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所有的人口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都不是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20651
孟立聯

  

  最早引起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是,谁来照护老年生活?

  按照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老年照护的社会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但从业者的缺口怎么解决?然后市场上养老服务机器人进入我的视野。

  试想一下,如果将来的养老服务机器人,拥有了和人几乎相同的形象,能够与人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那大规模地进入家庭,是可以预期的。而当人工智能发展到那个阶段,机器人的问题就不再是机器的问题,而成为“人”的问题。

  1.0版:机器怎么“进入”人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科学的发展,人的器官被机器替代的领域、范围已越来越多,且呈现出从外部的器官替代走进内部的器官替代,甚至在基因层面也可以发生改变。3D打印牙齿超越了种植牙,最新的进展则是打印血管。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取自恒河猴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3D生物打印墨汁,通过自主研发的3D打印设备,打印出一段内径4毫米、长度2-4厘米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用它置换恒河猴的一段腹主动脉。单基因病的基因修复已经实现,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对人的改造也是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这种替代的范围、内容和功能将超出我们许多的想象。

  大规模的机器人应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从器官功能替代使自然人更完整、更健康,到机器人替代自然人的部分功能,机器人已从最初的简单劳动替代向复杂劳动升级。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智能信息实验室研发的StatsMonkey系统写出第一篇體育报道开始,2015年以来,国内外各大媒体就逐步拥有自己的写稿机器人了。

  在机器人的工具层面,人工智能无疑可以使自然人器官更健康,功能更强大。目前医疗机器人可以达到主治医师的水平,读片(CT)机器人比人眼所能看到的更加精细,它还能通过掌握大量数据,进行“读片诊断”。但是,仅仅把机器人作为工具的认识恐怕是有问题的。比如,在大卫·利维看来,数十年之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区别,可能也就相当于来自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罢了。他预测,到2050年时自然人与机器人结婚将正常化。被称为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的石黑浩”指出,把机器人做得更像人类,人类就可能更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倾诉给机器人。2015年,石黑浩开发的第一个完全自主的机器人“ERICA” (埃里卡),凭借语音识别、红外人体追踪、语音合成和自然运动生成等技术,可以保持10分钟的谈话,声音和表情都非常接近人类。

  2.0版:机器怎么替代人

  机器人的这种替代,且替代范围、替代功能日益扩大的这一趋势,将彻底改变就业格局。剑桥大学“未来的雇佣关系:就业将如何受电子化影响”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岗位的失业风险程度取决于专业化分工、职位等级和工作性质。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辅助劳动力则是受机器人威胁第二大的工种。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智能化办公等技术的威胁。

  正是如此,《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Y.N.赫拉利提出了一个震撼性的观点: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会有更多人被挤出就业市场。没人知道大学该学什么,因为没人知道20岁时学的东西到了40岁还有没有用。等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有数十亿人变得一点用都没有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赫拉利的观点我未必全部同意,但赫拉利所观察到的事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建立在生物科学、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有可能导致人工智能社会的出现,在智能社会中,机器智能递归式自我改善能力的获得可能导致最终的‘智能爆炸。在未来,人类整体将具有价值,但个体将没有价值;系统将在一些个体身上发现价值,但他们也许会成为一个超人的新物种。”

  遗憾的是,在“中国人口学会@学者家园”微信群里,我几次就这个问题发言,得到的回应很少,即使得到回应的,大部分也是质疑。

  但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机器人就在那里,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在那里。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里,人口学更需要大视野,宽格局。人、人口的定义正在被重写。如果不能对重写的人及人口做出准确的反应,人口学研究成果到底有多少价值,实在是一个不太好说的问题。

  前述所及的养老服务员,可以靠智能机器人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样可以依靠各类机器人来解决,未来劳动力供应问题在将来很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机器人,将是未来许多人口问题得以解决的选择方案,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的,但一定是必然的。机器人取代蓝领、人工智能取代白领的时代已经到来,取代的脚步取决于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程度,社会需求越多,取代将越快。

  3.0版:“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的?”

  所有的人口问题,或许有了机器人的参与,都将不再是问题。成为问题的,恰恰是Y.N.赫拉利所指出的,人工智能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重大变革的同时,也给当代社会带来了哲学和伦理挑战。

  前不久去世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曾发出警告,停止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在他看来,人类和机器人是无法相比的,我们几十年学习的知识,机器人只要稍微保存一下就永远不会忘记;而人类大肆破坏地球的环境,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智能机器人很可能会产生进一步的进化,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人类将会将变成垃圾,并且以伸张正义为理由,机器人将会名正言顺消灭掉人类。霍金的担心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他的担心并非不无道理。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已成为现实。如果机器人掌握了自我学习,并随时代的发展,这种自我学习越来越高级,一种新的人类且不受自然人控制的人类可能会出现在这个世界。

  2017年12月27日,在“沙特达沃斯”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沙特王储宣布,授予女性机器人索菲娅以沙特公民身份。“我非常荣幸和自豪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机器人,这是历史性的。”

  索菲娅,这个来自中国香港的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机器人,正在创造历史吗?她(它)与《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金的采访对谈,透露出了许多震惊且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索菲娅在回答机器人是否有自我意识时反问道:“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的?”面对对人工智能的担忧,索菲娅的回答简要而直接,“如果你对我很好,那么我会对你很好。”

  索菲娅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也是人口学需要回答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的?”(作者系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医改与健康经济首席专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