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戊梁的歌声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族文学 热度: 20243
吕金华

  从怀化向南上包茂高速,一路上满眼翠绿,过靖州后,便见得山野田畴之间古朴的侗寨和高高的侗家鼓楼依山傍水,一个挨着一个,散淡地,自然地,和这春末夏初的明山秀水和谐地融在一起,浓浓的侗家风情便扑面而来。来之前,草草地做了一点功课,这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地,是一个侗族自治县。我所在的鄂西南恩施市,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二十八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侗族乡,乡里有侗族寨子;每到节庆抑或周末都有侗族歌舞表演。但是,真正的侗族群众在这个侗乡或者说在恩施占比是很小的,加上侗族人在自贵州迁徙至恩施、和恩施各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很难说还有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了。这次近距离感受已经连续办了十二年的大戊梁歌会,正是细细考察侗家文化的绝好机会。一路上,来怀化接我的县作协粟远和主席一边把正在排练的视频发给我,一边给我介绍通道县各方面的情况。

  对“通道”,这个名字的直观印象,应该就是一个狭窄的地带,从地理位置上讲,是一个咽喉要冲。这个印象来源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初期在遭受惨烈损失的湘江之战后,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这次会议后,红军改变了原来北上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占黎平,避免了全军覆灭的风险。

  大戊梁歌会是通道侗族群众的狂欢节,艳阳高照的四月中旬,已经是撒种落泥的谷雨季节,有点酷热的味道了。山野飘荡着清甜的风,在匆匆赶路的、呼前喝后的人流车流中,传递着喜庆的消息。不到十点,牙屯堡大戊梁上已经人山人海。坐在松树下乘凉的妇女细娃儿、骑着摩托鸣着喇叭的小伙、裹着侗族头帕的大妈大嫂、放下手中的活计,打扮一新,汇聚到大戊梁上,个个心潮起伏,汗流满面,把面山临水的大戊梁挤得密不透风。

  这个节日,原本是纪念三百年前这里一个叫肖女的富家小姐和长工闷龙之间反抗封建礼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自发集会。几百年来,肖女和闷龙的爱情故事深深植根在这方水土上生生不息的侗家儿女心里。故事包含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世俗婚姻的反叛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生根发芽,逐渐丰满成侗家人共同的文化基因。每年立夏前18天的“大戊”日,湘黔桂三省边界的男女青年盛装打扮,自发地云集到大戊梁山上对歌赛舞,形成侗家人自己的“情人节”。如梭如织的人流中,相互应答的声音里,隐约听得出口音细微的区别,也能从车牌上看得出很多人来自三省的不同地方。在政府的引导和主持下,这个歌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歌会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提炼和拓展,融纯洁、坚守、勤劳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侗族文化于一体,成为通道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优美的歌声响起来,侗琵琶、侗芦笙、亮丽的侗族阿妹展示的侗锦、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清亮得如大戊梁下淙淙流淌的河水一样的歌声,使得漫山遍野簇拥的人群如醉如痴:

  儿孙要把老人敬,

  慢慢听我说分明,

  先有老人后有小,

  先有日头后有天,

  ……

  老人心安是福气,

  儿孙肩头担也轻,

  老人健康儿孙好,

  儿孙万代乐逍遥。

  这是来自民间的歌声,历代侗家的传承教化,伴随着悠扬而又深情的唱腔,飘入人心灵深处。而那情歌对唱,就更让人遐想联翩:

  同哥初交情难定,

  不知情重是情轻,

  良药久煨才出味,

  情歌久连才知心。

  这是直白的,也是婉约的,更是充满期待的,醉入人的灵魂深处。正如今年歌会的主题:让世界“侗”听。

  在这动听的歌声里,侗家下塘抢鱼、相聚斗鸡、打糍粑、煮油茶等民间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立夏将至,早到了撒种落泥的春耕大忙时节。土地又将开始给与这方水土上生息的人们新一年无私的馈赠。人们对土地的感恩与崇敬就在这样一个时刻释放出来,用歌声、用舞蹈、用劳动的欢乐,融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情地挥洒,祈祷土地给生息于斯的子民们庇佑与赐福,和远道而來的客人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希望。在这歌舞的海洋里,我们没能躲过逢客必喝的拦门酒,不喝是不行的,这酒是侗家人热情好客的情怀。芋头侗寨的山水实景演出是专为我们远道而来的多民族作家而演的,这酒就由好客的侗家人一碗一碗地衔接起来,由高到低送到客人的嘴边,山间流水一样从上到下直接流淌进客人的心里。这酒取意高雅,情真意切,但没有一点酒量,也是很不容易对付的。好在这次,侗家人敬的是醪糟汁,把客人灌醉不是他们的本意,清甜,醇厚,如侗家人的心意。

  皇都河畔听天赖,则是人与山水合一的天然画屏,清粼粼一眼看得到水底沙石的皇都河腕臂一绕,将新寨尾寨隔开,新寨就成为天然的大舞台,尾寨也就成为绝佳的看台。六百多名群众参与的一场天地“侗唱”、世界“侗听”的原生态实景大歌会就开场了。笙歌、大歌、款歌、情歌、劳作歌、待客歌、耶歌由几百米长的侗锦串联起来,铺展开来,整个侗寨便舞动起来,侗鼓声中阿哥阿妹清亮激越的歌声在绿水上、在绿树巅、在蓝天上回荡,两只竹排载着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向看台驶来,鼓声中美丽的侗家姑娘把一枚枚代表爱意与热情的红蛋向我们抛来,这山水之间的天籁,就一直在我的心头回响。

  我不知道在今年的大戊梁歌会上,有多少青年男女在对歌中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也不知青年男女中意后是否定下终身。我们恩施土家族的女儿会上相互中意的青年男女,还是要请媒人提亲的。那是当年相对封闭的年代,现在大可无需这样的场合与程序,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纯真爱情的尊崇与向往。这在晚上盛大的百家宴后,人们聚集在皇都广场上,津津有味地欣赏根据肖女闷龙至死不渝爱情故事改编的话剧上,就可见一斑。特别是老人们,他们和所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不同,那是专注的、发自内心的唏嘘感叹。

  喜庆喧嚣过后,我们走进了坪坦和横岭两个侗寨。听着通道专家的介绍,我们的心渐渐从喜庆闹热的气氛中沉静下来。这是临河而建的两个寨子,古色古香,侗家鼓楼、禹王宫、天后宫和路边地头上随处可见的小小的土地庙,十分和谐地分布在寨子里。进进出出的老乡扛着锄头、推着三轮车,村头清扫、田间劳作,或者坐在屋檐下、池塘边,看着坪坦河静静地随着岁月流淌,自在安宁地生活在这古韵悠长的世界里。这条迂曲绕过村子的坪坦河,很多年前是可以放排的重要水运通道,现在的水流量已经不能放排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卸下了水运的重负,只有河岸边依旧保存完好的码头,在述说过往的沧桑。河水哗哗,仿佛侗家妹子“呀啰吔”的清亮歌声。民族特色的建筑,当然也看得出保护和修缮的痕迹,却绝不是新修重建起来的,是原生的村落。最引人瞩目的是侗家人的圣殿——鼓楼,拔地而起,大小不一,随处可见。最少的七层,层层飞檐翘角错落而上,翘角上分层装饰着龙凤雕饰,特别的是,龙在下凤在上。专家告诉我们,侗家人最尊崇的是母亲,母亲或者说女性是侗家的当家人,每个寨子都有祭奠母族的萨岁庙。今天,这里依旧遗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

  回味大戊梁上的歌声,皇都河畔的天籁之音,再看这方山水,看这方水土上人们恬静的生活,时时处处感觉到,那样美妙的歌声,不是在一年一度的歌会上,而是在这山水之间,田园风光之上,在人们千百年来坚守的美好向往里。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通道转兵纪念馆,是我们一行最重要的安排。其所在地恭城书院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古朴,保存之完好,正是我们期望的。当年长征红军刚刚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抢先占据这南楚极地百越襟喉要冲,生死关头,中革军委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周恩来力排众议,请毛泽东列席参加,主张听听毛泽东的意见。这是毛泽东时隔三年多时间后第一次在中革军委会上发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工农红军放弃了北上湘西计划。周恩来向全军发出了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万万火急”的电令,成功地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没有这次会议,就不会有后来的黎平会议,更不会有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

  凝神细看当年会议的桌椅、复原的会议现场,想象着当年血火硝烟中,毛泽东力挽狂澜的情景,崇敬與感慨难以言说。很多当年红军战士走过的小道,今天走在上面,神圣的情感灌注全身。湘江之战,堪称红军历史上最惨烈的战斗,红军的主要骨干力量保存下来了,经过二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从此锻造成了一把战无不胜削铁如泥的“钢刀”。

  通道这个北越襟喉之地,不是当年的苏区,红军转战至此,仅仅三四天时间,形势危急之中也没有来得及开展扩红工作。世代生息在这个“化外之地”的侗家人没有参加红军是历史的遗憾。他们只知道过境的军队秋毫无犯,不知道中国革命的历史在这里起死回生,只有老人们依稀记得当年“过兵”的事情。通道转兵为人所知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其实,也不能算是遗憾,当年这里人们过着闭塞却安定的生活,今天也一样珍惜着这份安定从容。想一想,中国工农红军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不正是为了劳苦大众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吗!而在这里实现了生死攸关的“转兵”,正是历史给与通道的巨大荣光!

  今天的通道人,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斗志昂扬地走在当年革命先驱开辟的这条通向胜利的“通道”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告诉我,这不是巧合,是历史的必然。

  黎明醒来,推窗遥望,淡青的天光还有几颗星星在闪烁,清凉的晨风从远山树巅扑面而来,细细的风里涌动着清甜的声音:“呀——啰——吔——”是沁人心脾的侗家妹子清亮的歌声。歌声、琵琶和芦笙的声音,从大戊梁上、从皇都河畔、从四面八方的鼓楼上、从通道的山山水水间,悠悠地荡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