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节”,和一位同学在路上闲聊,我问他,你说“妇女节”咱们的大学生应该过吗?同学一头雾水,看了我半天出蹦一句话:“你傻吧,都没结婚过什么‘妇女节?”
虽然我不太赞同,但不得不承认这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
记得针对三八“妇女节”一些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90%以上的被调查女生认为妇女节是已婚女性的节日,这个节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对于三八节收到祝福和礼物,很多女生表示不喜欢和不愿意接受。“我觉得自己还没结婚,祝我‘三八节快乐,听着别扭。”一位大四女生说,在校园里像她一样不喜欢过这个节日的同学很多。她还认为“妇女节”是“妈妈过的节日”,很多人都知道校园里女生过的节日一般都叫“女生节”,这样比较容易让女生接受。
三八“妇女节”在大学校园里爆冷门的同时,三七“女生节”走俏全国高校。不愿意被“妇女”冠名的女大学生,又不愿意放弃特有的女性节日,于是选择妇女节的前夜作为“女生节”。
这不,“三七女生节”和“三八妇女节”吵起来了。当各大高校的男生绞尽脑汁,挂起极尽谄媚的“女生节”横幅之时,新京报书评周刊发布女权主义者李思磐的文章——《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糖衣炮弹正在轰炸女性权利》,在他看来,“女生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试图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女性中,取代妇女节的节日。”
校园里拉出的几个“女生节”横幅并不足以激怒女权主义者,不久前,《奇葩说》一辩手在微博上发起了#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话题,瞬间一呼百应;而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又适时推出“女神节”大促,才引出了“女生节”取代“妇女节”是消费主义取代女权主义的严肃话题,微博上迅速就出现了“反三七过三八”联盟。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女生”指的是没结婚、或放宽来讲还未生子的女性,而“妇女”指的是已婚生子的女性。可事实上,“妇女”是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年满18岁的女青年也可称“妇女”。“妇女节”那天之所以很多大学女生会感觉很尴尬,是因为她们还不愿承认自己已是一个成熟的女人。而我坚信女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是母景。
毕业几年了,还记得当年系里男生为给女生一个surprise(惊喜),辗转反侧地想段子、想礼物,希望能让同窗女生们感受到他们的尊重和真心;还记得当时走在校园的大路上时看到掏空心思、情真意切的“告白”时惊喜、感动的心情……早晚有一天,女孩们自己都不会再承认自己是“女生”,这时她们会坦然接受年华的老去,接受三八“妇女节”,如花的年纪中的美好和感动将成为此生最珍贵的回忆。当男孩们在世事的蹉跎中变得成熟世故,也许在某年的3月7日,他们也会想起青年时代的懵懂与悸动。(资料来源:搜狐网、新浪博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