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8311
燕巧

  

  

  从成都去战旗村,即使从犀浦出发,也至少有35公里,但意外的是,这么远的地方,地图上显示有公交,只需一小时。

  周一早晨10点,战旗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前人声鼎沸,讲解员李立菊拿了一个小音箱出去,发现人有点多,又回来提了个大音响出去。李立菊说,2月以来,村里一天最多曾接待50个来参观的团。

  党群服务中心的展板上,展示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战旗村的照片,照片上引导总书记参观的人正是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在他的带领下,战旗村敲响了全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

  “战旗飘飘,名副其实。”战旗村,这个村从53年前建村的命名开始,便孕育和张扬着一种勇猛精进、敢为人先的气概,而这种气概,正是40年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宏大乐章中,最激越人心的音符。

  一马当先展战旗

  “战旗村以前是属于金星三大队,1965年金星大队开始分家,刚分家的时候,战旗村只有3间猪棚、1个文件柜、3把椅子和700元债务,除了土地,战旗村一无所有。因为村里人肯干,‘晴天大干,雨天坚持干,所以叫战旗村。”高德敏说。

  改革开放之初,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战旗村也走上了家庭联产承包的道路。但不一样的是,战旗人干得更多一些,眼界更远一些。

  “当时,村上负责去银行贷款,生产队筹集材料,村民出工出劳,奋战了120天,把村上一个旧土窑,改建成了机砖厂,每天可以出砖1到2万匹。”1979年,战旗村创办了第一家村集体企业——机砖厂。战旗村第七任村支书李世立那年才27岁,也投身到砖厂建设中。

  当时机砖在市场上畅销,集体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接下来,战旗村以滚雪球的方式,又陆续办起了战旗酒厂、预制厂、复合肥料厂、面粉厂等,最多的时候总共创办了12家村集体企业。集体企业蓬勃的发展让周围的村子羡慕不已。

  1992年春,邓小平在深圳发表讲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十五大后,全国多地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浪潮。战旗村被列为郫县村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村,1994年,先锋第一机砖厂等5家企业通过改制,走上了股份合作制道路。但到了1997年左右,由于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以及改制并不彻底,企业经济效益开始下滑。

  “土地集中”带来的变革

  变革,总是源自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是过得去,更要过得好。战旗人骨子里有一种争先的劲,面对发展的瓶颈,经过一段沉寂期后,他们开始寻找新的路径。

  2002年,李世立担任战旗村第七任支部书记,高德敏担任战旗村村主任。两人先后到江苏华西村、山西皇城村等先进村进行考察学习。“我们到处去学,这看一点,那看一点,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战旗村自己的经验。”高德敏对本刊记者说。

  考察结束后,村里全面宣传“农业规模经营”的理念,准备以社为单位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租赁经营,但是,刚推行时,很多村民对此不理解,不愿意把个人土地划给村集体。李世立和高德敏不断疏通村民思想,战旗村局部地区实现了规模经营,农民收益明显提高。

  2005年,成都市开展城乡统筹——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认真思考战旗村未来的发展后,李世立觉得仅仅土地集中并不能解决战旗村的发展问题,还应该搞集中居住。2007年,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拆院并院的方式,战旗村整合节约出208亩建设用地,并将其挂钩到县城城区边使用,利用其预期收益向成都市小城投公司融资9800万元,用于土地整治以及新型社区建设。

  当时战旗村对集中居住的社区进行规划时,李世立坚持要每家每户配备车库。“当时一些村民认为没有车的话,车库没有用,我就认为有车一定要有车库,没有车可以放置杂物,不过后来大家都还是接受了。”在接受四川大学访谈时,李世立曾说。坚持“20年不落后”的原则,战旗村按照成都市小区建设的标准进行规划,所有的房子全部配置车库,所有的主卧都配独立卫生间,改变了村民长久以来卫生间不入屋的传统。除此之外,此次集中居住,村民也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周边配置了幼儿园、公交、超市。居住环境的改善,极大地增强了村庄的吸引力,2007年,战旗村被四川省授予“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称号。

  越是发展,越感受到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高德敏对本刊记者谈到,高中文凭的他在一众村两委里算文化水平高的,而那时的大学生,基本上也不往农村走。2005年下半年,郫县县政府准备搞一次大型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经过考察和争取,此次活动最终在战旗村落地。360多名大学生安排在村民家中,5天里,大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开展农民夜校、文艺表演,坝坝舞会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活动。大学生走后,有人建议李世立,觉得这个活动应该坚持下去,文化大院的想法应运而生,这就是战旗村现在的文化大院。

  高德敏说:“这次活动让农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让大学生认识到农村农民。”这次“高校+支部+农户”大学生进农家志愿服务活动,荣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12年来,战旗村每年都在继续这一活动。现在,在村里工作的不仅有大学生,还有清华的博士。

  敲响第一槌

  江水奔晝夜,春潮逐浪高。改革潮流,一浪还比一浪高。

  2010年,高德敏接过李世立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战旗村建村以来第八任村支书。高德敏当年竞选村支书的竞选宣言让全村人都印象深刻:“大家选我当村长,是大家的福气,大家不选我,是我的福气。”高德敏本身是战旗村的能人,有自己的工厂,不当村干部,他可以挣很多钱。但当村干部,要担当,而且累,因为战旗村的每一步,都要力争站立在改革的潮头。

  2011年,战旗村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进行了土地权属调整,确权颁证。确权后人均耕地1.137亩,村民利用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注入50万资金,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其中部分用于合作社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一部分出租给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形式种植蔬菜、苗木,剩余的900亩用于引进龙头企业。其中引进了榕珍菌业和妈妈农庄,不仅助推了战旗村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周边村大部分农民就业的难题。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5年2月27日,郫县被确定为全国33个县(市、区)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

  农村改革的历史一棒又传到了战旗村。同年7月,战旗村组建了郫县唐昌战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11年已完成的农村集体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基础上,全面清产核资、折股颁证。2015年9月7日这天,战旗村敲响了全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村资产管理公司以每亩52.5万元、总价700多万的价格,将一宗13.4亩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成功出让。战旗村集体资产一举突破2000万元。如今这块13.4亩的土地已经建成了战旗村的“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

  变革,基于持续不断的生动实践,呼应时代的发展号角。而今,曾经带领战旗村走向辉煌的那批乡镇企业已经退场,先锋第一机砖厂、郫县复合肥厂等在2014年下半年关闭。“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一定是生态优先。”高德敏对本刊记者说。现在正在着手建设战旗村自己的集体经济项目——乡村十八坊。而对战旗村的未来,高德敏的规划是“还要努力,不断努力,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走在前列,带领大家共同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记者手记

  我在去战旗村的路上,碰到的滴滴师傅正好是唐昌镇人,问起战旗村发展,他说从小到大,战旗村就是唐昌镇发展最好的村。

  在战旗村的时候,我在党群服务中心旁看到一家东北饺子店。店里正在包饺子的胡敏是吉林人,这两天来成都看望姑姑刘彦。刘彦今年65岁了,退休后就来成都给儿子带小孩,去年底,刘彦准备给自己买养老的房子,前后往战旗村跑了两月,最终买在了这里。今年2月,习总书记来到战旗村,刘彦看到来战旗村的人明显增多,4月就租了村委旁边老乡的车库,开了现在的饺子店。店里只有6张桌子,煮饺子的锅也只有一个小锅,一两饺子卖5元,但就这样,生意好的时候,刘彦一天也能卖1千多元。

  刘彦还打算在乡村十八坊开一个元宵店,年年全村聚在一起吃元宵已是战旗村的传统。7月,刘彦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移到了战旗村,从退休到现在已经近10年没过党组织生活的劉彦,现在也终于过上了党组织生活,“老党员发新芽,新鲜的血液加入到我的身体里来了。”刘彦说。

  战旗村是就地城镇化的典型范例,胡敏说她在战旗村的这几天,从没觉得这里是农村。现在战旗村吸引了好些刘彦这样的外来人。现任村支书高德敏说,战旗村人不奢望进城,而是一定要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什么是城乡融合发展,战旗村的回答充满底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