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雨儿胡同的风貌复兴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8652
于丽爽

  

  

  

  开工已经5个多月了,这两天,68岁的李晶和老伴、孙子一起,回到东城区南锣鼓巷片区的雨儿胡同,看看自己住了20年的四合院改造成什么样了。

  为保护风貌、改善民生,2015年9月,东城区启动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在完成“申请式腾退”、三分之二居民外迁上楼后,今年3月,雨儿胡同率先开始修缮整治施工:拆除自建房,修缮老房子,引入排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在腾空的房子里改建厨房卫生间,补种石榴树、葡萄藤……

  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儿,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一点点重回雨儿胡同。

  落实北京市新总规,雨儿胡同蹚出一条通过街区更新推动老城复兴的新路。

  腾退外迁,“置换”“留住”两相宜

  南锣鼓巷,是北京老城知名度最高的胡同片区之一。

  它是元大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后市”的组成部分,直至今日,格局肌理依然完整,历史遗存丰富,入选北京市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街区。

  南锣鼓巷主街是世界知名的特色商业街。主街东西两侧,如鱼骨状分布的16条胡同,是它文化价值的载体。雨儿胡同,就在西片靠南的位置。

  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明代叫“雨笼胡同”,清代改为“雨儿胡同”,沿用至今。全长343米,宽5米,东西走向,拥有清值年旗衙门、齐白石旧居等历史遗存。

  和所有老城胡同一样,几十年来,雨儿胡同处于侵蚀衰败中。

  人口急剧增长。当住房制度市场化以后,与之配套的保障房制度没跟上,胡同里的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无法解决,只能在院子里的空地上自己建房。最终,四合院变大杂院。

  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雨污管线系统是最大的问题,低洼院一到雨季就能“看海”。

  房屋老旧。胡同房屋产权复杂,直管公房占比最大。尽管政府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维修,但都以解危排险为主,修修补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屋老旧问题,更顾不上风貌。

  人口老龄化。居住条件差,留不住年轻人,而老年人又不习惯上楼。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走进雨儿胡同,在30号院和居民亲切座谈,并留下一张广为流传的合影:窄窄的过道中,9个人站成三四排,总书记在最中间儿。由于太过拥挤,4位居民的脸没露全。

  总书记在视察中说:“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回应总书记讲话精神,2015年9月,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修缮整治试点项目启动,东城区以此为老城风貌保护、民生改善蹬路。

  人口超载是病根儿,项目就从人口疏解开始,创新了“申请式腾退”。不再是征收拆迁的旧思路,政府給居民提供一张自选“菜单”,定向安置、货币补偿、平移置换还是留住修缮,自个儿说了算。

  30号院曾经和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的李淑兰,就选择了外迁。

  2016年明6日,李淑兰搬进了奥森公园边上的城锦苑小区。南北通透的两居室,阳光洒满整个卧室,也洒进了李淑兰的心里。小区里很多都是以前南锣鼓巷的老街坊,“我们还一起吃了顿饭,虽然搬进了楼房,但感情还和以前一样。”李淑兰说。

  “申请式腾退”实施期间,四条胡同662户直管公房户,有401户选择外迁,住上了比之前更宽敞明亮的楼房,户均住房面积由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户均110平方米。老街坊们入住现代化小区,为腾退后的胡同修葺和复兴提供了充分条件。

  拆违修缮,胡同回归传统风貌

  雨儿胡同25号院是一处结构完整的一进四合院,穿过门道左转,整个内院一览无余:宅门连着南边的倒座房,北房是正房,和东西厢房连在一块,呈“凹”字形。

  院子不大,但很精致:一进门正对着的影壁,是东厢房的山墙,屋檐是典型的冰盘檐,连珠混那一层,一个个连成串的水泥珠子格外抢眼。屋檐下,栗色的挂檐板,一望便知是老建筑。看墙,丝缝加干摆的砌法也是传统工艺。地面,重新铺砌的灰砖干净平整。

  这个院,施工下了大功夫。地图就找T4张。再检测房屋质量,这院的房子都进行过修缮和翻建,但整体格局保留完整、清晰。挑顶后发现,木结构糟朽严重,已经影响使用安全了。原计划的保护性修缮方案改为恢复性修建一一按原格局、原面积、原高度设计,保留历史信息,同时使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恢复传统风貌。

  施工处处都体现着“绣花功夫”:门口的两个门墩儿原样保留,为避免施工期间碰撞剐蹭,特意做了护板罩住;门上的铜门钹少了一个,施工队长跑遍大大小小的古玩城、建材市场,就为了再找一个同样是六边形的门钹;不符合要求宁可空着,门道象眼位置的搂活,是古建门楼的锦上添花之笔,在翻建过程中,编号拆下原样恢复;门道后檐柱间的倒挂楣子,既有结构作用又是古建亮眼的小装饰,原样保留……

  这绣花功夫,有制度保障。项目启动之初,就确定了“整体规划、织补功能,还原规制、精细修缮,修旧如旧、保护风貌,分类施策、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研究考证每个院落自清乾隆以来不同年代的演变过程,充分尊重胡同肌理和院落格局。

  项目集合了8支优秀团队组成的设计工作营和顾问专家组,遴选3支具备古建修缮资质的专业队伍,按照北京市老城房屋保护和修缮相关技术导则,严格把控施工工艺和材料做法。为确保原工艺、原做法不走样,负责施工的东城国企京诚集团,专门从已经退休的房管所老师傅当中请来5位,现场督导。

  今年5月31日,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还出台了《东城区老城房屋修缮中老材料、老构件收集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对柁、檩、柱、椽、板、枋、连檐、瓦口、瓦条、老城砖、具有艺术价值的石雕(刻)、砖雕、木雕等有价值、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各类建筑构件,都要通过认定登记、保护性拆除、保存建档等程序予以收集和再利用。

  “以前也想用老料,但按现行的施工验收制度,没有生产厂家的建筑材料没办法通过验收。现在政府有文件了,用老料有依据了。”在现场督导的房管所退休老师傅徐广立说。

  适度改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雨儿胡同25号院原来住着5户居民,3户选择外迁,2户选择留下。改造后,小院里变成5套卧室、卫生间、厨房齐备的一居室。

  “1998年,单位分房,我们一家三口搬进来,只有西厢房一间,12.01平方米,中间打了隔断,特别局促。没厨房、没厕所。后来,掉土、漏雨,没法住,空了几年。”李晶说。

  一进院,李晶直奔西厢房。门窗颜色还是古旧的栗色,但都是新换的。屋里四白落地,洒满阳光,还加建了卫生间。对面东厢房隔出两个厨房,白色系的整体厨柜都装好了,和楼房没什么区别。经过申请,其中一间以公租房的价格租给李晶家使用。

  “条件这么好,年轻人也住得惯。”看完之后,李晶很是满意。

  30号院也换了新天地。14户居民有12户选择腾退外迁。他们搬走后,多少年来陆续搭建的“违建”都拆了,大院子特别敞亮。房子也都修缮一新,既有老建筑的风貌,又结实安全,院里还搭起了葡萄架。葡萄架下是化粪池,过道下是雨污管线。变化的不止外观,市政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都进到胡同里了。

  四条胡同有三分之二的居民外迁,他们腾出的正式房屋如何使用?

  “优先用于改善留住居民的居住条件,其次是建设居民议事厅等公共空间,再次才是引入新业态和新居民,复兴老城的产业和文化。”交道口街道工委书记吕德成说。

  东城区创新了“申请式改善”工作机制:政府利用腾退房屋改建厨卫浴设施,居民在同意拆除生活必用违法建设的前提下,根据家庭结构和生活状况,自愿申请租赁腾退的正式房,适度改善生活条件。

  具体来说,住人的自建房拆除后,家庭成员名下确实没有其他住房的,将解决一间建筑面积8平方米的正式房。自建的厨房卫生间拆除后,提供一间建筑面积8平方米的厨卫用房。两个8平方米按公租房价格交租金,超出面积按市场价付租金。

  因为每个院、每户都不一样,改善方案坚持“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

  东城在全区街道抽调干部,配合交道口街道,组建了8个群众工作組,一户一户开展工作: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数据库、动员居民拆除使用多年的自建房、征求居民意见设计改善方案……

  和李晶家一样,30号院两户留下居民,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改善。

  “张大妈家正式房就一间,前面接了一间自建房,10多平方米。封起来开了一个门,小院里挺安静悠闲的。”30号院的第二工作组组长助理岳玮说。在工作组的动员下,张大妈同意把自建房拆了。按政策,在院里解决了一间面积10平方米的正式房,6平方米是厨卫,4平方米还可以住人。

  30号院腾空的房子还有富余。“这些房间将作为社区公共空间使用,安排居民议事厅、公共客厅、老年餐桌、社区自助角等便民服务功能。”交道口街道办事处主任张黎介绍。

  注入活力,“共生院”推动老城复兴

  雨儿胡同25号院还有3套空房,如何使用?

  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东城区区长金晖表示,东城区将通过打造城市更新样本,在老城保护与复兴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共生院”是样本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对腾退出来的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老胡同形成一种建筑共生;引青年人入住,和爷爷奶奶等原住民做邻居,形成居民共生;新老融合形成文化共生,实际上还是想保留老胡同居民之间的亲近感。”金晖表示,共生院不但留住了胡同四合院的格局、肌理,留住老城的生活方式、社区网络、历史文脉,还将通过新型业态的引入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新生机。

  腾退后,雨儿胡同38个院落只有60户留住居民,腾退房屋在优先用于改善留住居民的生活条件、补充社区活动等公共空间后,将用于开展“共生院”试点,25号院就是试点院落之_,而整个雨儿胡同将成为“共生街区”。

  7月23日下午,雨儿胡同所在的福祥社区,再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小院景观怎么布置?公共空间怎么布局?给小院起个什么名字?当天,居民们围坐一起,就《雨儿胡同30号院公共空间规划方案》展开讨论,对此前历次讨论会上逐步形成的惠空间、聚空间、议空间、馨空间、培空间的设想和建议,进行再细化。

  居民议事会,成了胡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途径。眼下,雨儿胡同正举办美好生活讨论会,组织居民成立自管会,制定小院公约、胡同公约,参与胡同环境治理,实现共商共治共享。

  月白灰墙、如意门楼下随处可见园林小景,清水脊、硬山墙旁现代化厨卫浴舒适方便,居民在小院议事厅协商共治美丽家园。(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