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知识付费,下一站春天?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3342
郭剑夫

  知识经济的一池静水又被搅动了。

  你可以向王思聪问“你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向郎咸平问“中国的股市现在可以抄底吗”,向章子怡问“与汪峰的婚姻状况”……这些普通人平时难以触及的人物如今均可以在线接受提问,并得到他们的真人语音回答。前提是——你得付费。

  一年多以来,知识创业在共享概念的热潮中迎来了新的风口。知乎Live、分答、豆瓣时间、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FM……各类基于“付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悄然升温,各行各业的知识达人们纷纷站上了知识变现的前台。知识付费模式似乎进入了一波变现收割期,就连马化腾都急得要加快推进公众号的收费体系。“再不努力赚钱,可能连公众号也看不起了。”网友调侃的背后,是知识付费掀起的又一场互联网经济狂欢。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内容创业者加入知识付费行列之中,失败与成功的案例数量不相伯仲,知识付费的唱衰与追捧并存,下一站,是泡沫还是春天?

  知识多少钱一斤?

  2016年5月,国内首个付费语音问答APP——“分答”上线。通过这个APP,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

  不久前,有网友在分答上花5000元向王思聪讨教识人方法,不想对方只是淡淡地丟下一句“熟能生巧”,便深藏功与名。然而,接下来十几天,该问答开始大量传播,截至2017年4月10日,一共吸引了19万人围观。按照相关收入分成规则,王思聪和提问者均可收入8万多元。

  在其入股的分答上,王思聪曾以3000元提问标价,回答了网友的32个问题。内容涵盖投资理念、择偶条件甚至大尺度的生活隐私,为王思聪带来了23.8万元收入。此外,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演员章子怡、主持人张泉灵,以及作家蒋方舟也玩起了付费问答,不少网友更是通过付费,借机跟明星一对一网聊。

  随着明星效应的带动,微博问答、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一些大V的定价和回答频率也有所提高。

  新浪微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25日,微博问答上线百天,累计已有近10万用户提问过,覆盖了47个大V。在微博问答上,罗永浩的定价由500元涨到2000元,王思聪的价格更是直接飙升到了上限1万元。李开复在知乎Live进行创业解答,得到了众多知乎网友的追捧,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刚开放便一售而空。

  然而,相比于明星的红火,付费问答平台上的专家并不风光。在分答,不少认证为食品科学博士、高考志愿规划专家、心理学博士等专家,其问题价格在10元到30多元之间,但向他们付费提问的网友却少之又少。

  曾做过付费解答的互联网评论家丁道师曾遇过“腾讯、阿里谁更强”“刘强东如何追到奶茶妹”等问题。“网友追求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丁道师认为,付费问答所提供的碎片化的知识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所以,这种看似是知识变现模式,其实是人气变现。

  知乎网友“rly438”直言不讳,“知识多少钱一斤?那些线下专家博士又不能把名气转换到线上,网友关注的当然是那些大V、明星。”

  知识需要演绎

  在许多付费平台变成“知识噱头、网红实体”的时候,一些平台开启了后发制人的模式,开始回归内容。

  今年1月,“豆瓣时间”推出了首期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网友花一元钱即可以听一堂课。这个专栏是诗人北岛邀请西川、刘文飞、欧阳江河等16位著名中国诗人、诗歌译者和专家共同打造的。“诗歌课让我在并无诗意的现实生活中寻到一丝诗意的慰藉”。有读者听后反映说,这是一种崭新的付费阅读形式。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使文化食粮传播如虎添翼,也物超所值。

  或许,对于那些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当下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唾手可得;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冗余。

  天使投资人李笑来有个论断,未来10-15年,内容创作者的价值一定会被高估。他说:“如果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帮助用户从各种资料中,找到答案,并加工成更易理解和使用的形式呢?可能每个人只需要花费20分钟以内的时间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以关于知识类产品的一个机会是,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似乎需要一个叫做“知识演绎者”的职业,去补充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鸿沟。

  在黑龙江边境小城宝清县,县城每50人中就有3人下载了一款叫樊登读书会的APP。这个APP专门为那些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提供精读服务,只要花365元就能在一年里获得50本推荐图书以文字解读、视音频讲解等形式的精读内容。

  作为全国最大的付费阅读社群,樊登读书会成立不到3年就拥有了60万余人付费会员。“新媒体形态下的付费阅读,与过去人们花钱买一本优质畅销书,在心理模式上并无二致。只不过通过我们的归纳演绎,付费的内容介质从纸质变成了手机阅读、有声书,他们可以在开车途中、开会间隙、搭乘交通工具时等各种碎片时间内完成对这些内容的消化。”樊登读书会CEO郭俊杰直言成功秘诀。

  像宝清县这样地理位置偏远,手机信号相当不好的地域,为什么也那么多人付费读书呢?郭俊杰认为,移动支付工具在线上线下的持续渗透,使得移动支付方式变得便捷,这是知识付费在移动端爆发的基础。

  得益于技术的助推,知识分享领域的商业模式也变得立体多维。以知乎为例,去年5月,知乎Live上线,以实时问答形式为用户搭建知识分享的桥梁;7月到8月,陆续上线“专栏打赏”和针对用户回答的“付费授权功能”;9月推出“知乎书店”功能,将知乎电子书纳入知乎的变现体系中去……至此,知乎“以知识为商品的交易平台”已基本成型。

  “付费要成为知识的新过滤器,作为知识演绎者,我们要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知乎CEO周源的一句评论,点破了知识付费的关键原因。他说,“平衡质量与速度最重要的考量,是要让知识分享真正对用户持续产生价值,这是知识变现是否拥有远大前途的衡量标准,也是避免其成为下一个爆红又陨落产品的不二途径。”

  “知识优先”还是“用户优先”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为了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而付出代价。然而,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会像今天这样,大家会以如此快捷、直接,甚至夸张的方式消费或是变现知识。当知识彻底变成了产品,知识本身会改变吗?

  正如上文所说,当下人们对付费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个碎片阅读时代,一点点有深度的“硬内容”就会被多数人视为不够“接地气”,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干货”。

  这种阅读习惯其实早在自媒体领域中蔓延开来:头条推荐中,满屏的“一分钟了解XX”“七天改变XXX”“八个习惯让你XXXX”……10年前路边书摊上的标题,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互联网上。又比如樊登读书会的用户很多是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所以他们将选读的书籍主要界定为这三类:家庭、事业和心理。

  知识变产品的同时,殊不知,产品也反过来改变着知识本身。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3.6%的受访者支持为知识付费,73.9%的受访者会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的答案而付费。周源、郭俊杰也都认为,未来知识付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制约发展的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知识变现的评估体系究竟是偏向“知识优先”,还是“用户优先”?

  若是偏向知识优先,或许移动互联网多年来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会出现转机。就像阅读书籍一样,成系统的知识,会通过更加立体、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在面前,视频也好,音频也好,重新建立知识结构,就像知乎所设想的一样,变成“知乎书店”,进入更高层级。

  若是偏向用户优先,那么知识本身不仅无法结构化,还有可能因为用户的兴趣使然,被过分包装,变得更加哗众取宠、猎奇浮夸,但外强中干。毕竟,研究用户行为早已成为一门学问,要讨好用户,总有一套体系能“套牢用户”。

  资本出场、技术助推、商业模式成熟,知识付费已成为下一个风口,但愿知识变现能唤醒国人新一轮的学习热情,而不是新一批段子手娱乐至死下的互联网泡沫经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