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鼓楼,侗家的圣坛

时间:2023/11/9 作者: 民族文学 热度: 20155
光盘

  我曾去过湖南通道两次,这回是集中参观侗寨最多的一次,芋头、皇都、坪坦、横岭一一看了个遍。四个古侗寨分布于坪坦河两岸,系通道百里侗文化的核心区域,它们具有典型侗文化共性,又各具特色,个性是各寨各族演绎出的生存故事,共性则是坪坦河孕育的共同习俗与性格。比如坪坦因为当年繁忙的码头运输,商贾云集,徽派建筑、孔庙、城隍庙等众多外来文化在此交融驻扎;横岭特有的三朝鼓楼、芋头丰富典型的被誉为“建筑博物馆”的建筑群落、皇都“文化村”元素等等,自成一“派”,突显个性。

  侗乡共性中最为显著的当属鼓楼。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鼓楼必有寨子。鼓楼以其宏伟的身姿夺人眼目。一位侗族朋友跟我说,小时候在大山里迷了路,只要能找到鼓楼一角,就找到了家,心不再惊慌。鼓楼像大海航行归来的灯塔,指引方位,亮堂于心。鼓楼是寨子的核心,是侗人之魂,也是团结人心聚集人气,至高无上的圣坛。议事、聚会、休闲、惩戒,族人麇集于此;远行、祭祀、发布信息,族人云集于此。

  朋友杨少峰出生在坪坦河边一个小寨子里,满月那天,德高望重的老人牵头在鼓楼设宴招待族人,为他取名。那个只有族人知道的名字,称为奶名。老人敬天地敬神灵敬祖宗之后,为他取下一个包含聪明伶俐意思的侗语奶名。他的奶名得到全族人一致通过,随后芦笙吹响,侗歌飞扬,族人以最热烈的方式祝贺他的奶名诞生。关于他的奶名,他曾多次提起,因为我不懂侗语,无法准确地“翻译”。

  杨少峰二十多年前从同济大学读完博士后到桂林工作,如今在桂林一所高校当老师。他还有一个鼓楼名,那年他11岁,“鼓楼名”也是由族中老人在鼓楼里为他取的。此时他已完全记事,亲眼见证了庄严隆重的取名过程。“杨少峰”这个“书名”同样是他在入学前由父母领着,族人围坐鼓楼里的火塘旁完成。奶名、鼓楼名、书名,三名一体,血脉一样融入他心灵深处,影响他一生,给予他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当年考上大学,在鼓楼里族人为他举行盛大的饯行宴会,他说那晚他突然变得成熟,心底升腾起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多年后,他继承祖先传统,带老婆儿子回到侗乡,于鼓楼里,在族人见证下,父亲给自己的儿子取了奶名和书名。他儿子13岁取鼓楼名那天,我们一帮朋友随他回寨,一是去祝贺,二是体验浓烈的侗乡风情。多年前的首次侗乡之行,鼓楼、吊脚楼、福桥(风雨桥)、石板路、古朴浓郁的民风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印象。这次重访坪坦,更加深了这种感受。相隔十余年,坪坦人文环境没变,居住环境没变,变化的只有寨子里更整洁更有秩序的小道。寨前缓缓流过的坪坦河清澈见底,古老的普济桥仍旧述说着过往的故事。整个寨子安静、闲适,静得下你狂乱的心,安得下你动荡的魂。

  鼓楼是侗寨“政治”中心,威严震四方。寨子里所有大事决议未经“鼓楼会议”,均视为无效。寨子里老人去世,必须到鼓楼里举行仪式方可出殡;非正常死亡、村外死亡,不得在鼓楼里举行仪式。一代代侗家人遵循鼓楼“法则”,借鼓楼威严将寨子治理出文明和谐与太平。在侗乡,女性特别受尊敬,他们以设立萨岁坛(纪念母氏)、鼓楼雕龙刻凤凤在上龙在下突出女性的崇高地位。当许多地方还在为争取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呼吁斗争时,侗乡早就完成了这个文明之举。

  以前我总认为鼓楼建造参考的是佛塔,楼层数都是单,有佛性。这次再去通道才知道,鼓楼借鉴的还有一种意象,即杉树。远看,鼓楼状如杉树。在侗乡,人们敬山爱树,特别珍爱杉树。杉树十年左右成材,笔直高大,材质优秀,实用性特别强。杨少峰刚出生,父母上山为他种过一片杉树,上大学时,那片杉树已挺拔秀丽。到他儿子出生,趁带儿子回老家取奶名,他亲手种下一小片杉树。父亲为他种的杉树他没用上,他为儿子种的杉树将来也用不上。侗乡人有植树造林的传统美德,如果因有用途砍伐树木,必须砍多少补种多少,多种不限。那年,我们第一次随杨少峰去到他老家,为那里浓密的森林、优质的河水慨叹,而横向比较,许多农村植被惨遭破坏,环境日益恶化。植被遭殃的乡村,都是因为只有索取,没有付出,只砍树不植树,目光短浅,利益当先。在通道搞文学实践活动的几天里,沿途常见杉树、桂树苗圃,侗乡人喜植树,用量大,培育树苗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据介绍,通道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这样,我就理解杨少峰为什么那么喜欢杉树了。他的家具全是杉木做的。有一回几个朋友一同远郊游玩,见到一片残缺不全的杉树林,他难过了半天,直到下午无意中见到另一片茂密的小杉树林,他脸上才有笑容。侗乡人赋予杉树寓意和象征,杉树是他们心中的神树。杉树为建筑鼓楼的绝佳材料,许许多多棵杉树重新组合成一棵更大的“杉树”。

  我们所参观的寨子有建一座鼓楼的,也有建两座或多座的。据当地朋友介绍,要是寨子里只建有一座鼓楼,说明这个寨子为一个姓氏家族,要是有两个以上,说明有两个以上姓氏。尽管鼓楼多,但不同姓氏家族间相处和睦。团结友善协作,为侗家最显著的性格特点。横岭侗寨那座三朝鼓楼,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最初造型为四方形,四角四柱结构,两层瓦檐。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同治年间寨里人商量扩大鼓楼规模,经过能工巧匠及全族人共同努力,造出第二节,配出两间,并用木槽作为两檐连接部的排水。到了光绪年间又加建第三节配两间,作为寨门并加盖斗拱,形成斗拱排楼,造型美观大气,门前修铺岩坪,以便众人聚会歌舞。这座鼓楼建造历经三朝皇帝,成为侗乡绝无仅有的孤品。无论在建筑学还是美学上,都十分出彩。三朝鼓楼体现了侗家人手拉手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内核。

  同样在横岭,另一座鼓楼里,布置了两张半圆形大板凳。这原本是一根半圆形大树,寨人将它锯成两半,合拢,正好凑成一张巨大圆凳,将中心的火塘围住。这根神奇的木料成就一段佳话。这张圆凳正是侗家人潜意识里圆满、团结的显现。

  鼓楼文化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品德教育和文化传播。侗乡人最知感恩。横岭古寨设有“莫太公祭坛”,据说,古代的莫太公丢失一雄一雌两只鸭子,千寻万找才在横岭找到,意外惊喜的是,两只鸭子已孵出一群小鸭。莫太公认定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建房,成为首个寨民。不久,附近侗家有人迁来,逐渐形成寨子。莫太公终身未娶,寨子初具规模后,他悄然离开。迁移过来的侗家,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特别感激莫太公为他们找到一块福地。多年之后,为纪念感恩他,寨人特意设立祭坛,供子孙后代敬仰学习。侗家优秀的道德文化在人们鼓楼聚会或闲聊时,通过老人的讲述得以悄然传播。

  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漂亮的侗族向导欧亚月,还是陪同我们进行文学实践活动的当地干部,人人都是好歌手。他们嗓子都好,开口就能唱侗歌,能唱许许多多侗歌。虽然我们一句都听不懂,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真诚,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幸福。都说侗家孩子是在歌舞中泡大的,那晚在皇都观看篝火晚会,我有幸“占领”第一排最佳位置,我眼前舞台下有几个三五岁小孩,他们能随着台上的音乐舞蹈唱歌。当晚舞台上的表演者,有的年纪不小了,但良好的乐感充沛的舞蹈表现力,很是感染人。侗家儿女的音乐天赋,大多来自在鼓楼的培育。鼓楼里,常有行家教授侗歌,也常有侗歌“研讨会”,还有侗歌“笔会”。杨少峰说,他所有的音乐素养都来自小时候鼓楼里的“旁听”。在朋友中,杨少峰是从不跑调的KTV好手,比起我们这帮开口唱歌就“开飞机”的朋友,可称得上专业水平了。

  皇都侗寨有一个实景舞台,那天赶上大戊梁歌会(侗族情人节),我们观看到一台震撼的原生态侗家大戏。侗戏与鼓楼、福桥并称“侗乡三宝”。在坪坦古侗寨,宏伟鼓楼与巨大萨岁坛并排,前面有一个较大廣场,是侗家艺术大比拼的场所。每年,来自本县及邻居广西、贵州的侗家乡土艺术家欢聚一堂,切磋技艺,以艺会友,共同提高。我想,侗寨的秀美还因了音乐的滋润。

  侗家的艺术修养自然也会体现在服饰上、鼓楼建筑上。侗族服饰美轮美奂,那几天向导欧亚月侗装每日一变,大饱我们的眼福。鼓楼建筑师智慧超群,不借一钉一铆用16根杉木支撑起20多米高的“宝塔”,远观壮丽,内视华丽,仿若步入一个艺术殿堂:内饰造型、绘画、雕刻等数种工艺集于一体,侗家审美情趣无不完美展现。这些绘画、雕刻内容与生产生活有关,每一个来到鼓楼的后生,抬头就能接受教育。

  作为核心,作为权威“机关”,鼓楼还是制订“村规民约”之处,也是调处纠纷的地方。坪坦侗寨鼓楼边,至今还留有古代刑具——一尊倒扣的类似石锁的物件。从前,谁犯了错,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对其实施惩戒:犯错者坐于地,双脚穿过石孔并被锁上,以示惩罚。惩罚时间多久,用“刑”多重,要看犯错大小。

  数百年来,鼓楼都是侗家人心目中吉祥富裕威严的象征。侗家儿女无论行走多远,心中始终装有鼓楼;鼓楼则护佑着每一个侗家儿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