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部门督查检查过多过滥,是基层干部抱怨己久的问题。今年是中央部署的“基层减负年”,已有多个部委、地方率先对督查检查“开刀”,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为基层减负松绑。
如何既不过多“打扰”地方,又能查出症结、推动信访事项解决,成为中央信访督查组出发前再三斟酌考虑的一个“难题”。
5月15日,5个中央信访督查组,按照中办、国办督查计划,分头奔赴天津、吉林、江苏、浙江、贵州5省份,对房地产、环保领域的信访突出问题开展实地督查。
出发前,中央信访督查组每位成员都领到了一本工作手册,其中将“基层减负”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要求逐一列出。
此外,督查组每到一处,其负责人均开门见山提出减负要求和督查纪律,包括限制地方陪同人员,不组织多部门参加的工作对接会、汇报会,不召开省级层面的督查情况反馈会等以减轻基层负担。
材料减负报告“瘦身”
“中央督查组的人员变少了,以前一般是10人至12人,现在是6至7人左右。”来自国家信访局督查室的督查组同志介绍,这是中央督查组从自身做起,带头给基层减负。
一般而言,信访督查针对地方督查事项需要完成听取情况介绍、查阅资料、查看现场、约见信访人等“规定动作”。在信访事项督查结束后,督查组还要形成书面反馈意见交给地方,并撰写督查报告和反馈意见。
此次,中央督查组针对“文山会海”专门提出要求:严格限制材料字数。督查组工作手册中明确,小组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书面反馈意见和个案报告均控制在1000字以内。此外,这次还专门就督查报告的内容作出规定,要求对督查信访事项的属实情况、化解情况作出准确定性,发现共性问题,总结地方经验做法,提出督查建议,汇报督查纪律执行情况。
“减去文字负担,把事实查清,把问题找准,建议更有针对性,有利于问题解决。”有督查组成员如是评价。
据介绍,因硬性规定,各份报告基本都“瘦身”到了三页纸左右。还有督查组成员指出,这是以实际行动反对形式主义,以身作则为基层减负。
人数减负控制规模
一个颇为重要的变化还体现在参会人数上,此次督查听取地方情况介绍时,会场不再坐得“满满当当”。5月16日,中央信访督查组在长春市绿园区曾就一个信访案例向地方了解隋况,中央信访督查组直接与区一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仅包括区委书记、区长、负责包案的区政法委书记、区信访局长,以及区住建局局长。
据督查组成员介绍,此次督查纪律特别强调:要控制会议规模,不允许搞多部门参加的工作对接会、汇报会和反馈会。
“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开面对面的沟通会,只需要了解情况的同志来参会介绍情况,这样既方便督查组摸清情况,也给地方减轻负担。”上述成员说。
而让地方官员更直接感受到中央信访督查“新气象”的,是在实地督查时的人员安排。
“实地督查期间,省里陪同人员不超过2人,市、县不安排陪同人员。”这一项要求被明确写入了中央信访督查组的工作手册。
在吉林多处实地督查中,督查组明确“拒绝”市县相关职能部门陪同,一般仅有熟悉情况的1-2人在信访督查现场介绍情况。
对此行督查的一系列变化,吉林省信访局局长李中新评价,中央信访督查组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确实给地方减轻了负担,带来很多工作上的便利。”
有的放矢保证质效
“减负重要的是不能形式主义,关键还是要把工作做实、切实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李中新也向记者谈道,如何在减负的要求下确保工作质效是各级政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这一问题,也是中央信访督查组出发前,再三斟酌考虑的“难题”。
为落实减负要求,国家信访局督查室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的中央信访督查批次经中央统一批准核定,每个督查批次都“得来不易”,这也意味着督查组对实地督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需要有更多考量。
为此,督查组也在行前做了大量“功课”:包括信访事项筛选、办理情况的核实等,以此确保督查能夠“有的放矢”、在减负的要求下保证督查工作质效。
“既不能去了发现事项已经办结,也要提前核实确保信访事项确实属实。”上述负责人说。
有督查组成员也表示,督查组“瘦身”、组成人员减少等系列减负举措,意味着督查组每位工作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将相应增加,而在实地督查中,要尽量减少对地方的“打扰”,同时在督查的短短一周左右摸清信访案件的“底数”、号准“症结”,也很考量督查组的“敏锐嗅觉”。
“一方面是要求我们督查组成员的素质能力要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在前期对案件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查阅办理情况、相关政策等,对此提前有详细深入的了解。”上述督查组成员说。
信访督查工作正在进一步改进完善。据国家信访局督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信访局正重点推行日常网上督查督办。“要求信访事项经办人要加强网上督查督办,谁首次受理谁负责一盯到底,发挥日常督查督办的效力和作用。”上述负责人说,“对于经过两次以上网上督查督办后,实体性问题仍未解决到位的典型问题,将视情纳入实地督查。”(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