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热衷深度游的他们,留下传世之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9549
孙菽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都是爱好旅游的诗人在旅途中的有感而发、即兴之作。游学则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旅行方式,孔子开了风气之先。给后人带来更多宝贵财富的则是张骞、徐霞客等职业旅行家,他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游学算旅行 途中典故多



  游学是古代读书人的旅行方式,需要严格登记,以符为凭据,出关入关造册记录。“游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游学的读书人被称为游士,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高境界。《秦律杂抄》的游士律,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游法规。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开创了我国游学的风气之先。墨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是游士。西汉最典型的游士是司马迁,二十岁开始远游,足迹遍布大半个国家,所到之处“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都有丰富的游学经历。不过,大多数游士都是穷游。孔子拜访老子,乘坐的是鲁昭公给的一辆瘦马破车,还带着铺盖、锅碗等。《战国策·秦策一》记载,游士苏秦的黑色貂皮衣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腿上缠着裹腿布,脚上穿着草鞋,身上背着书籍,肩上挑着担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还有比苏秦更惨的游士,最后竟然沿途乞讨。唐朝白行简的《李娃传》就有此记载。

  除了游士,一些名士、高官也在旅途中留下了很多典故。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经常乘坐鹿车携酒出游,使人荷锸相随,并说“死便埋我”。五代的杨凝式是经历梁唐晋汉周五朝的高官,喜欢装疯卖傻,洛阳很多名胜古迹的墙上几乎都有他的字。这种在今人看来不文明的行为,在古代称为题壁。公元810年,唐朝元稹遭贬,五年后返回长安路过蓝桥驿时写下了《留呈梦得、子厚、致用》。不久,白居易也遭到贬斥,也路过蓝桥驿,写了一首《蓝桥驿见元九诗》,最后一句是“循墙绕柱觅君诗”。

诗人爱旅游 即兴留名篇



  诗人也喜欢旅游,而且很多名篇佳作便是途中有感而发。公元422年,37岁的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永嘉的山水激发了谢灵运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登池上楼》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初去郡》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岁暮》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写雁荡山、写楠溪江……从此,山水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魏晋南北朝,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派诗人、以郭璞为代表的游仙诗人,都把目光聚焦于旅游。

  诗仙李白也是旅游爱好者。公元726年,25岁的李白从四川出发,沿着长江一路向西,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李白一生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路上度过的,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等地。很多诗句也是在旅途中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此外,白居易到忠州赴任途中写下了《入峡次巴东》,陆游到临安赴任途中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梅尧臣游历故乡宣城东溪写下了《东溪》……

  对诗人来说,即便是被贬之时的游历,也可以诗兴大发。苏东坡不断地遭到贬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是最真实的写照。然而,没有黄州就没有《黄州寒食帖》,也没有《念奴娇·赤壁》和前后《赤壁赋》;没有惠州就没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外,屈原、王维、杜甫、李清照、刘禹锡、李贺等都有在旅途中诞生的名篇佳句。

职业旅行家 文化传后世



  相比随性而为的游士和诗人,古代还有很多职业旅行家,在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走遍天下,留下了太多传奇经历和传世巨著,为我国根深蒂固的旅游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朝张骞以使节身份两次出使西域,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完成了史诗般探索中亚的功业,对丝绸之路的开拓贡献巨大,使我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少年时代就游遍山东,之后又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便游览名胜古迹,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郦道元先后两次跟随北魏孝文帝出游,历时两年,行程万里,考察山水、拜访豪绅、参观遗迹,才有地理巨著《水经注》的问世,突破了之前《水经》只记录河流的局限,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都极其罕见。

  明朝的李时珍也是历经三十年,跋涉山川丛林,采集草药标本,遍访名医宿儒,寻访民间验方,编纂完成了近两百万字的药学专著《本草纲目》。明朝顾炎武的《日知录》《肇域志》,同样兼有保存地理资料和启发思维的重要价值。明朝晚期的徐霞客为了获取我国地理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了“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为目标的匡时济世之途。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直到五十四岁去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而且以步行为主,很少乘坐舟车。徐霞客的足迹遍及我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历经三十多年终于成就一代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资料来源:《每日新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