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飞升的敦煌

时间:2023/11/9 作者: 畅谈 热度: 12447
杨乃运

  

  

  我一直期待着游敦煌,重游唐僧走过的那条戈壁和沙漠之路,重游莫高窟,重游鸣沙山包裹着的月牙泉,重游这座历史遗留的宝藏。

  一天半加两个整晚的专列旅行要划一个逗号了,又是划在敦煌这座城市,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我一直期待着游敦煌,重游唐僧走过的那条戈壁和沙漠之路,重游莫高窟,重游鸣沙山包裹着的月牙泉,重游这座历史遗留的宝藏。

  重识敦煌古城

  走出车厢,天还有点黑,地接导游按事先已分好的团队把我们接出车站。在车站广场,导游建议“京和号”团队人员好好看看车站建筑,拍个照,留个影。他们不建议,“京和号”专列的团队人员也不会冷落它的,它的雄宏,它的崇丽壮阔,它个性鲜明的文化元素,无一不是点燃激情的爝火。敦煌石窟、汉唐壁画中的城楼、城垣斜墙、大屋顶诠释的汉唐流韵风格的建筑造型,整体以十字形对称,中央崇宏雄阔,两侧梯次内敛放矮,层层错落出韵律,汉白玉石栏护持的宽阔平桥双侧设飞天雕塑亭,凹下的阶梯广场更从立体的层面上烘托出主广场和主建群的大气磅礴,望之不由不心生浩叹。

  敦煌火车站踞市区四五公里,团队破旅游大巴车拉进市区吃早餐时满城已阳光明媚。汉唐大酒店的团队早餐菜品虽然普通,但称得上丰盛,一般家庭的早餐规格是没有的,土豆丝、白菜丝、海带丝、榨菜丝、芹菜丝、拍黄瓜、豆腐乳等等达六七样之多,粥、花卷管够,一人一个鸡蛋。一天没在地而的餐桌上吃早餐了,竟有N多时间没在餐桌上吃早餐的感慨,吃得狼吞虎咽,但还都忘不了互相关照。同车厢的游客把鸡蛋省下来给我,让我带着路上吃,怕我体验丝路文化时饿了一时找不到吃的。我们都是车上新认识的,此前从未有过交往,竟像亲朋和家人一样,好不让人感动。

  时下的敦煌城抹净了我首游敦煌时对敦煌城的全部记忆,除了景区,它不再是我曾住过游过的那座丝路古城,面积虽然仍不显怎么大,几条主要繁华街道靠步行就能轻易走下来,但它绝对是新的面貌,旅游商店、饭店不但多,稠密,而且建筑尽显个性化,像一个多姿多彩的建筑博物馆。攒尖顶的密簇楼群有之,庑殿顶广厦上托举着攒尖顶小楼阁的建筑有之,横向里曲线优美像蓝色流水的现代建筑体上却顶层举耸、腰部怀抱着古典民族式建筑有之;汉式风格的变异体有之;造型仿汉宫的塔式现代巨厦有之;用古亭台做现代商厦小点缀的建筑更有之。我所在的“京和号”一团被安置在莫高路上的一家饭店里,出门右转不几步就是党河风情线,它是沿党河建设的城市休闲乐园。党河被称为敦煌的母亲河,发源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祁连山北坡的冰山融水是它的主要水源,它造就了敦煌绿洲和敦煌历史与文化的辉煌。

  党河的全称是党金果勒,这是蒙古语,意为肥沃的草原。在游完鸣沙山月牙泉吃过午餐后,我便溜出酒店来到了党河风情线,旅游车开赴酒店的路上我已被它诱引,宽阔的党河两岸,一岸是纯古典的亭台水榭游廊,一岸是仿秦汉唐风建筑醒目而自然地融入线景,远处又有仿造的古船于迷茫中勾勒着缥缈的水际韵趣,你不能不为它动心。我利用同行的团友下间酣睡的机缘,拖着已很沉重的脚步,心情却颇为愉悦地偷会了党河风情线,并在它的启迪下穿过大石桥,走了几条街道,寻访建筑的汉风唐韵,并特意到市中心的十字路口,会了导游隆重推介却没有时间安排观赏的飞天巨型雕塑。

  团队的晚餐出奇的丰盛而且高档,十数道风味餐精品连连,至少有七八位团友与之失之交臂,他们被自觉着很熟悉这座城市的团友忽悠着去吃敦煌名吃炉肉黄而了。我和几个同伴另有收获,逛了夜市,回到党河风情线大桥时,欣赏到石桥龙泉飞虹、党河霓灯幻彩、天地七色通明的壮丽夜景,还听了独属于敦煌的地方戏曲。桥畔人山人海,群众自娱自乐,梆子唱得忘情。我认定是梆子,高亢中颇有秦风。

  大漠掠奇

  敦煌在我的记忆里始终抹不去的是沙漠景观。这和我首次踏上沙漠就是在敦煌有关吧。我说的不是鸣沙山,我说的是进入腾格里大沙漠的一个沙山口,比较平缓的沙坡上浪漫地安置了长长的观沙游廊,它而对的是一座更高更有韧度的沙山。生命有充分保障的时候沙漠景观真的是非常浪漫的,阳光把起伏的沙丘雕塑成立体的层层叠叠的岗峦,长长的骆驼长队像缠绕其上的一条缓缓飘动的彩带,一幅壮美的诗画让心迷醉。但,把你封闭其中,没有水,没有植物,更别说食品,一天时间,你的精神就可能被击垮。我曾站在离敦煌最近的祁连山上,看着被流水冲蚀过的褐色碎石石丘和粗砺的砂粒滩,为正在风化中的看不到的生命迹象,没有一棵草,连骆驼刺都不长的景象而深深恐惧,那一刻就像站在外太空的某一星球,水大而积流过的痕迹更让人恐惧,它们无处留存。也为此,离此山丘并不很远、据说唐僧路过时就在那里取水的一眼苦泉的水显得格外甘甜。那眼苦泉的水我喝过,特意喝的。泉周围的石壁间长满了蒿草和芦苇。

  月牙泉是始终未破细沙填埋吞噬的清泉。人们相信,它至少已存在了几千年。它的生存环境恶劣,四周都是沙山,若说其南其西的沙山离得还算远一些,其东的沙山更远些,但其北的沙山却是咫尺之遥,一阵飓风卷起的沙暴就可将其覆填。它是在盆地中啊!那盆地并不算大,沙的习性又是那么放荡、张狂、桀骜不驯,但月牙泉畔的沙山为什么就从不对它动一点心思,甘愿数千年来朝朝暮暮与它相厮相守呢?犹如一对儿对了眼儿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恋人?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旷古奇泉,其谜至今待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无解才称奇。

  景区还有更壮观的一景,就是骆驼市里的骆驼群。仿佛有多少游客就有多少骆驼似的,多到似乎没有供不应求一说。来的游客少有不想骑骆驼的,骑骆驼是大漠中的一种新鲜体验,也省脚力,可骑行到高高的沙山上,居高俯瞰沙漠壮景,亦可骑行到沙山后山,去看凭双脚难以抵达的沙海奇观。骆驼,为大漠添姿添色,没有骆驼,沙漠景观便逊色了很多。

  敦煌的沙山是鸣沙山,在几大著名的鸣沙山中知名度最高,这和它与月牙泉孪生共辉、历史文化久远厚重不无关系吧。

  大漠明珠

  说起敦煌明珠,自然是莫高窟。

  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三危山,全长1680米,735个洞窟鳞次栉比地开凿在15米至30米高的断崖上,内置精美的佛像、壁画,是古代僧侣信众礼佛的重要场所。

  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汪万福博士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得以观看多个鲜有向游人开放的特级洞窟,而他的精心安排与耐心讲解,也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敦煌位于东西交通的要冲,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僧侣多经于此,4世纪的敦煌已是“村坞相属,多有寺塔”,莫高窟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据介绍,莫高窟多是私人修建的洞窟,满怀虔诚信仰的信众穷尽一生,倚仗原始山体,覆泥彩绘,从上而下为自己、为家族开凿一窟,祈福平安。

  自乐傅开窟造像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10个朝代,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初创期的洞窟已不可考。目前,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是公元430年左右的北凉时期所建。

  走进莫高窟景区,心生敬畏。一来是出于对壁画保护的缘故,不允许拍照,二来是脚踩西夏时期留下的古砖,总觉得难以释怀。就在这样一种敬畏、忐忑中,我们用了近一天的时间,观看壁画、欣赏佛像、了解敦煌历史。坦言讲,我对佛教知之甚少,但透过一幅幅壁画,加之精彩的讲解,仿佛也能参透一些佛家感悟。

  晚唐时期的第61窟,设置了中心佛坛,坛的西沿有背屏直达窟顶,信徒可以右绕佛坛观像礼佛,壁画上描述了归义军节度使曹氏一族,为了与东面的回鹘和西面的于阗修好,耗费巨资开窟,把确保敦煌安宁的希望寄托在佛教上。

  第148窟建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当时正值吐蕃攻打敦煌时期,刀光剑影中塑造了一身安然横卧的睡佛,体现了敦煌人希望和平之心。

  敦煌石窟保存了1000多年的雕塑与壁画,文献上提到的佛教题材,几乎都能从这里找到依据。敦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又是东西交通的枢纽,它的文化遗存呈现了多民族特色。美妙无比的西方极乐世界,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憧憬,传统的伏羲、女娲、风神、雷神使人心驰神往,多臂多面的佛教神怪令人望而生在参观特级洞窟中,我们看到了正在修复中的壁画,往往厚达数层,问及原因,是历朝历代重修所至,由于空间有限,财力有限,后代信众往往采取了原址覆盖重新修葺的办法,致使壁画层层叠加。

  走进第57窟,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宣传页上的美人菩萨,柳叶弯眉,樱桃小口,贴金彩饰难掩高贵气质,顺着冷灯源的微光,可以看到菩萨双颊的红晕,就如同现代女子的腮红一般典雅,让我们不得不折服于盛唐时期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登峰造极的创造力。

  还有不得不说的第45窟,就算人们对佛教了解再少,也绕不过有“东方维纳斯”之称的一尊盛唐菩萨,丰腴的体态,自然下垂的薄农,腰间呈蝴蝶结形的丝带,总有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能量。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在莫高窟第45窟,我看了真实的、原版的“东方维纳斯”,内心肃然顶礼膜拜。

  美丽的洞窟、美丽的传说纵然不能一一列举,只是内心的震撼实在太强烈,最后说说著名的第17窟——藏经洞。

  藏经洞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遗憾的是,无知的王圆箓把藏经洞的写本、绢画,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各国的探险家们,致使这些写本、绢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敦煌石窟身首异处,现分藏在英、法、日、俄、美等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有一种说法,敦煌在国内,敦煌学在国外,大意由此而来吧。

  和我之前首游莫高窟相比,参观的洞窟少了,但典型和精粹在行程安排上是都照顾到了,东方卢浮宫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的美,像绚彩之河,在心间流过。(资料来源:《旅游》、《海南周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