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顺策”
◎习 骅

道光即位之时,官员普遍失去建国初的浩然之气,慵懒萎靡、声色犬马、贪污贿赂,追逐奢华生活。在一次官场宴会上,有个客人上厕所时看到几十头死猪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原来,厨师先将这几十头猪圈起来,拿棍棒追打,猪奔跑呼号,力竭而死。随后厨师赶紧在猪的脊背正中割取一片肉,做成猪脯一盘。至于猪的其余部分,则全部扔掉。
对诸如此类的畸形消费,道光忍无可忍,决心从杜绝奢侈浪费入手革故鼎新。为此,他一上任就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号召节约,第二是任命阅历丰富、人脉广的曹振镛为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配合他开展新政。
曹振镛上台后十分低调,只是闭嘴、磕头、旁观,等终于摸清了道光的底牌,就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不慌不忙地跟了三张牌,迅速获得了道光的绝对信任。
第一张牌,搞定皇帝。因道光崇尚节约,曹振镛经常穿打了补丁的裤子,道光很高兴,给了他四个大字:“恭俭惟德!”那段时间,曹振镛下班后就往前门外跑,去酒馆、饭庄、菜市场打听物价,第二天一早就给道光送经济情报,顺便再提一两条进一步厉行节约的建议。道光每天与曹振镛相谈甚欢。
官员们见微知著,把皇帝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于是大家上朝穿带补丁的衣服,散朝后围着宰相热烈讨论节俭问题。因此,京城破衣烂衫的价格一路飙升,品相稍好的比新的还贵。有些穷官买不起,就自己动手,把好好的袍子弄旧弄破,再让人在醒目处打上大补丁。眼见新政深入人心,道光更是离不开曹振镛。
第二张牌,搞掉对手。曹振镛最忌惮的人是云贵总督阮元,因此他从道光最重视的官员工作作风入手,诬陷阮元不好好做官,整天召集各路才子吟诗、作画、弹琴。不久,道光一纸调令把阮元召回京城冷处理。曹振镛自此高枕无忧。
第三张牌,顺水推舟。一些有志大臣受到新政鼓舞,热情提出改革建议,一时间各种报告纷至沓来。道光起初十分高兴,且乐此不疲,但时间一长就有点吃不消了,又不好说出口。等道光终于累病了,曹振镛才跟他提出解决办法:“您每天随机从报批件里抽阅几份,找出错字、别字、漏字等,用朱笔点出,该批评就批评。这样报告质量就上来了,注水文件就少了。”此法果然灵验,大臣们从此谨小慎微,至于发表对国事的见解和主张就更谨慎了。这张牌顺水推舟,使得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而曹振镛从此一言九鼎,权势熏天。
曹振镛的荒唐成功逐渐消解了整个干部队伍对国家的信心、对朝廷的期待,为清王朝的急速下坠加了油门。当时官场中人人都像曹振镛一样,他们一起逐渐造就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天下。偶尔出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干部,也无出头之日。比如龚自珍,眼看大厦将倾却独木难支,他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悲鸣,反而遭到嫉恨,被迫在48岁下岗回乡,不到一年活活气死。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个林则徐,却被曹振镛亲自培养的接班人扣上屎盆子,发配新疆。
正直的老干部王鼎实在看不下去,又使不上劲,干脆留下遗书,以自杀来劝谏皇上。本来曹振镛培养的人各打各的小算盘,如今却默契地抱成团,首先控制了王鼎的家属和同党,然后烧了王鼎的遗书,最后郑重地给皇帝打报告说,王鼎年纪大了,家里遇到不顺心的事,一时想不开就自杀了。
面对突发事件,把上级作为“应付”对象,欺上瞒下、不择手段,是不负责任官员的共同表现、本能选择,目的一定是维护私利,古今概莫能外。
编 辑 / 子 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