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李宁和自己创立的这家公司刻意保持距离,他不相信个人的力量,却笃信职业经理人制度,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聘用了三任CEO(首席执行官)。在经历了节节败退之后,李宁不得不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代理CEO,落入繁杂的事物之中。
时代巨变,追求自由的冠军归去来。他也没有豁免权。
生意不好做了
2018年7月28日,55岁的李宁起了个大早赶到鸟巢。一晃十年已过。眼前巨大的场馆空空荡荡。比起白天,他更熟悉鸟巢的夜。十年前,他曾每天在这里训练到天明。直到2008年8月8日夜里的荣耀,把18岁的李宁公司推向了最高点。对手的反应,最能说明此事的强烈程度——李宁刚点完火,北京奥运最大的赞助商阿迪达斯就去国际奥组委、中国奥组委投诉了,当时安踏一位高管还给阿迪达斯的市场总监发去短信:“你是不是得跳楼了?”
更直接的回馈是市场的反应。2009年,李宁公司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上涨23.3%,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越了阿迪达斯。
在2008年奥运会的刺激下,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都带有一种盲目的热情投入生产。2010年初,整体供大于求,行业颓势已十分明显。阿迪達斯等国际品牌对市场更敏感,很快开始打折,但李宁还在大量生产。
2010年,李宁业绩发生断崖式下跌。尤其是2008年之后,公司选择性放弃对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的争夺。这后来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二任CEO张志勇任内错误的决策之一。它不仅意味着李宁失去了一个趁胜追击的机会,还意外地养大了对手——安踏。这一错位决策的后果是,安踏拿到了战略合作伙伴资格,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
挫折没有就此结束,对李宁公司来说,触动更大的是2013年,安踏以高出他们一倍的价格,拿下了国家体操队的赞助权,而体操队是李宁的“娘家”。
没人知道这次对李宁的冲击有多大。李宁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没有大开大阖的情绪。他对此事最严重的表达,也不过是,“有一点难受”,他说他现在不能常去体操队了,为了避嫌。
但李宁的一位同学曾在某个场合听见过他的感慨:“现在做企业不能再靠经验、感觉和关系了,企业要发展,必将会碰到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所以我们也必须很职业。”
个中况味,里面蕴含的人情,商业,潮起潮落,残酷,也许只有李宁才知道这感受有多复杂。
临危回归
2014年11月中旬,香港九龙旺角亚皆老街朗豪坊大楼45层,视野开阔,窗外是平静的维多利亚港,但无人有心情远眺。
会议室内,正紧急召开董事会。这一天,51岁的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在离开具体管理职位16年后,再次被推到前台——眼下正是公司的危急时刻。李宁公司已连亏3年,亏掉了31个亿。李宁面容平静,但股东们的心情不太好。公司元老们早就坐不住了,纷纷跑到李宁家里,劝他出山做CEO。
多年来,李宁都被公司上下视作一个吉祥物式的存在。他更像遥远而模糊的精神象征。他出现的形式是园区内“李宁交叉”的雕塑、年会舞台上那个遥远的身影,和每个新年一封加油鼓劲的员工内部信。一位离职员工举了个例子:2011年他曾为李宁安排过一次采访,地点就在公司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结果李宁进去想开灯,却弄不清楚哪个开关控制哪个灯。
从20年前,李宁就开始与公司的日常管理脱离。1998年,李宁到北大上学,把公司交给CEO。2004年公司在港股上市,他更是把家搬到香港,陪伴一对子女在那里上学。他只参加一年四次的董事会,每两个月和CEO见一次面,CEO以下的管理层,李宁更不干涉。
在公司遇有重大决策时,李宁会出现,但他不一定拿主意。最著名的故事是,2010年夏天,公司决策层决定换标。他们要换一个更锋利、时尚的提案。但出席了提案会的李宁并不显露喜恶,只推说腰痛复发,问他们:“我能不能不选?”
曾给李宁授课的北大教授王亚非觉得,可能他本身也并不适合做CEO:“李宁个性比较朴实,其实某种意义上并不适合经商,你能想象他去追债的样子吗?”
但今时不同往日,在危急时刻,如果公司的创始人都不出来,还有谁能救公司?
李宁只好硬着头皮,接了。
忙中求自由
即使已经回归公司3年半了,李宁脸上仍有一种疏离感。
7月18日,是李宁公司与代言人、美国NBA球星德怀恩·韦德续约的日子。在发布会现场,照相机停止拍摄的时刻,站在台上的李宁收敛笑容,两只手局促地晃来晃去。他穿了一款公司今年最热的、找黄牛加价才能买到的“悟道”球鞋,却搭了一条过长的卡其色长裤,鞋子被遮得严严实实。
副总裁洪玉儒对他这种穿衣风格早已习惯。2014年李宁回归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是洪玉儒帮忙挑的衣服。“我要他穿什么衣服,穿什么裤子。他那裤子,哎哟喂,我说你得这么穿大哥,‘咔咔咔把他裤腿给挽上了,再把那个鞋绳拽下来。”
李宁不是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创始人。即使已经回归,他也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我并不想做一个CEO,我是想做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或者创业者。”他打了一个比喻,2014年回归之前,公司对他来说可能有两米高,但其他的事情,可能也有一米九。
但公司深陷泥潭,资金链几近断裂,有些事情他不得不事必躬亲。
即使肠胃不好时,也得和经销商一起喝酒;开始注重产品,愿意听十几岁孩子说关于篮球鞋的感受;关于公司治理的理念也在变化。曾经,他笃信职业经理人,把家族成员全部请了出去。但这次,他不仅对学金融的侄子委以重任,还唤回了一些离职的公司元老回到重要岗位。
时至今日,他不得不否认当年自己坚持的东西,也在总结自己过去20多年的发展。站在台上作报告的李宁,无论是否愿意,现在都是那个创业近30年、中国本土最知名的体育用品公司的实际管理者。
尽管运动员这个标签已经离开李宁多年,但他仍怀念当年在国家队时的自在。那时,每逢大赛前夜,他都会独自去爬长城,因为这能增强他的使命感。现在这对他来说已经太奢侈了。侄子李麒麟注意到一个细节,李宁常常在会议的间隙站在写字台边练字。时间只有10分钟,他就只想偷走10分钟的宁静与自由。(据《人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