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兰炒股就像种植庄稼那样原始,她买几支股票就像在地里播下了种子,然后看着它自己成长,哪天时机到了再就去收割,收获好不好,全看天。
K线图,不懂!溢价率,不懂!报表,不懂!
41岁的农妇晓兰站在闷热潮湿的西瓜棚内,对记者提出的这几个股市“术语”一头雾水,连连摇头。可就这样一个几乎对股市一问三不知的职业农民,却在今年4月底成为了一个新股民。
晓兰祖祖辈辈生活在江苏盐城某市的海边,比起股市来,晓兰显然对农耕更为熟稔,捧起一个西瓜就能说道半天。
“怎么想到炒股的?”记者问。“瞎玩玩的!”晓兰摆摆手,“梦(当地口音,意有“懊恼”)!一个星期就亏掉了几千块,早晓得不玩了!”
闲钱愁出路
要说农民炒股,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浙江东阳南马镇泉府村就已成“炒股村”。
不过,放眼全国,“炒股村”仍然不具有普遍性,农民在股民结构中的比例还很小,农民炒股总体上也还是零散的,资金规模的主体也是小打小闹。
晓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晓兰所在的村子是盐城沿海地区较为典型的一个退化中的村庄。之所以说“退化”,是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在近十年中流失严重,年轻人或通过考学就业到城市定居或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就连10岁以下儿童比例都在减少,“家长们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县城好的学校了”。
种地的人少了,土地自然也就流转到了晓兰这样愿意继续在农村耕作的青壮年手中。上世纪90年代初,晓兰初中毕业后去浙江打工,因为较早接触过市场,晓兰的思想在村里较为先进,什么都敢尝试。如果不种植经济作物,一亩地年均净收入只有约两千元,晓兰较早地在村里尝试大棚种植,大棚西瓜、莴笋、青椒……遇上行情好,十几亩地一年的净收入有十多万元。
有了钱,晓兰开始给钱找出路,她先是在靠近县城新城区的一个村子购置了一块宅基地,花了30多万元盖了一栋三层高的农家别墅,等着拆迁。晓兰对拆迁充满期待,她盘算过,县城扩张迅速,“没几年就轮到我这边了,赔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是分几套房子肯定的!”
晓兰育有两个女儿,有了钱,她还想让女儿有更好的教育条件,于是花了几万元将中考失利的女儿送进了更好的高中。
对江浙一带的农村家庭而言,如果没有遇到重大疾病或者有子女上大学,经济负担其实并不明显。晓兰夫妇承包了40多亩地种植西瓜后,收入更是增加。但是耕作毕竟是靠天吃饭,就像今年,因为连绵的雨天,西瓜销售不畅,瓜价也是一落千丈,连能不能卖掉都成了问题。晓兰的瓜地里还有几万斤西瓜,但迟迟不见瓜贩子,即便来了,价格压得也很低,晓兰舍不得卖。
“种田这个苦吃不下去了。”这是晓兰后来动心炒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在地里忙一个季节赚的钱,在股市可能一个月就赚到了。”
傻子都能赚?
怎么样让钱能快速生钱,这是晓兰这样的农民一辈子苦恼的事,以前,每年收获的季节,村里都会活跃着信用社、邮政银行等金融存储机构的业务员,他们骑着摩托车在各个村庄吸收存款,除了利息竞争外,还给农户赠送洗脸盆、毛巾等小礼品。但是,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以及物价的上涨,村民们发现钱存在银行越来越不划算了。
炒股亏损的新闻,晓兰这几年从新闻里其实看到过不少。股市有风险,晓兰感觉就像虎口夺肉,因此心里本也是有防线的,但2015年初以来,股市节节攀升,7年前冲6000点的那个势头又出现了。
投入几万元,动动手指头,一天就能赚几百元甚至幾千元,这对晓兰这样一直靠耕作本本分分赚钱的农民而言诱惑实在太大。
“不需要懂炒股,大形势下,买什么股都涨,傻子都能赚钱!”一名在城里生活的亲戚是一个老股民,游说晓兰,“她说认识证券公司的人,有内部消息,跟着她做就行了”。
终于在2015年4月的一天,晓兰在亲戚陪同下,去县城的证券交易所开了户。当时,她连沪市、深市、创业板什么都没搞懂。
不懂得如何操作,这并不是问题,证券公司帮她在手机上下载了操作软件,简单的几个步骤,对她这样有一定文化的农民而言,并不难。
晓兰投入了2万元,说小玩玩。“输了也没多少,就当老公赌博玩掉了。”
种庄稼一样买股票
新股民晓兰回到村里后生活方式很快发生微妙的转变——牌桌上鲜见他们夫妻俩的身影,农忙间隙不忘掏出手机看看自己买的股票涨了没有, 《非诚勿扰》、《老娘舅》这样一直在睡前追捧的节目也不看了,转为关注新闻。
“我不懂股票,买什么只能听证券公司的经理和那个亲戚推荐。”晓兰对一支股票好坏的判断还来自她从新闻中捕捉的信息,她较为信任金融、科技、医药板块,“那么大的银行,那么大的国有企业,怎么可能跌?”在她的认识里,石油领域的一次反腐可能都成为她看好一支石油股票的理由。显然,晓兰没有明白股市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在一开始似乎并不重要,因为整个5月,似乎买什么都会涨。
晓兰很少去买进卖出,交易频率非常低,开户时,股票经纪和亲戚推荐的几支股票,她几乎没有变动,因为她一则对操作仍感陌生;二则,她以前对股市留下的印象就是要长线操作;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正是西瓜销售的旺季以及夏收最繁忙的时节,每天没有太多时间投入股市。
晓兰炒股就像种植庄稼那样原始,她买几支股票就像在地里播下了种子,然后看着它自己成长,哪天时机到了再就去
收割,收获好不好,全看天。
才半个多月,晓兰的2万元就变成了25000多元,她一度想追加投入,但又很矛盾,怕投入多了,万一亏损;又怕投入少了,错过赚钱的好机会。
在农村,来自身边的示范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力,一些村民开始找晓兰打听炒股。晓兰说自己啥也不懂,但村民不信,以为这是谦虚。
唉,套牢了!
5月28日,7年前“5·30股灾”的一幕上演了。晓兰惊呆了,打开手机操作系统,看到满屏的绿色以及缩水的资金,整个人都不好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晓兰最为煎熬的一个月。
赚的钱开始缩水,她安慰自己,没事,还会上来的;
赚的钱吐出去了,她安慰自己,没事,就当没赚到;
本金开始缩水,套牢了,她开始纠结,补仓还是割肉?
埋怨开始出现,“我妈骂我压根就不该炒股,不务正业”。晓兰发现自己真没办法做到自己说的那样“就当赌输了!”,她懊恼不懂得见好就收,连本带利损了1万元。
晓兰的心情是灰暗的,现在的希望不再是能从股市里赚钱,而是把本盼回来,之所以不是“盘回来”,是因为她实在不懂得如何去操作股票,也不敢操作,“万一瞎买,亏得更大呢?”
就像她种植西瓜时寄望于天那样,她指望股市行情转好,带动她的股票,“本金回来了,我就撤出”。
可是无数城市底层炒股者的惨痛经验告诉我们,炒股就像吸毒,心瘾难戒。
股市水深,不是谁想玩就能玩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