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若为教育故,不嫁也值得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红版) 热度: 14591
◎ 段 雨

  若为教育故,不嫁也值得

  ◎ 段 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界流传着一种说法:“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可见,中国第二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在当时教育界的影响之大。

  1893年,吴贻芳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宦之家,守旧的父亲让她和姐姐裹小脚、学女红,以便将来嫁个好人家。姐妹俩却志不在此,看到哥哥去上学,也据理力争。父亲仍不同意,姐姐便试图吞金自杀,这才换来姐妹俩上学的机会。

  对新世界,吴贻芳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谁料,厄运突然而至:因为被上司诬陷,父亲自杀,短短一个月内,哥哥、姐姐、母亲相继随之而去。吴贻芳痛不欲生,姨父便将她接到自家抚养。1916年,23岁的吴贻芳在姨夫的安排下作为插班生进入刚刚成立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就读,自此和金陵女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贻芳毕业之际正值“五四”爆发,她组织同学打着校旗参与到游行队伍中,一所首届只有五名毕业生的女子大学就这样轰动了南京学界。

  毕业后,任教于北京一所师范学校的吴贻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在美期间,她不忘中国心,时刻“探幽烛微,细加研习,以便将来振国兴邦”,还勇于公开维护中国利益。

  1926年,澳大利亚总理应邀来美演讲,傲慢地声称:“中国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亚洲邻近的国家应当移民到中国去,帮助管理这个国家……”民族尊严遭到践踏,台下的吴贻芳愤怒不已,连夜写了反驳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激起了华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实现振国兴邦的愿望,吴贻芳坚信知识没有国界,但知识分子是有祖国的。所以获得博士学位后,吴贻芳毅然拒绝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担任了母校金陵女大的校长。这一年,她35岁。

  气质优雅的吴贻芳自此成为金陵女大的灵魂,致力于“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除了注重基础学科,风度非凡的她还把美育融入体育,飘荡的琴声、翩跹的舞姿让校园弥漫着艺术气息,很多适龄女学生纷纷慕名而来。

  抗战爆发后,金陵女大被迫从南京迁移到成都。万里流亡中,吴贻芳坚持办学,要求学生“艰苦建校,抗日救国”,鼓励她们参与抗战服务,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造福社会。

  因在抗战中的突出表现,1941年,吴贻芳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唯一的女主席。参加会议时,她穿着淡雅的旗袍,态度庄重而沉稳,风采令人折服,她的政治活动能力也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抗战胜利后,鉴于吴贻芳的威望,宋美龄请她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因对国民党官场的腐败现象十分厌恶,吴贻芳拒绝了。可以说,她的立场就像她对教育的态度一样坚定。

  1951年,金陵女大由于资金问题不得不与另一所学校合并,吴贻芳仍在校担任要职,同年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继续活跃在教育界的舞台上。

  面对战乱和危机,吴贻芳用女性的坚韧和非凡的勇气坚守着教育阵地,使金陵女大蜚声海外,经她培养的毕业生也成为近代女知识分子的群体典范。而她为了教育事业更是做出了终身未婚的牺牲,以至于人们说其实她早已嫁人,对方的名字叫“教育”。

  编 辑/夏 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