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走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创意城市的道路上,成都大学菁蓉学院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创新园区、创意学区、创业高地正在形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继续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方略。据11月四川省人社厅新闻发布会消息,《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四川省第一部关于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是对未来的布局谋篇,也是建立在类似成都大学菁蓉学院这样的“先行先试”范本之上。
从“创业基因”到菁蓉学院
“在今年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全校共提交了2000多个创业计划书,平均下来每个宿舍有一个。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成都大学创业孵化器CC空间入驻团队、DC-SPACE项目负责人黎浩峰说,“成都大学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
“在成都大学,创业与教学科研并不相悖。”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副教授万国自称“老创客”,2015年菁蓉学院成立后,“老创客”找到了自己的“根据地”,成了学院常设创业导师。在菁蓉学院的平台上,万国和他的团队与成都浴室柜行业协会协作建设了浴室柜研发中心。和传统研发中心不同,这个研发中心是一个融教学和创意产品研发的孵化平台。
成都大学四十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创业史。2014年,成都大学开启了“第三次创业”的大幕,目标直指“国内知名城市型综合大学”。“应用型人才、服务成都发展、知名城市型综合大学”,这是成都大学的现实价值取向。
无独有偶,在成都大学推动“第三次创业”的元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夏季论坛上发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随后国务院和各部委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创新创业热潮在全国蓬勃兴起。2015年2月,以“创业天府”的名义,“菁蓉汇”正式出发。2015年3月,菁蓉学院作為“省内第一个实体创业学院”亮相。
校史的积淀和政策的风口,不仅构成了这所大学涌向未来的河床,而且也形成了主动拥抱“创新创业”时代的土壤。成都大学菁蓉学院推动创新创业的模式和故事,必须放置于这些特定的条件下讲述。
高校创新创业的三个时代
菁蓉学院成立后,第一个计划就是“塔式创业人才计划”,即万名学生创业教育、千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百名大学生创业引领教育。这个计划体现了目前被业界广泛认同的“进阶版本”。
“意识苏醒的1.0时代”。它强调大学创业启蒙教育,也是大学教育功能的体现。“万人”是这个计划的“塔基”,它决定着菁蓉学院的教育唤醒功能。按照这个逻辑,成都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必修课,全部学生获得了“双创启蒙教育”。成立了300余个学生“双创小团队”,学生创业意识得到了充分唤醒。
“付诸行动的2.0时代”。它强调大学对创业行动的鼓舞和培育。菁蓉学院从“千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出发,成立了校内孵化器CC众创空间。CC众创空间先后举办了“创客校园行”和“创业天府·菁蓉汇”等常态化品牌活动,培育3000余个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获得意向性投资超过亿元。2016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发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成都大学CC众创空间榜上有名。
“准市场化的3.0时代”。它是强调创业项目规范运行的时代。为了推动创业项目的持续,菁蓉学院实施了“行业导师+专业导师”计划,为创业者匹配了各领域、各行业高水平导师300余名。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大圣归来》执行制片人胡明一等名列其中。“双导师”的出现,实现了创业教育到创新教育“全链条式”孵化,使创业者在准市场化的环境下走向蓝海。
从1.0时代到3.0时代,其理论基础仍停留在“大学的围墙之内”。但是,残酷的市场竞争表明,停留在孵化器的概念并不足以为创业者换来牛奶和面包。“成功当然可惜,失败亦不可耻。最重要的是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离开CC众创空间后,创业者张冲选择了进入企业做产品经理,回顾创业的路,他仍有些喟叹,“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创业走向成功是再好不过了”。
值得肯定的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菁蓉学院在客观上成为了“价值输出者”。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准备探索推动创业教育的时候,成都大学成为一个参照案例。今年10月,江汉大学正式成立了创业学院,其创设框架和结构,多少建立在去年对CC众创空间的深入考察之上。
走向“创意学区”新进阶
如果将菁蓉学院看成一个创业项目,那么从风险投资的角度讲,经历了两年多耕耘的菁蓉学院已经度过了“种子轮”和“天使轮”,至少进入到了A轮融资阶段。A轮融资的主要特征,是“前景高于钱景”,必须建立在政策风口的对标之上。
如前文所述,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大学,成都大学的创新创业工作其实“很考匠心”。一般而言,自然学科院校在“双创”领域更容易出成绩,例如在省内高校中,四川大学就以国家科技园开路,形成了“全球化”的双创模式,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则立足自然学科的“硬实力”,体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是说,现代高校体系下的“双创”工作只有一种践行模式;更不是说,现代市场文明仅仅依赖于技术本身的更新。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希冀,就更能增强我们对此的认识。
无论是新世纪之前的工业化时代,还是之后的互联网时代,中国创业者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创产品,并藉此获得市场话语权?第一个问题是所有创业者都必须回答的关乎“道”的问题:谁在创造产品?第二个问题则关于“术”,即如何通过潜在的学习,将原创优势无限放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建立文化自信和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也涵盖了“道”与“术”的指引。
创业来自创新,创新源自创意。这是成都大学菁蓉学院在具体实践中得出的现实答案。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依托成都、服务成都”,是成都大学的立校根基。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先后发布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和《成都市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显然给予了成都大学“道”的指引和支撑。
而菁蓉学院的制度、体制、机制,是“术”层面的问题。其任务是探究从中央到地方的“道”,如何在高校形成颇具特色而接地气的践行落地方式。例如菁蓉学院在省内率先开设“创意经济”创新创业专业,创业实训占总课时量的63%,授课教师80%来源于行业导师,实现从创意到创业的全链条化培养,也孵化出了龙图游戏VR和晨阳拉启传媒这样颇受市场青睐的文创产品。
在迈向4.0时代的节点,菁蓉学院CC众创空间接连举办了成都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大学生创意大赛,这被行业人士赞誉为一次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试水”。
可以预见的是,以成都大学文创领域的优势和近年来菁蓉学院的积累,在成都走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创意城市的道路上,一个全新的创新园区、创意学区、创业高地正在形成。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