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盛唐隐士:真隐士是忧国忧民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红版) 热度: 16777
◎余飞鱼

  

  图/春 生

  古代的隐士有真有假。真隐士一生如闲云野鹤,假隐士不过以隐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等朝廷征召时他跑得比谁都快。盛唐时期的甄济就是一个真隐士,他隐居在故乡的青岩山(又名云梦山,在今河南鹤壁),晴天种地,锄豆南山,雨天读书写诗,饮酒品茶。

  朝廷有个采访使(官名)读过甄济的诗文后很佩服他,推荐他出来做官。但甄济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对官场没有兴趣,各级衙门五次征召他、给他下了十道命令,他都铁了心不出山,继续在青岩山的茅屋中读书、品茶、吟诗。

  但是最终,他还是下山做官了,而且是给安禄山做了掌书记(掌管军政、民政的机要秘书)。

  这不是他意志不坚定,更不是他见利忘义、甘愿当安禄山的走狗,而是为了保全性命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安禄山入朝的时候见了唐玄宗,特意向唐玄宗禀告说有这么一位大隐士,要求唐玄宗下旨把此人调到自己手下当范阳(今北京以南一带)掌书记。那时的唐玄宗正宠信安禄山,自然一口答应下来,马上下了死命令。安禄山返回范阳的路上又让当地太守特意去找甄济,意思非常明显:你不来,就杀头。甄济没办法,只得放下诗文,去了安禄山的军营。

  到了范阳,甄济也没有“步入仕途”的自觉,因为他渐渐发现,安禄山搜罗人才并非源自爱才重才,而是在为以后的叛乱极力积攒家底,等到有朝一日改朝换代的时候再将他们通通封为“开国将相”。

  尽管甄济隐居山中十几年,但他不是不通世事的愚人,通过相处,他已经知道安禄山这种人一旦想谋反,自己是劝不住的,不但劝不住,甚至可能连自己的性命也会搭进去。他左思右想,悄悄跑去见了自己当地方官的朋友,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希望朋友能把范阳的情况传递到朝廷,以便朝廷早做防备。然而朋友只是一叹:唐玄宗如此宠信安禄山,就算自己能避开安禄山的耳目把消息传出去,又能怎样呢?朝廷有几支军队能挡住安禄山的范阳铁骑呢?

  甄济心中一凉。无法引起朝廷的警觉、及时阻止安禄山的叛乱,摆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了:一条是随着安禄山叛乱,给天下人带来一场血光之灾;一条是作为“不服从者”被安禄山砍头。

  前者是甄济绝对不愿意做的,后者是难以避免的。怎样才能既不为虎作伥又能顺利脱身呢?甄济苦苦思索着。

  一天晚上,他正在宴饮时,当着宾客的面把一杯酒喝下,突然就咳嗽起来,咳着咳着就哇地一声开始吐血,随即一头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大家都吓坏了,忙请来大夫治疗。这时,甄济醒了,摇着脑袋轻声告诉大家,不用医治了,不如让自己回山去静养,兴许还有活下去的可能……

  安禄山听到消息也赶过来,看见甄济都吐血了,显然病得很重,于是就批准了,让人用轿子把甄济抬回青岩山。哪知进了旧时的茅屋,甄济的病马上就好了。原来,他的吐血是假装的,他早就准备好了羊血,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吐血,这才糊弄过去老奸巨猾的安禄山。

  他走得很及时。不久,安禄山就举起反叛的大旗,聚集了15万精锐,刀光耀眼,马蹄如潮,冲向唐朝的腹地。

  直到此时,安禄山终于听说甄济的吐血完全是假的,他根本就没病。安禄山火冒三丈,召来心腹蔡希德,解下自己腰上的钢刀递给他,让他去召来甄济,并恶狠狠地吩咐:“甄济要是不来,你就一刀砍下他的脑袋,提着来见我!”

  蔡希德答应了,接过钢刀去了青岩山。到山上他看见甄济不但没病,身体还很棒。蔡希德恼怒地告诉甄济,安禄山让自己来请他下山,如果你不去,后果自负。甄济脸色不变,微微一笑,左手提笔在纸上写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不可以行。”

  刀光一闪,蔡希德把钢刀架在了甄济的脖子上。甄济仍端坐在那儿,面带微笑,甚至把脖子往蔡希德刀下送了送。蔡希德感到很无奈,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带回军营难道还会为安禄山效力吗?杀了他又能为安禄山带来什么好处呢?想到这里,蔡希德长叹一声,将刀重新插入刀鞘,带着手下离开了。

  一路上,蔡希德回忆着甄济这个文弱隐士的一举一动,深受感动,竟然生起一丝善念,回到军营后替甄济扯起谎来,说甄济没有骗人,他确实病重,而且快死了,就是逼他前来,咱们也是多摊一副棺材板钱。蔡希德是安禄山的铁杆心腹,安禄山当然相信他的话,于是再也没有提征召甄济的事。甄济因此躲过一劫,在山中继续过着隐士生活。

  可是事情仍没有结束。一年多后,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掉安禄山,接管了大权。他和他老爹一样,也要搜罗人才给自己撑面子,并且也想起了甄济,要求他务必下山在自己的朝堂任职。甄济坚决不去,哪知安庆绪应对的办法直接而简单:他派士兵抬着一乘轿子上山,将甄济抓起来绑在轿子里抬着下了山,一直抬到洛阳。

  

  幸好唐朝渐渐缓过气来,广平王(后来的唐代宗)率军收复了洛阳。吃了败仗的安庆绪再也顾不得面子,撒丫子溜了,手下官员和甄济都顾不上捎带着。

  甄济终于盼到唐军进城,立刻到广平王的军营门口垂泪不止。广平王也知道他的事迹,惊叹不已,立刻上报了朝廷。唐肃宗得知后十分感动,特意把他召到京城,又让那些过去投降过安禄山和史思明、并在两人手下担任伪职的官吏一个个排着整齐的队伍到甄济面前行礼下拜,目的是让这些降官面对品行高洁的甄济感到惭愧,从而有所警醒和改变。

  后来甄济没有再隐居,而是接受朝廷的征召,在礼部等部门任职,直到唐代宗初年病故。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舍弃小我顾全大局,这才是一个真隐士的节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