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京城附近的“龙庆州雨雹大如鸡子”,庄稼绝收,数万名百姓受灾。中书左司员外郎许有壬屡次请求朝廷赈济灾荒,都遭到朝廷权贵的强烈反对。他们指责许有壬动用国库赈济灾民是有意让朝廷亏损。许有壬争辩道:“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不让百姓们吃亏,国家才不会吃亏!”他最终成功说服丞相发粮赈灾,很多灾民因此而活命。
许有壬始终践行的民本思想使他常与权贵发生冲突,引起了他们的嫉恨。尤其是元至四年(1338年)一起错综复杂的官员私藏兵器案引发的廉政风暴中,不少权贵因贪腐而锒铛入狱,唯独许有壬安然无恙,这更使权贵们妒火中烧、千方百计要联手除掉他。
某个监察御史首先跳出来诽谤许有壬,查无实据后,权贵们又搜罗到更有力的“罪证”:许有壬的父亲在长沙任职期间曾“设义学,训诸生”,长沙学生为缅怀恩师,在恩师去世后筹资创立了东冈书院,此举也得到朝廷支持,“赐额设官,以为育才之地”。权贵们以此做文章,联名上书朝廷,诽谤东冈书院是许有壬父子沽名钓誉、欺骗朝廷的产物,强烈请求撤销该书院、严惩许有壬。在明枪暗箭的攻击下,许有壬深知自己此劫难逃,索性辞官归隐江南。
这并不是许有壬的冲动之举。他从小就跟随在江南各地做官的父亲读书,早已目睹了当时官场的错综复杂,所以他自己做官后尽管也被卷入官场乱象,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延祐二年(1315年),29岁的许有壬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被授予同知辽州(今属山西晋中)事,由此踏上仕途。
初入辽州,许有壬就面临着严峻考验。当时,关中匪患猖獗,经常进入辽州烧杀抢掠。辽州的其他长官个个明哲保身,任由百姓携家带口逃到城外避难,甚至劝说许有壬也不要管太多。许有壬对这些官场老油条的“善意提醒”嗤之以鼻,下令紧闭城门,亲自率领弓箭手和军队死守城门。盗匪见戒备森严,只得悻悻而去。许有壬带人趁势追击,杀得盗匪落荒而逃。匪患解除后,许有壬着手惩处辽州贪腐的豪门大族,并对冤假错案启动复审程序,还了蒙冤者清白。如此一来,辽州的治安状况得到大大改观。
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奉命巡视广东、江西等地,在那里做出了突出贡献。
巡视广东期间,许有壬接到线索举报,说广东廉访司两个副使营私舞弊,“黩货无厌”。但由于这二人与朝中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地官员都敢怒不敢言。许有壬得知后立马进行调查取证,查证属实后,按照律法罢免了那两个副使。巡视到江西后,他认真复核当地的积压案件,释放了大批无辜受冤的平民,再重拳出击,把百姓们视为虎狼的恶官吏全部绳之以法,大大整肃了江西的官场风气。
天历三年(1330年),因两淮地区的盐法(关于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各种制度)被破坏,朝廷税收连续几年受到极大影响。多名被朝廷委派的两淮都转运盐司使都因种种原因铩羽而归。朝廷忧心如焚,把目光投向了许有壬。很多人劝他千万不能接受这烫手的山芋,许有壬却愿为天下先,决定一劳永逸解决当地的盐法问题。他调查走访各地,虚心向内行人请教,找出盐法失效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新盐法,当年就使国库的盐业税收扶摇直上。
凭着显著的政绩和刚正不阿的鲜明个性,许有壬无论身居何位都光明磊落、恪尽职守,“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
他坚持积分制选官。当时,太学生凭积分制入仕,朝廷根据他们的分数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某高官却出于私心,声称积分制弊大于利,强烈建议改用品德制作为选官标准。许有壬旗帜鲜明地反对:“积分制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至少可以选拔出博学能文的人才。如果换用品德制,恐怕会让心术不正之人凭借道德秀混入官场滥竽充数!”在他的坚持下,品德制最终不了了之。
他坚持维护法令尊严。朝廷法令规定,凡是自发捕获盗匪并送官的平民都可被授予官职,但事实并非这样。有一次,许有壬到相关部门巡视时,被四十多个人拦住马头。原来,他们都是自发抓捕盗匪送官却没有得到相应官职的百姓。许有壬向相关领导追问缘由,对方称法令只是“糊弄”百姓而已,不要太当真。许有壬当即大怒:“你们这样出尔反尔就是给朝廷和法令抹黑!无论如何,这四十多个人必须马上授予官职!”于是,四十多名百姓真的成了官员。这极大提高了百姓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很多为非作歹的盗匪都被百姓抓获送官。
他不畏权势。官员完卜依仗与丞相有亲缘关系,在宿卫东宫期间“行颇淫秽”,遭到御史弹劾。完卜在丞相的包庇下躲藏到某御史大夫家中避祸,许有壬掌握确切证据后,坚持按律法行事,毫不畏惧地带人闯入御史大夫家里,将完卜逮捕归案。
他敢对皇上说不。许有壬先后侍奉过七个皇帝,他一旦认定皇帝的决定有错,便站出来直言反驳。泰定帝心血来潮,想改皇太后的尊号为太皇太后。许有壬在群臣一片阿谀声中独唱反调:“皇上与皇太后是母子,如这样加封,皇上岂不是成了孙子辈?”虽然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但其铮铮铁骨赢得了大家的敬佩。元顺帝想恢复早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废除的劓刑(将犯人削去鼻子),还打算禁止汉人学习蒙古族语言等。许有壬再次挺身而出,终于制止了元顺帝的计划。
这类“逆龙鳞”的言论向来都是官场大忌,许多人为了明哲保身都选择沉默。许有壬却出于公心坦诚上疏,其忠君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因此,在许有壬因“兵器案”被迫离开朝廷两年后,一些正直的监察御史就因敬重他忠君爱民的情怀和胆气,多次联名上奏为他辩诬,终于替他平反。许有壬重回京城后,依旧兢兢业业,不改本色。
有一年,河南盗匪猖獗,朝廷便派他到河南为官军剿匪筹集粮饷。他到河南后一边帮助百姓应对盗匪,一边为官军筹集粮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庆功会上,元顺帝令群臣总结得失。群臣说到“得”时无不大唱赞歌,提到“失”时个个“以言为讳”,三缄其口。只有许有壬认真分析了盗匪形成原因和成员组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招降措施。皇上终于被说服,采纳了他的招降建议。
许有壬一生铁骨铮铮,“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他凭着爱国爱民之心在政坛上活跃了近五十年,最终以78岁高龄善终,一生践行了“苟利国家生死,岂因祸福避之”的为官原则。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