史”“蒙古文图书印刷史”“现代蒙古文印刷字体”“蒙古文古籍”“当代内蒙古蒙古族文人馆”等专题展。参观数小时可纵览几百年的中国蒙古文图书出版印刷史及主要成果,并对蒙古民族崇敬图书的习俗与虔诚产生深刻印象。安静地穿行在书的海洋中,独特的蒙古文像一面面旗帜,竖立在书本上,也竖立在每位到访者的心中。
当我站在屋后的书敖包面前,那上面堆满一本本或普通或经典传世的巨著,有外国名著,有《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也有到来的普通作者留下的书籍,书敖包没有尊卑之分,只要是书,在此便会得到最高的礼遇。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有一个名字,仿佛得见每一位作者都在各自的书中安静微笑。看主人别速惕·哈斯毕力格黑黑实实的模样,与牧区的其他蒙古族弟兄没什么区别,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花费这多的时间、心血和金钱来建造这么一座书的宫殿?这个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里的一切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与崇敬感。转头问起哈斯毕力格,这个已过不惑年纪的蒙古族汉子挠着脑袋朴实而又羞涩地说:没有什么故事,就是因为喜欢。
草原的风在盛夏时刮得一点都不温柔,风的狂野仿如粗犷的蒙古族汉子在苍茫草原上扬声唱起高亢悠远的蒙古族长调,风势颇大,风声撩人,我们在书敖包前以各种姿态留下各自的身影。风从我们面前张扬而过,刚卷起我们的长发,又从头顶直直“砍”下来,长发遮面的我们在风中舞蹈,在风中凌乱,也在风中美好。
到二所圪梁,是一次意外之行。鄂尔多斯文联的老敖与同事送一位老作家到包头市乘飞机,顺带将无处可去的我捎上,他说回程途中可见黄河,时间允许的话,还能带我到沙漠去逛逛,再带我去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脱贫攻坚挂钩两年的小村庄,那里的村民都盼着他回去看看。
车沿着二所圪梁村外的堤坝缓慢前行,右岸边是黄河,左岸是大片的庄稼,大雨阻隔了视线。老敖仍然坚持让我下车看一看:“不是讲不到黄河心不死嘛!到了黄河边,你怎么也得看看,哪怕就是下去站一站也行,这样你从此便可死心了!”后座老敖的同事也笑着补充:“老敖的意思就是让你死心塌地爱上这片土地,爱上我们美丽的鄂尔多斯。”说笑间我们不顾大雨扑面,下车在堤坝上跑了一段。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盆地,支流众多,在西北地界流势不凶猛也不温顺,它不愠不火地奔腾在我的眼前,透过雨幕,望着流向远方的母亲河,我的心被牵向更加苍茫的远方。
村主任打着伞小跑过来迎接我们,雨更加大了,感觉像是谁在天上拿个盆往你头上浇。老敖与同事不怕雨,下车就往屋里跑去,我躲在村主任的大伞下也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屋前。几个大男人拍打着身上的雨水笑着说我是贵人,把南方的雨水带到鄂尔多斯来了,老敖更是夸张地说:你不知道啊,雨水对常年缺水的大西北来说,是多么珍贵呀!
村主任媳妇从厨房端了一小盆热腾腾的水煮玉米来,说快吃快吃,早上从自家地里掰下来的。抵不住扑面而来的香味,说实话我们也真的饿了,一人拿了一个啃了起来,似乎多年没吃过这么香甜的玉米了。
中午吃饭是在一位张姓的大哥家里,去他家的路上,老敖不断遇见村民热情地打招呼。一位开小卖铺的大姐看到老敖,二话不说拿了一堆梨子和汽水冒雨跑到车前塞给我们,那模样老欢喜了!看来老敖在这个村子工作干得好,群众基础不差啊!
张大哥家里已经坐满了人,大嫂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坐在温暖的屋内,看低矮的平房外面,张大哥就着雨水在认真地擦洗着桌子。里面的人告诉我,大哥说我是尊贵的客人,一定要把桌子洗干净,不能委屈了我。
隔着玻璃窗,安静地看着正在擦洗桌子的老大哥,一遍、两遍、三四遍,也不打伞,就那样站在雨地里重复一个动作,那专注的神情刹那间击中了我的内心,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一些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不知因什么而相聚于此,一个人倘若无所求地对别人好,那是真好。
回到屋内,浑身湿透的大哥还不满意,又到厨房打了一盆清水,把桌子上上下下抹了一道,这才满意地笑着说:妹子,这回可以了!
大嫂厨房里橘黄色的灶火让我想到张承志小说《黑骏马》里有一段话:“我想起了一首什么时候读过的小诗,那诗令人感受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充满橘黄色火苗的温暖的家庭晚餐的场景……看来,人的热力是能够点燃世界上任何冰冷角落的生命的。”我觉得那一刻什么都不用说了,一个地方再好,人若不好你绝对不会爱上它;一个地方,倘若有一些人点燃你心中那盏灯,它便在你生命中变得有温度,变得与别地不同。
夜里的航班离开鄂尔多斯,舷窗外是一轮明月。看到月亮像白炽灯一般在高处的天空照耀着,夜晚的云层被涂抹上一层银色,安静而神秘地铺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某个断裂的云层下面,竟然灯火辉煌,从上面往下看,不由产生某种幻觉,以为不在人间在天上。
我不知道这一路的灯火璀璨是什么地方,这些城市都有它们的名字,也许我很熟悉,或者非常陌生,但我的内心却对各种未知感到欢喜。我不知道余生还会遇见什么,还会去多少城市,但我会记得曾经去过一个叫鄂尔多斯的地方。
忽然想起在巴音希利嘎查的书敖包旁,大风呼呼地吹,长发遮面的我们在风中舞蹈。翻开随身携带的日记本,我迅速写下两行字:
在安静的书中安静,在凌乱的风中凌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