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选择在广西贺州举行这次活动。为什么选择广西?我想,是因为广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秦始皇时代开凿的灵渠,只有30多公里,但功能却不亚于万里长城,它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是中原汉民族和岭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运河。长江本来滚滚东流,因为灵渠的存在通过珠江连接了南海,灵渠因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现在所在的贺州,其桂江正是长江与珠江即将沟通的一段重要水域。桂江两岸,有漫长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我们将要考察的昭平及其黄姚古镇,不仅有典雅的民居,而且有古朴的民性,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抗日战争时期,它曾经是中国文化抗战的重要据点,梁漱溟、何香凝、陈劭先、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文化名人,曾经在这里组织过并不广为人知却可歌可泣的文化抗战。这段历史,恰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证明,值得多民族作家大书特书。
广西虽然是壮族自治区,但除了壮族之外,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都是广西的世居民族。其中,全国半数以上的瑶族人口生活在广西。贺州正处于中国最重要、最大面积的瑶族聚居地,与广东、湖南的瑶族聚居地连成一片。瑶族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这两年,我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的广西多民族文献,发现瑶族在广西是一个受关注程度非常高的民族。我们这次贺州行将领略许多瑶族风情,认识一些活跃当下文坛的瑶族作家,将发现广西不仅是壮族的广西,而且是瑶族的广西,是中国多民族的广西,这不仅对瑶族文学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它能使我们切身意识到我们的文学应该建构更宏观的中国多民族视野,书写中国多民族这一命运共同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