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鲁迅的母亲了不起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蓝版) 热度: 15020
◎ 忆江南

  鲁迅的母亲了不起

  ◎ 忆江南

  

  鲁迅的母亲鲁瑞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鲁家却一直秉持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圭臬,不允许女孩读书识字,但鲁瑞并不肯轻易放弃求知的愿望,她凭借在私塾旁听和努力自学摆脱了文盲命运。

  成年后,鲁瑞嫁到了城内的周家,丈夫名叫周伯宜,公公名叫周福清。身为秀才的周伯宜曾经多次参加乡试(省级的科举考试),可是都没能中举人,父亲周福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找个路子花些银子帮儿子完成心愿,为家族增光添彩。谁知周家父子卷入了1893年的浙江科场舞弊案,结果,先是老子逃亡儿子入狱,后来则是老子回乡自首救儿子出狱。最后,周伯宜自暴自弃酗酒身亡,等到周福清被赦出狱时已是1901年。

  周福清在狱中度过了长达八年之久,周伯宜一蹶不振,周家家道中落。即使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之中,鲁瑞仍然没有忽视孩子们的学业。1898年,长子周樟寿提出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求学,鲁瑞变卖首饰为儿子筹集上学费用,这才有了后来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后来,二儿子周魁寿(即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母亲的支持下也到江南水师学堂就读。

  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属于新生事物,鲁瑞做出抉择是顶着巨大压力的,这充分证明她是一个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好母亲,后来发生的事情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前几年天足运动兴起时,鲁瑞早早地放了足,不再缠那长长的裹脚布。本家中有人扬言某家的女孩放了大脚,只能嫁给外国鬼子了,她笑着回应说:“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啊。”1911年绍兴光复后,鲁瑞还劝身边的男子把辫子剪掉,鲁迅对母亲的这个优点非常钦佩,他曾经充满敬意地发出赞美:“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在长子和次子之后,鲁瑞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惜不久就夭折了,直到怀上了第三个儿子,她才从丧女之痛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三儿子周松寿(后来更名周建人)最懂得母亲作为家中顶梁柱的辛苦与付出,当鲁瑞提出要送他去外地求学时,他无论如何不肯从命,坚持要留在家乡陪伴母亲,于是,鲁瑞就用她小时候自己读书识字的经历鼓励儿子自学新知识新文化,为周建人将来成为杰出的生物学家、翻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周建人带着母亲来到北京和鲁迅、周作人团聚,三兄弟开始了共同为新文化运动增砖添瓦,努力奋斗的光辉历程,作为母亲的鲁瑞深感欣慰。

  1936年,以“文学救国”为己任的鲁迅不幸在上海病逝,当鲁迅的友人将这一噩耗告知鲁瑞时,鲁瑞强忍悲痛,感谢来人对儿子的照应,送走客人后方才放声大哭了一场。但鲁瑞毕竟是一个坚忍明理的母亲,她得知全国各界都在对鲁迅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在伤心的同时也为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心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子之痛也减轻了一些,她还自己安慰自己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七年后,鲁瑞,这位养育了“周氏三杰”的伟大母亲在85岁时与世长辞,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景仰与追思,这应该也是一种永垂不朽吧!

  编 辑 / 夕 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