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人之力,百代之功

时间:2023/11/9 作者: 草原 热度: 16394
尚贵荣

  王占义,鄂尔多斯人氏,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副社长,中国新闻界翘楚。长期从事新闻业,在新闻写作、传播以及新闻理论上建树良多,贡献突出,仅2016年上半年就发表十多篇理论文章,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在《内蒙古日报》理论版首发后,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以及《呼和浩特日报》《鄂尔多斯日报》《赤峰日报》转载,在国内新闻界具有良好声誉和影响力。

  一般而言,一个人,认准一项事业一个领域并为之勤勉发奋进而有所成就,已经难能可贵,足可以立身行世,率先垂范,砥砺后进。于新闻事业这个本职工作,王占义已经做到了这种境界。这也是占义半生为之倾情奉献进而取得骄人业绩的大事业。然而占义的人生奋斗目标并没有因为这项大事业获取了荣誉而稍有停留止息。王占义在报刊的收藏上亦有非凡之举。他是目前国内报刊收藏为数不多的人,数量之巨,质量之高,难有出其右者。目前已在呼和浩特玉泉区文化产业园区建立“世界报刊博物馆”“内蒙古史料博物馆”和“毛泽东图书文献博物馆”三个专门收藏馆,成为呼和浩特一道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和占义在一起,说及收藏,占义往往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如数家珍。他会告诉你报刊创刊号的价值,“号外”的基本含义,“天窗”的特殊意义,以及收藏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报刊收藏,是占义从事新闻专业捎带而做的一件事情,从无到有,日积月累,竟成大观。

  作为一个读书人,真正让我对占义刮目相看的,则是他的《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

  两年前,占义曾和我说起过关于这本辞典的积累编撰情况,坦率而言,当时听了并不以为然。我不怀疑占义收集整理、鉴别取舍的能力,也不怀疑他在文字上的表述能力,我所怀疑的是时间和精力。我总认为,一部辞书的编撰,往往需要一群人。当年笔者曾参加过辽宁大学中文系《文学描写辞典》的阅读摘抄工作,中文系78级五个班将近二百名学生悉数参与。从最初的阅读、摘抄到编辑整理以至最后出版,用了一年时间。(此书由福建文艺出版社出版,三十多年过去,多次再版,成为长销书)。辞书的编写是一项工程,占义以一人之力能拿得下来吗?

  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一年过后,2015年1月,《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6月,已经第二次印刷。最近,占义正紧锣密鼓做修订工作,《大辞典》的第二版将于2016年7月底再次面世。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收中外词语2 100余条,约百万言。词条包括成语、俗语、习惯用语、流行语词、网络热词及当下流行语、国外输入的常用语、古诗文中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词句,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军事、宗教、人文等诸多方面,涵盖今古,包罗万象。这是《大辞典》的第一个鲜明特点。从所收条目上可以明确看出来,它不同于《辞源》《辞海》,也不同于《成语大辞典》《古代汉语大辞典》等专门工具书。

  《大辞典》的第二个特点是溯源。追本溯源,是《辞源》《辞海》《成语大辞典》《古代汉语大辞典》等工具书的一个基本特征,每一个词语都要找到最初的出处,找到源头。源头之下,辅之以一两个后世诗文中使用的例证。《大辞典》也取语词溯源的基本方式。每一个词语尤其是那些在上述专门工具书中不收入的语词(这部分语词在《大辞典》中占了绝大多数,是《大辞典》的重点所在)都做了追本溯源的解释,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讲故事是《大辞典》的第三个特点。《大辞典》在为每一个所收词语寻本溯源的同时,对一些词语本身所蕴涵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与该词语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加以详尽叙述,使得词义更加清晰明显,同时增加了可读性。这样一本书,既可作为工具书来使用,又可以做为一本历史掌故或文学读物来欣赏。《大辞典》的这个特性,是一般语词工具书所不具备的,因此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它在我国历经久远、深厚丰富的语词工具书编纂体系中确立了一种体式,是真正的标新立异之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功不可没。从《尔雅》《说文》的简约朴实,到《辞源》《古代汉语大辞典》的弘博严密,到《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的兼容并包、丰富灵活,从无到有,从微到大,从简单到丰富,从粗率到精微,其来有自,一脉相承,都在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深厚博大的语词传统抒写着新的篇章。

  《大辞典》在为所收的所有词语追本溯源、解释词义,并对大部分具有故事性的词语以故事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拓展其词义的同时,还对许多词语做了释疑解难甚至是训诂考辨的工作。这是《大辞典》的又一个特点,其价值不容小觑。中国文字与语词,从传说中的苍颉造字、金文甲骨、石鼓诗、大篆小篆,《尚书》《诗经》及诸子等先秦典籍以迄于今,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发展衍变过程,字体、字义、词义、词性,文载口授,道听途说,往往流变衍窜,错讹舛遗,至有郢書燕说、鲁鱼亥豕的情况时有发生。二千年前的汉代鸿儒董仲舒就曾感慨:诗无达诂。这期间,历代经学家、训诂学家、文字专家们做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梳理,校戡,考辨,释疑,使得字词的含义逐渐清晰,并最终确立。然而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先人们的艰苦努力所确立的价值并好好使用、享受这些成果的时候,我们又遇上了“文革”和当今的网络时代。在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上,这是两个缺失谦恭敬畏之心和责任心的时代。先人们为我们创立了如此优美、雅训、丰富有力的语言文字而不去应用传承,生造,污损,庸俗,下流,无所不用其极。当今时代,人们所关注的,大抵贪污腐败、医疗住房、股市行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如此类,孰不知,语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它所映照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垮塌了,拨乱重建,艰乎难矣!由此观之,《大辞典》不仅在为所收的每一个词语做着追本溯源的工作,也在为每一个词语做着正本清源的工作,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必将在今后中国语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被确立并认可。

  溯源,释义,讲故事,考辨,是《大辞典》所呈现的基本特点,以上略作分析。下面,则以例子来做具体的印证说明,这些例子,大抵随性翻阅,信手拈来,不必刻意检选。

  元元本本(原原本本)。人们在使用此

  词的时候,一般都用“原原本本”,读《大辞典》,知道了原初用字为“元元本本”,语出班固《西都赋》。词义为“事物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或全部情况”。因为此词没有故事性,溯源与释义已经说明问题。但《大辞典》并未止步于此,对这个词语的词性、词义进一步解析探究,使得词义更加清晰。

  死马当活马医。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句俗语,读《大辞典》,方知其来源久远,与晋代占卜家、诗人郭璞有关,并且和文学名著《西游记》也有了关联,读来颇有趣味。

  始作俑者。此为习用成语,出自《孟子》,历来作为贬义词使用,义为“首开恶例”或“带头做坏事”的人。佣者,木刻偶人,古时用以陪葬。在中国漫长的奴隶制时代,活人殉葬是一个普遍的野蛮残忍的习俗,尤其被统治阶级认可并广泛使用。为了反抗或躲避这一野蛮习俗,有人用木头刻为人形以代替活人陪葬。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大辞典》对此作了较深入的解析,令人信服。此词全句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贬义之用,得力于后句。前句为客观表述,后句为主观判断。再加上语出孔子,就成为后世封建正统的维护者们贬斥始作俑者的基本依据。对于“其无后乎”的理解,重点在“其”字上,如果将其用为人称代词,那么《大辞典》中“始作俑者将受到断子绝孙的报应”“将灭绝后代”的理解是可以的,事实上,孟子之后,人们都这么理解。其义也因为成语的特性而被固定下来。但“其”同时也是一个表揣测或反诘的疑问助词,如果以此来理解“其无后乎”,意思就不同了:(始作俑者用木偶来代替活人)难道是因为没有后代(的缘故)吗?指责诅咒的意味完全没有,反倒有些许同情的意味包含其中。笔者之所以对这个成语提出这一解释,一是因为这个成语本来是可以做这种解释的;二是因为像孔子这样一个“仁以为己任”、穷其一生推行仁道的仁者,对始作俑者既维护礼制又保全生命的变通行为,是不会加以恶毒诅咒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这是一个习用语。生命力顽强,人人皆说。《大辞典》对这个语句给出了五种解释:原始先民的计数方法、数字与文字的搭配、历史故事、传说、不祥之数。每一种说法都有道理。可谓搜罗备尽,见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散步。没有一个人不散步的,没有一个人不明白散步的。但是能知道“散步”一词的语源所出以及此词词义的衍变过程的,相信没有多少人。《大辞典》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对这样一些司空见惯耳熟能详人人挂在嘴边的普通词语的溯源释惑,是《大辞典》的重心所在,也是《大辞典》的价值所在。就这一点,足可以使它流传后世。

  支吾。《大辞典》:本作“枝梧”。“枝”的本义是小柱子,“梧”的本义是斜柱子,“枝梧”引申为抵触抗拒的意思。出自《史记·项慴羽本纪》:诸将皆(“慑”之异体字)服,莫敢枝梧。后经衍变,“枝梧”变成了“支吾”,意思有了较大变化,多指说话含混、躲闪,有应付搪塞的意思。释义简明清晰。笔者所要补充的是,此词在现代汉语中,专指语言现象,就作“支吾”解,一般都写成“支支吾吾”。表现在身体动作上的“抵触、抗拒”之意已经消失了。但在笔者的老家鄂尔多斯方言里,“枝梧”一词一直在使用,而且就指身体动作的“抵触、抗拒”之意。细加体味,还有“节外生枝”“横生枝节”的意思。

  《大辞典》为每一个所收词语追本溯源,穷求冥搜,用功至多。作者的求索精神,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令人敬服。但因其包罗万象的特性,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的情况仍然不可避免。以下不揣浅陋,试举数例,一来与占义探讨切磋,相互砥砺;同时,如果所言不谬,占义在今后对辞典的进一步修订时可以使用补充。

  梦见周公。《大辞典》将此词的语源溯自《汉书》。此词的最早出处在《论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尧、舜、周文王、周公,是孔子所崇仰的先代圣人,尧、舜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是孔子认为的理想社会,礼乐齐备,典章文物繁盛。从孔子的慨叹可以看出,他曾经常梦见这些圣人。晋代刘琨《重赠卢谌》诗: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梦周”所据,就是孔子的这句话。

  出水芙蓉。语出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唐诗人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句在后世影响甚大,《大辞典》未引用。

  不出门知天下事。此为习用语。《大辞

  典》从《续传灯录》中找到依据。《老子》有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二者意思相同,后者应为前者所本。

  烂醉如泥。语出《后汉书·周泽传》。周泽为汉明帝时太常。唐朝大诗人李白好饮,不事家业生产,于妻子面前十分愧疚,曾写《赠内》诗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此诗完全引用周泽嗜饮的故事。

  马猴子。此词源于西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故事。《大辞典》不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薛蟠打油诗:女儿愁,绣房蹿出个大马猴。

  天高地厚。语出《诗经》,不误。“四书”之一的《中庸》对此也有很好的解释: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未引。

  推敲。故事出自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洪迈《容斋随笔》亦有记录。

  燕颔虎须。语出《后汉书·班超传》,形容班超容貌,《大辞典》导源不误。《三国演义》描写张飞相貌亦用此词,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宠辱不惊。《大辞典》引晋代潘岳《在怀县》诗以及《新唐书·卢承庆传》为源头。《老子》中有“宠辱若惊”之语,不知是否为“宠辱不惊”所本。

  喷嚏。《大辞典》所讲故事十分有趣。不过“喷嚏”一词,《诗经》中已有记载。《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嚏者,打喷嚏也。诗意为,睡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我)打了一个喷嚏,那是有人在惦记着我吧。有意思的是,這一古老现象在鄂尔多斯依然存在。一个人如果无缘无故打一个喷嚏,他(她)立刻会想到或者有人提示这是远方的亲人或亲近的人在思念自己。这一现象在国外也有。

  狼狈。《大辞典》以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为源。此词最早见于《三国志》,也见于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隋书·杨玄感传》: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行宫。

  口若悬河。源出《世说新语》。唐散文家韩愈诗《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使用精确,可列为佐证。

  疾风知劲草。语出《东观汉纪》。《大辞瑀典》不误。唐太宗李世民《赐萧》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大辞典》未引。

  箪食壶浆,箪食瓢饮。这两个语词中“食”的发音为“s佻”去声,而非“sh侏”阳平,皆为使动用法。

  运筹帷幄。《大辞典》引《史记》为佐证。《孔子家语》: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帷幄”“衽席”“折冲”“运筹”,意味相近,承接关系明显,《大辞典》可引以为据。

  桎梏。本为古代刑具。现代引申为“束缚”之义。《大辞典》解析清楚。《孟子·尽心章句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可引以为据。

  占义以一人之力,欲成百世功业,编纂出版《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一百余万字,三十年搜罗寻觅、锱积铢存之艰辛,片言只语难以尽道。而此后编纂过程中的辨别取舍、条分缕析,以至编写成文,又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令人欣慰的是,占义的心血汗水没有枉费,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大辞典》顺利出版。老氏有云: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大辞典》从准备到成书并最终出版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朋友,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钦佩。《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的出版,是我国辞书出版界、读书界的一件大事,它为我国丰富深厚的语词系统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标志着我国语词的整理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作者和出版方继续努力,查漏补缺,消除错讹,精益求精,这本书,是足可以流传后世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