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片《星际穿越》曾引发全球关注,由于影片涉及大量物理学前沿理论,电影上映时,“看懂《星际穿越》必备科普常识”等链接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黑洞、虫洞、五维空间、弹弓效应、引力红移……让不少人通过一部热门电影得到了很多宇宙科学知识。罕为人知的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之_后来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样风靡全球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各种物理、化学、光学、力学、量子理论、医学、天文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科学梗”和“科学元素”层出不穷,幕后就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物理和天文学教授大卫·萨尔斯伯格把关,以及一个非常强悍的科学家团队作科学顾问,以此保证整个剧在拍出来以后观众不会觉得有什么槽点。
近年来,随着影视技术飞速发展,电影电视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故事和角色,在让科学为娱乐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而这背后,就不乏科学家们的保驾护航。雷神怎么和女物理学家配对的
在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3》中,说雷神是“最强复仇者”一点都不为过。雷神并不是漫威的原创形象,这是北欧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电影视效技术飞速发展和剧本原创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好莱坞的真人电影把目光瞄准漫画故事、卡通动画和神话传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早些年漫威在做开发的时候就有野心,要把雷神跟整个漫威联结在一起,于是有了电影《雷神》及脍炙人口的复联系列。
当科幻遇到神话时会如何激动人心,除特效技术的巨大投入外,还需要科学家的巧妙布局。漫威影片中最早与雷神配对的是一个美女护士,英雄搭配美女应该是非常经典的CP组合,可是这样就面临着一个悖论:一个护士怎么会大半夜出现在沙漠里?剧情逻辑上没有办法理顺,还有就是雷神到底怎么样来到地球上才不突兀。
当时社会上正在流行“虫洞”的概念,漫威团队觉得“虫洞”己成为媒体的高频词汇,如果再用这个梗是不是太没有新意了。于是他们找到了相关的物理学家进行剧本打磨,物理学家们给出的方案是,首先根据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的思想设计了一句台词一一“科技足够发达,便与魔法无异”。另外,女主的身份也变成了一个女物理学家,这样她出于自己的科研需要,大半夜出现在沙漠里研究“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不违合了。这些意见让漫威团队喜出望外,全盘采纳。直到影片上映后,他们才得知,原来“爱因斯坦罗森桥”就是虫洞的另一种说法。
影片中堕入凡间的雷神对女科学家说,他的超能力在古代人看来是魔法,现在则叫“科学”。这一极富辩证色彩的台词堪称影片的“主题思想”。片中雷神等人在仙界和冰巨人国度以及地球之间的穿越强化了“虫洞”这一理论,而来自仙界的“毁灭者”则完全是带有变形色彩的机械动力和电子装置相结合的钢铁巨人,它的形象和功能其实已经脱离了传统神话的世界体系,更像是一个人类世界的产物。
在这个神话的世界里,仙界不再是云遮雾盖的景象,而是具有金属质感的都市风貌,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科幻色彩和未来主义。《雷神》不是那种理论严密的“硬科幻”电影,但神话世界背景的修改和人物行为的科幻化,使得这部电影既带有魔幻电影的光怪陆离,又有一些科幻电影的现实主义色彩。
阿凡达翼龙这样出现在地球上
科幻电影《阿凡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古生物学家眼里,影片中潘多拉星纳威人骑乘的“飞龙”斑溪兽很可能是翼龙的一种。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在自然出版集团《科学报告》上发表论文,描述了一种在辽西发现的翼龙新种,这种生活在早白垩纪的翼龙被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翼龙”。
恐龙是科幻电影里面永匣的主题,《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等更是以恐龙作为影片主角。汪筱林说,好莱坞影片中的很多恐龙形象力求真实,这与很多古生物学家介入其中做一些工作是分不开的。
伊卡兰翼龙之所以得名,与它独特的下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汪筱林说,在所有已知的翼龙中,仅具有下颌骨脊而不具有头骨脊的种类此前从未被发现过,在现生动物中也没有这一形态结构,但却非常类似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一类飞行翼兽一一斑溪兽,也就是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口中的伊卡兰。这种生物很可能是影片制作团队参考了包括翼龙在内的地球上的飞行生物之后进行艺术加工虚构的。
汪筱林研究员多次主持野外发掘工作,他说,我国古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以新疆哈密近年来的发掘成果为例,在哈密魔鬼城雅丹地区分布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翼龙化石区,翼龙化石非常富集,在这里发现了大量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还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幼年和成年的雌、雄个体,科学家推断,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大型湖泊风暴毁灭了这个翼龙聚居地,导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翼龙同时死亡,这使得科学家第一次有机会弄清楚翼龙究竟是如何发育的,解开了很多有关翼龙的谜题。
“科学研究的这些新发现为地球生命演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也给艺术家及影视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有可能是未来科幻电影催生的土壤。”汪筱林说。
科学家如何更好地参与影视剧
科幻电影制作人张小北说,“在制作影片的时候请科学顾问能解决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保证细节上不出现逻辑错误,不让观众从影片的沉浸感中脱离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电影工作者王双说,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时间都非常碎片化,对一些科学问题多数时候是一知半解,哪怕微博微信上看到一个东西,比如说基因编辑,一般人也不会深究基因编辑到底是什么,以及由此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而如果一个电影中有这样的内容,那么至少在看电影的那个时间和空间里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电影的好处是把你限制在一个空间里两个小时,你专心在这里,是感官极致的放大,这个过程中能让你对一个東西有一种仪式感,让你对科学的精神有一种共鸣。
遗憾的是,据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开展的课题项目《中国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报告》调查发现,目前,人们对高品质科学元素影视作品有很大的需求,但影视市场还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中国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报告》课题组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影视创作之中。课题组成员王殊说,依托美国科学院的科学与影视融合促进项目是好莱坞大片科学性的保障,但对于我们的科学家来说,可能就会有点懵,毕竟我们每天在实验室里面可能是在培养细菌,可能是在研究化石,可能在做公式推论,不清楚现在进入_个影视剧组里面到底能做什么。其实,科学家参与影视项目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当非正式顾问,类似于编剧或者参与编剧工作,为这些剧本进行科学性的审查;也可以组成顾问智囊团,为剧本所涉及的所有科学领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参谋和把关;还可以就某一个专门的科学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科学家甚至可以做影视剧的现场顾问,确保演员在现场能够演得像一个科学家,比如剧中的男主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如果他连试管都拿错的话,很容易给人出戏的感觉,所以现场顾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资料来源:《北京晚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