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老残游记》中的济南老字号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7054
李耀曦

  

  刘鹗的《老残游记》为人们生动描绘了一幅晚清山东济南社会市井风情画卷。其中所写老残住过的客栈“高升店”,汇兑或存放过银两的票号“日升昌”,还有纸扇庄“有容堂”,皆实有其店确有其号。而这三家老字号背后还各隐藏着一些传奇故事,从中不难窥见自清末民初以来济南传统工商业的兴衰变迁。

  高升店:“星级酒店”,秀才齐集

  《老残游记》书中第二回开篇写道,老残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府,当日来到小布政司街上,先找了一家名叫“高升店”的客店住下来。老残随身带着在古千乘(今博兴县)为黄瑞和治病得到的一千两银子酬金,住下后便将银子暂时存放在高升店内。但过了几日老残总感放心不下,就又从中取出八百两拿到院前大街“日升昌”汇票庄,兑换为汇票寄回江南徐州(丹徒)老家去。后来在第十四回中又写道,老残与黄人瑞在齐河旅馆里商议如何为妓女翠环赎身时,说他在济南省城“有容堂”还存放着四百两银子,可以全部取出来为翠环赎身。

  《老残游记》虽为小说,但所写人物事件,多实有其人确有其事。只不过或存姓改名,或存名改姓而己。而所写市井风情则全有实据,并非子虚乌有的杜撰。正如作者自云:“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之子虚,事需证之实在”(《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原评)。故据此可以推断这三家店铺及堂号的真实存在当无问题。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小说中老残住过的高升店,作者刘鹗未必就曾下榻。有容堂与日升昌亦当作如是观。但有一点则可肯定,三家店铺在当时都颇具名气,刘鹗对其有相当的观察和了解,当为济南老字号无疑。

  清朝布政司是管钱粮的衙門,因在巡抚衙门以西,故而也被老百姓称为“西司”。按察司是管刑狱的衙门,则在巡抚衙门以东,故也可称之为“东司”。巡抚衙门旧时又称“抚院”,所谓“院前大街”即抚院前面的大街。当年西司与东司之间的街面是济南府最为繁华之处,而尤以院前大街为盛。

  当时西司衙门口外有纵横两条街道。南北大街称为大布政司街(即今日省府前街),东西窄街称为小布政司街(即今日省府西街与东街)。小布政司街北临济南贡院,东近府学文庙,当年各地来省参加乡试的秀才即齐集于此。熙来攘往者也以读圣贤书的文人墨客居多。这些人哪一个不盼望着步步高升呢?取名“高升店”而开业于此堪称慧眼独具。小说中说老残当时住此店内院东厢房,北上房内即住着两位来自天津的富户“李老爷”和“张老爷”。两位己花钱捐班,正等着走抚台大人“张宫保”的门子弄个小官当当呢。据史料记载,清末济南府有旅馆30余家,分为车马店、客栈、客店等八个层次级别。而居城中风水宝地的高升店,不仅院落宽大客房甚多,而且院内还有泉水小溪萦绕,由此看来当属彼时的一流客店。

  日升昌:“一纸汇票,汇通天下”

  老残汇兑了八百两银子的院前大街“日升昌”票号就更有可说之处了。

  院前大街是当年济南最繁华的大街,而日升昌票庄则是当时国内最有名的汇票庄,在全国各大小城市都设有分号,曾以“一纸汇票,汇通天下”而闻名。票号是清代才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而开办最早的票号就是日升昌票庄。清嘉庆末年,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埠际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过去靠保镖运银很不安全,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汇票庄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庄是山西商人的买卖,由平遥李氏首创于道光初年。当年票庄总号即设在山西平遥西大街。

  汇票庄主要业务是进行银钱异地汇兑,以收取汇费获利。当时把汇费叫“汇水”,汇水大大低于保镖运送费用。此外它还可从存储与放贷中获利。不过就如今日有假钞一样,汇票如何防伪是当时的一大难题。而日升昌票庄则有一套独特秘诀,在其近百年的经营史上从未发生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一是它的汇票是票庄自己印刷制造,并采用了水印暗花等防伪技术。二是汇票由专职人员毛笔填写,实行以汉字代数字的密码法,分别用诗文语句表示月份天数和银两数量。比如老残是“一路秋山红叶”来到济南府的。假定那八百两银子是9月15日通过日升昌票庄给老家汇寄去的,那么其暗号代码即为“细私而流通”。这些密押外人是根本无法解密的。

  有容堂:济南发迹,苏州扬名

  民初之后,老济南人的一句顺口溜还提到当年那家“有容堂”南纸庄。顺口溜是这么说的一一“头戴一品冠,衣穿大有缎,脚踏大成永,手拿有容扇,喝的是春和祥,吃的是仁寿堂”。句中所说“一品冠”是指当时的一品斋冠帽庄,“大有缎”是指大有益绸缎庄,“大成永”是指大成永鞋靴庄,“有容扇”即是指有容堂纸扇笔墨庄,“春和祥”指的是春和祥茶庄,“仁寿堂”则是指仁寿堂药店。

  不过,这里“吃的是仁寿堂”一句,说的并不是吃药丸子,而是指仁寿堂药房的潮州兰花水烟好;“喝的是春和祥”也是特指当时春和祥茶庄的安徽六安瓜片好。一句顺口溜列举了六家知名堂号及其所售名产名品。那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身上只有这六家堂号的东西齐备,那才叫气派,才称得上拔份儿。这大约是当年济南府富贵闲人的新时尚。若搁到当今大概就得称“款爷”或“富婆”了。

  春和祥是济南“八大祥”中最早的茶庄。当年春和祥茶庄在筐市街,仁寿堂药房位于院西大街。而一品斋、大有益、大成永三家绸布庄鞋帽店都在院西大街路北的芙蓉街内。芙蓉街南口路东小巷为芙蓉巷。今日芙蓉巷内东段路北,平泉胡同南口东侧,当年大成永鞋靴庄的门面老房子仍在。

  虽然日升昌早己倒闭,高升店也踪迹难寻,但有容堂的故事尚未完结。

  当年小布政司街上印书局、旧书肆、裱画铺、古玩字画店林立,可谓一街文墨风流。老残所云省城“有容堂”便也开设在这条街上,以出售文房四宝、竹折画扇和套色信笺等出名。而从老残曾存放了四百两银子来看,这家笔墨扇庄当时还兼营存银信汇业务。

  有容堂扇庄的发迹虽在济南,但其声名远扬却是在苏州。今日苏州名园拙政园西园旧称“补园”,原为苏州名士大盐商张月阶的私家花园。补园内有座临水亭轩,宛似一把倒悬的大折扇,此即当年张月阶精心设计的“扇亭”(亦名“与谁同坐轩”,取苏东坡句),以寓不忘祖先由制扇起家之意。张月阶名履谦号月阶,曾创办苏纶纱厂及苏州电力公司,做过苏州商会总会的总理。

  1911年苏州媒体采访了张履谦之玄孙、微雕艺术家张毓基。张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苏州亲仁堂张氏家族当年如何从山东济南府迁居至此的故事。原来张毓基即为济南有容堂第六代后人。有容堂的始祖名张诚声,善于制扇及书画,清末在珍珠泉抚院衙门口摆了个扇摊。一日遭衙役欺凌,适被抚台大人撞见,喝退衙役,见其扇面书画秀雅,便出银资助,帮他开了一家纸扇店。张氏扇店经营各种扇子,主要是书画折扇。全家辛勤劳作,连嫁进来的媳妇都学会了做扇面、制扇骨、编扇坠。由于所售折扇书画精美,生意甚是兴隆。此时便有了一个正式堂号“有容堂”。后来有容堂又兼营百货,还有钱庄信汇,乃至涉足盐业,遂成一方大贾。

  晚清济南府“西司”与“东司”之间的繁华大街,即为今日济南最具标志性的商业大街泉城路。当年三家老字号因《老残游记》的描写而永载史册,成为后来者不断访幽寻踪的对象。如今的泉城路几经改造,已是广厦高耸焕然一新。但随着老房子老建筑的荡然无存,那些老字号老故事也尽随风吹去无处寻觅了。(资料来源:《齐鲁晚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