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因为一场友情滑铁卢,遭受众人鄙弃的曹魏时期的名臣华歆,多年后再次亮相,已是东汉王朝一位业绩出众、深受人们爱戴的政府公务员。
当时,东汉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地方军阀纷纷自立为王,抢地盘争夺战时时上演。董卓挟持天子权倾朝野,为所欲为惹得天怒人怨,华歆跟朋友们暗中计划了刺杀董卓的行动。不料行动失败,一行人只好过武关直奔江淮,去寻求同样有志于抗击董卓的袁术的庇护。
在路上,他们遇到一位踽踽独行的老人。得知目的地一致,老人很想跟他们一起走。其他人不忍心拒绝,只有华歆反对说:“这不行,我们几个互相知根知底,面临危险,大家都讲究一个‘义’字,这才风雨同路。而现在接受一个品行不明的外人,若是路上出现意外,要怎么办呢?中途抛弃他吗?”
大伙儿对华歆的冷漠不以为然,坚持带着老人上路。果然,走到中途,老人不慎掉进一口枯井里。大伙生怕被追兵赶上,想丢下老人先走。华歆责备同伴:“当初答应了他,现在又抛弃他,做人不能这么不讲仁义啊!”朋友们这才明白,华歆不是冷漠,而是思虑周全。最终,他们救出老人,一路不离不弃,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后来,华歆重回官场,一直清廉为民,在百姓当中极有人望。他在扬州任职时,最高长官在疲于应付的战争纠纷中病逝。扬州百姓跪求华歆继任,呼声持续了数月。而华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百姓的盛情,他表示:没有朝廷诏书就上任,这不是臣子的做法。
与此同时,称霸江东、善于用兵的孙策见朝廷无暇顾及扬州,趁机发难,计划攻城。此时,城里的兵将早就消耗殆尽,防御能力几乎为零,为了百姓不受战争荼毒,投降是最佳的选择。一直以来坚决推辞担任一把手的华歆毫不犹豫地出面,带领全城官员及百姓恭迎孙策入城,做了一名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投降派。
面对拥重兵雷霆而至的孙策,华歆衣冠端正,不卑不亢,一派名士风范。对华歆慕名已久的孙策,欣然奉他为座上宾。孙策的重视,更加坐实了华歆的“叛徒”名分。
而投降以后的华歆,不理外界对他的指斥鄙薄,只管一心操持扬州的民生大计,表面上服从孙策,但心底里他一刻也没忘记自己听命于汉家天子的身份与使命。
等急于网罗人才壮大自己阵营的曹操想起远在江东的华歆时,已经是三年后了。在曹操的授意下,傀儡天子汉献帝的一纸诏令传到扬州,调华歆去帝都许昌任职。
天子有命,臣子理应遵从。华歆知道,扬州如今在孙权治下已是江东重地,轻易不会陷入战火,他可以放心离开。很想说走就走的华歆,不得不编造了一个愿意忍辱负重,去曹操身边工作,为软化孙权跟曹操的关系,为孙权的问鼎大业出一份力的潜伏计划,才说服孙权让他离开。这一次,华歆成了“两面三刀的小人”。
多少人抗拒“黑历史”,只恨不能一键删除不留痕迹;唯有华歆,情愿留下一个黑历史缠身的狼狈形象,却始终不掩他“渊清玉洁,有礼有法”的名士重臣之风。心怀仁义率性而为,敢于自黑,也是真的勇士。
【字里行间】五代十国时,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于是姓敬的改成了姓文。后晋灭亡后,他们又改回来继续姓敬。结果没过几年,宋朝建立了,赵匡胤往祖上一查,爷爷叫赵敬,姓敬的又改了回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