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亚人看起来总比同龄的欧美人显年轻?为什么中国女星的皱纹出现得晚?黄种人的皮肤更不容易衰老吗?
如果不是高圆圆,某论坛最近的女神大赛可能让人以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女性怀旧盘点。
从128名东亚知名大美女中胜出的8位,除了高圆圆37岁,其他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上。虽然网友们选的是各自心目中女神最美的模样,冠军邱淑贞的近照依然看不出已经49岁。
与俄罗斯大妈和美国老阿姨相比,亚洲女性的年龄变化看起来更加从容和优雅。40多岁隐约还有20岁的模样,而西方美女,过了保鲜期后,就会迅速衰老。
东亚女性为什么会老得比较慢?
胖臉最抗老
和欧美人比起来,脸上不容易长皱纹可能是亚洲人不容易显老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者在光照、气候都比较相似的中国苏州与法国贝桑松各找了160名妇女,她们的年龄分布在20-60岁之间。结果发现,在30-50岁的各个年龄组内,中国女性脸上的皱纹都要少于法国女性。
一半以上的法国女性不到30岁就开始有鱼尾纹,随后是眉间纹,到了40-50岁,几乎所有法国女性口周的皱纹都长出来了。
中国女性出现皱纹的顺序类似,但时间上大概推迟了10年。30-40岁的中国女性,仍有一半左右并未出现明显的鱼尾纹,而在40-50岁的中国女性中,仅有1/4的人口周皱纹比较明显。
一张白白胖胖的脸,是最扛老的。虽然现在的网红们都铆足了劲瘦脸,但是不得不承认:人们嗤之以鼻的“包子脸”“婴儿肥”才是真正的抗衰老神器。
在大家的印象中,肉嘟嘟的娃娃脸是因为有胶原蛋白,而不是肉。但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恰恰就是不折不扣的脂肪。胶原蛋白是皮肤中的重要成分,主要位于真皮层,但真皮层的厚度通常只有1mm-2mm,而让人显得肉嘟嘟的,是皮下的脂肪组织,它的厚度能够达到10mm左右。
人到中年的面部衰老,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流失。30岁之后,面部的皮下脂肪开始流失,就像一个充饱气的气球放在那里,气慢慢地跑出来,表皮就会出现干瘪和皱纹,而那些一开始充得最鼓的气球,则能抵御更长的时间。
至于为什么东亚人脸上的肉更多,这主要和不同人种面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不同有关。
尽管在50岁之前,东亚的女性能够优雅从容地慢慢老去。但时光是公平的,这种幸运只能持续到50岁。在50岁后,东亚女性不得不面临一个比皱纹更加棘手的问题——下垂。下垂会使得50岁的以后的东亚人加速衰老,脸部迅速走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两颊有肉的衰老会让人显得慈祥而非刻薄。
欧美人年纪大了也会下垂,但是通常不会来得这么迅速而猛烈。东亚人面部骨架比较平面,脸拉得太宽,年纪大了之后,骨骼和肌肉的支撑不足,脸上的肉受到重力作用挂不住了,更容易出现下垂。
由于衰老的方式不同,应对衰老的整形美容方法在欧洲和东亚也不尽相同。欧美人常用的套路是打针,而东方人的套路是拉皮。
打针就是注射脂肪、胶原蛋白、玻尿酸等填充材料,相当于给气球充气。好莱坞上了年纪的女星基本都离不开玻尿酸,这可以弥补她们面部脂肪的先天不足,使她们看起来不会像一个干瘪的气球。2015年,全世界有1/5的玻尿酸都是被美国人用掉的。
不过这种方法对于天生肉脸的亚洲人来说,效果并不明显。亚洲女性皱纹来得晚,但是来势更凶,面对面部的整体下垂,打针没用,只能祭出大杀器——拉皮。
传统的拉皮原理是裁减掉边缘多余的皮肤,用皮肤把掉下去的肉整体兜起来。但是这种拉皮手术维持的时间较短,效果不甚理想。
一白遮百丑
除了脸上肉更多,东亚女性对抗衰老的优势还体现在她们更为白皙的肤色上。这既是进化的恩赐,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
皮肤中的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角质层,从而避免皮肤损伤甚至皮肤癌,是人体天然的“防晒剂”。人类肤色分布与纬度呈现出高度相关。从赤道向两极,呈现出越来越浅的趋势。非洲人肤色最深,印度人次之,然后是东亚人,北欧和北美人皮肤最白皙。
随着自由迁徙越来越便利,天生白皙的人一旦出现在低纬度阳光辐照强烈区,就会面临光老化和皮肤癌的风险。
皮肤老化分为内源性老化和外源性老化两种。其中光照是导致皮肤外源性老化最重要的因素。由于长期和反复的紫外线照射,真皮胶原纤维减少,弹性纤维变性及异常沉积,表现为皮肤粗糙、皱纹、色素斑、毛孔粗大、皮肤暗哑等。
没有大量黑色素保护的东亚女性,从理论上来说,和欧美女性一样面临较高的光老化风险。但是,偏好以白为美的社会文化,大大延缓了东亚女性的衰老进程。
对白皮肤的偏好是阶级优越感的产物。
《诗经》的《硕人》是一首描述贵族女性出嫁的诗,其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因为有钱人家可以不用在日光下劳作,因此肤白能体现上层阶级的身份。
为了看起来更白,古人还发明了最早的“纯天然”化妆品。例如,沉淀米汁,置于阳光下曝晒,制成洁白细腻的粉末,用来敷面。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
直到现在,在东亚地区,美白依然是女性最重要的护肤需求。很多国际大牌都推出过专门针对东亚女性的美白产品。口服“美白丸”乃至违禁地注射“美白针”类产品,只在东亚地区流行。
东亚女性也有世界上最严格齐全的防晒装备。从初级版的遮阳伞,到进阶版的防晒衣,再到殿堂级别的“脸基尼”,是入夏后东半球最亮丽的风景线。
西方也曾以白色皮肤为美。基督教中的天使,也是以白色翅膀的形象出现。工业革命之后,这种审美倾向逐渐发生了偏移:工人劳动大部分都转入室内,上层阶级为了显示自己有闲暇去热带度假,转而追求被阳光亲吻过的小麦色皮肤。
对阳光偏好差异的后果显而易见: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阳光充足,人们热爱户外运动,皮肤癌发病率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二。在美国,皮肤癌也是所有癌症类型中占比最高的一种。
“脸胖”和“肤白”,是东亚女性对抗衰老的先天优势。另外,针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发现,除了暴露在阳光下时间长的人更显老之外,有长期吸烟史的人,身体过瘦的人都会更显老。甚至相比已婚的人,单身的人也可能看起来更显老。(据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