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没害朱祐樘?
◎覃仕勇 张嵚
明朝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是个出名的天才少年,中进士后,28岁就成了万历的日讲官,他在工作上高分高能,是后世十分认可的大明名臣。日常生活中,他还以自己的宦海浮沉经历为蓝本,写了一本笔记。其中最骇人听闻的故事,就是明孝宗朱祐樘的惊险出生。
故事大意是:明宪宗年间,万贵妃得宠,她最恨其他嫔妃怀孕,谁怀了就果断逼其堕胎。偏偏一个怀孕的纪氏宫女明明吃了堕胎药,却硬是堕胎失败,平安地把孩子—也就是朱祐樘生了下来。办事的太医干脆瞒哄到底,骗万贵妃说堕胎成功了。幸运的朱祐樘娘儿俩就这么在宫里躲了三年,直到有一天,宪宗想到自己年岁不小,膝下却连个娃都没有,眼圈就红了。身旁的太监看不下去,索性豁出去说了实话:“皇上您别这样,您有儿子啊,都三岁了!”
就这样,幸运的朱祐樘和宪宗相认,并立刻被立为太子。万贵妃急坏了,找机会请小太子喝肉汤,没想到小太子直接硬邦邦回了一句:“我怕汤里有毒。”万贵妃吓坏了:现在就这么恨我,将来当了皇帝该怎么治我?她连急带吓得了病,一个没挺住,竟过世了。
故事结束了,为了证明情节的可靠性,于慎行写完之后还搬来了证据:开创大明“弘治中兴”的一代英主明孝宗出生的时候,头顶有好几寸没长头发,就是被当年的堕胎药害的!
整个故事里,下毒、谗言、生死仇,宫斗的劲爆元素全齐了。正因情节如此吸引人,所以后来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也高度重视,尤其是编纂团队成员、清朝学者毛奇龄还对这一故事添油加醋,说向明宪宗说明真相的太监叫张敏,事后就吞金自杀了;而明孝宗的生母纪氏也没逃脱万贵妃的毒手,不久离奇身亡。
至此,这个宫斗故事的情节彻底丰满,随后被毛奇龄大笔一挥,编入《明史》,以正史的名义流传到今天。
只是这个宫斗故事,到底属实吗?这个问题,当年于慎行写到最后的时候就曾经严肃地解释过:“这是万历二年(1574年),一个老太监对我讲的”,我就是个传播者,你们爱信不信!
确实,后来也有人怀疑,比如明末有位学者写《国榷》时,虽然也写到了这个故事,却把于慎行的原话解释也记上了。参与重编《万历野获编》的清初诗人则干脆表示不信:连太监的话你都记上?你不知道太监说话不靠谱吗?
但不管他们如何不信,《明史》的编纂组却信了,更把这充满明代宫廷黑幕的故事,掐掉了最后于慎行的那句话后,作为正史收了进去,然后送到乾隆手里审阅。
万万没想到,对这个生动的故事,乾隆也不信!不但不信,乾隆看完后还专门提出了疑问—《明史》既然说万贵妃飞扬跋扈,以至于“后宫有妊,皆遭潜害”,也就是说谁怀孕她就害谁,但朱祐樘出生前一年,他的二哥朱祐极不就出生了吗?还活蹦乱跳地活到了三岁。
最搞笑的情节是,朱祐樘出生那年,二哥朱祐极活得好好的,《明史》里写太监张敏受命害死朱祐樘,张敏却愤怒地说:“皇上还没儿子呢,我怎么能干这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更矛盾的是,既然《明史》说万贵妃这么霸道、连生孩子都管,理论上说,明宪宗应该只有朱祐樘这根幸运的独苗了。可是当朱祐樘受封太子时,跟他一起受封的还有十个小皇子,他们全是明宪宗根正苗红的儿子。这么多娃,是怎么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
再仔细翻翻《明史》还会发现,这故事里自相矛盾的槽点竟然一抓一大把。
比如故事中那位黄金配角,事前豪言壮语救孩子、事后悲壮吞金自杀的公公张敏,照毛奇龄的补充和《明史》的这段说法,他事后就自杀了,十分悲情感人。可读者们先别忙着抹眼泪,同样还是《明史》,另一段又记载,朱祐樘做了三年太子后,又是这个张敏,为了其他事跟浙江巡抚掐了起来……三年前就死了的太监又活过来和巡抚掐架?
而按照一本地方史志记录,张敏明明是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善终的,根本没有自杀。
同样还是《明史》,一边说着万贵妃如何处心积虑地谋害小太子,可到了另一章节,即宪宗年间首辅的传记篇章里,又说万贵妃一直抚养着小太子朱祐樘,真是当亲儿子一样抚养。而朱祐樘的生母纪妃也享受着极高的礼遇,纪妃去世后,朝廷更以隆重的典礼哀悼,“神秘死亡”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这一段落倒是真的。《明宪宗实录》上有详细的相关记载,赞扬万贵妃对朱祐樘视如己出的优良表现:贵妃亲自抚养殿下,“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胜过对待亲生儿子(万贵妃曾生下了宪宗的长子,可惜他夭折了);朝廷内外的群臣以及京城的士子百姓听说后,“莫不交口称赞”,认为贵妃的贤德是近代以来无与伦比的,真是祖宗社稷的福气。
可见,万贵妃对朱祐樘的疼爱在当时是尽人皆知的。
《明宪宗实录》还记载道:万贵妃去世后,宪宗辍朝七日,把她隆重地葬在天寿山西南……孝宗即位初年,大臣议论纷纷,要废除万贵妃的妃号、毁掉她的坟墓、把她的家人贬为官奴,但孝宗仁圣,并不允许这样做。
可见,孝宗朱祐樘和万贵妃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正是因为万贵妃对朱祐樘母子的厚爱,所以朱祐樘登基后才会顶住众大臣的清算压力,保护了万贵妃的家人。
单看《明宪宗实录》的记录,万贵妃和朱祐樘之间分明是生动感人的故事,为什么《明史》会改成宫斗的桥段呢?或者确切地说,万贵妃为什么会被《明史》黑呢?
对此,乾隆猜测:“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装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大家特别讨厌爱钻营的宠臣万安乱政,所以就把这些无稽之言安到万贵妃的头上—从明宪宗年间的官场局势来看,这话基本靠谱:自称是万贵妃子侄的首辅万安基本不干好事,常年被群臣痛恨,所以才连带着万贵妃招黑。在乾隆看来,万贵妃是躺着中枪了。
不过,大概是出于类似的心理,尽管乾隆根本不信万贵妃谋害过朱祐樘母子,但也只是发表了一下议论而已,这段漏洞百出的故事仍在《明史》里保留了下来,至今还在蒙蔽不明真相的读者的眼睛。
编辑/安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