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跟美式大农业挥手说拜拜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2535
余婷

  在很多生态农业专家眼中,被许多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农民所羡慕的美国大规模工业化农业实际已经走上了绝路

  34岁的美国“80后”斯蒂芬·柯彻诺尔是个“老饕”。他上大学时就爱上了烹饪,但是在“做”和“吃”的过程中,他发现只有最新鲜的食材才能做出真正的美味佳肴。于是他开始学习种菜,以实现“食物里程”的最小化。如今,柯彻诺尔在科罗拉多州租了一个小农场种果蔬,成了他们家近百年来的“第一代农民”。

  上世纪,美国农业逐步演变成“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田地日趋向万亩以上的大农场集中,耕种高度依赖机械、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食物经常运到几千公里外消费。但如今,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种种弊端日渐显现,像柯彻诺尔这样的新一代“生态农民”开始出现。

  敞开大门的“艾米农场”

  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安大略市郊,有一座小型生态农场的样板——“艾米的农场”。64岁的兰迪和他30多岁的女儿艾米两个人,经营着大约60亩地,养了几十只牛、马、猪、羊等牲畜和100多只鸡、鸭、鹅等家禽,十几亩菜地里种了几十种果蔬,还种了几十棵桃、李、橘子等果树。

  “艾米的农场”最大的特色就是“四个随便”:门随便进、活儿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

  周一至周六,“艾米的农场”敞开大门,欢迎任何人来参观或劳动。人们可以在这个农场随便进出,随便溜达,没人管。地里的农活儿也是愿意劳动的就随便干。事实上,农场的活儿主要是志愿者在干,因为兰迪和艾米根本忙不过来。农场的志愿者多的时候有100多人,有人甚至开车80多公里来干农活儿。

  菜园里时不时有某种蔬菜可以供人们随便采摘,不要钱。小菜店里的果蔬、蛋类、冰箱里的肉类,还有农场加工的奶酪、果酱等标着价格,旁边放一个盒子,谁买东西就自己把钱搁在盒子里,自己找零钱,也可以用旁边的移动刷卡机自己刷卡。

  这一切听上去太理想化了,但是在美国西部的这个平静的郊区小农场,这就是现实。从农场创办以来,已经接待了附近城市的30多万中小学生参观,自己随便溜达进来参观的“散客”则不计其数。兰迪说,他们“敞开大门”的做法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务农经历,兰迪后悔以前曾用不可持续的方式经营养牛场,比如在小牛一出生时就把它与母牛分开,给小牛喂奶粉,好把母牛的奶拿去卖。兰迪认为,不可持续的经营方式是养牛场后来破产的根本原因。现在,他们的农场基本使用人力,以节约能源;采用滴灌系统,以节约水资源;从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避免破坏土壤里的微生物。

  在以大规模工业化农业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像“艾米的农场”这样的小规模、精耕细作、多样化经营的农场才是未来农业的理想模式。

  大农业走入死胡同

  “食物里程”是近年来西方环保主义者非常爱用的一个新词。它是指食物从生产者手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距离。在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生产方式的美国,食物的平均里程是2080公里至3200公里。这意味着一种食物从地里到消费者手中时往往已经消耗了大量石化能源,并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有统计显示,在美国,为了生产含有1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大约平均需要含有10卡路里能量的石化能源。因此很多专家为这种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前景发愁——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必须逐渐以小型、多样化经营的生态农场替代大规模工业化农场。据美国食品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的农业经济学家彼得·罗塞特等分析,小型多样化生态农场的单位面积产出是大型工业化农场的2至10倍,并且更有利于保护土壤、地下水、生物多样性和周围社区生活——这样更环保更可持续。

  那么为什么小型农场的单位面积产出更高,美国却还在采取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生产方式呢?罗塞特解释说:“如果每英亩(约合6亩)田地的净收益为50美元,一个拥有5000亩土地的农场主就可以获得25万美元净收益。扩大经营面积可以使大规模工业化农场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然而,在经济上获利的同时,大规模工业化农业却面临着环境的考验。人们是否应该冒着消耗石化能源、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风险使用机械、化肥、农药来生产我们的食物?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如今的美国,懂得使用可持续的方式生产食物的农民越来越少。为了便于种植和获得更大效益,美国的农场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面积达3000亩,很多农场的种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很多小农场竞争不过大农场,最终土地被吞并。与此同时,在美国的主要农业产区,几百上千万亩农田连成片,看不到一个村庄,乡村文明已经消亡。

  在很多生态农业专家眼中,被许多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农民所羡慕的美国大规模工业化农业实际已经走上了绝路。

  “饕客”引发的农业革命

  农村是人的生活与自然联系最紧密的地方,而城镇化却无意间阻断了这样的联系。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美国人开始主动建设小型农场,并通过这些农场重建城市人与自然的联系。

  爱丽丝·沃特斯是美国“饕客”中的“女神”。她凭着本地生产的新鲜有机食材开创了“加州菜系”,并在五花八门的移民“泊来”口味中独领风骚。

  然而,可能使爱丽丝·沃特斯载入史册的不是她的菜谱,而是她发起的“学校菜园”运动。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有一块几亩地的小菜园,供学生们参观学习,了解食物的来历。

  最令人震撼的小型农场当属位于纽约曼哈顿岛南端炮台公园的菜地。这块几百平方米的菜地开辟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岛上。看到在摩天楼群南边向着阳光快乐生长的小萝卜、圆白菜、茄子等,很多人心里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在世界经济的心脏,还为生态农业留着这一小片空间!”

  “小型农场能够及时为超市提供当天最新鲜的有机蔬菜,这是以往机械化大农业无法做到的。”罗塞特表示。

  “吃的是西红柿,嘴里的味道却不是西红柿真正的味道。”正如兰迪所说,很多美国人真的一辈子也没有吃过从地里刚刚采摘的有机蔬菜,也根本不知道刚摘的有机西红柿到底和自己每天吃的从超市买来的非有机西红柿味道有什么不同。

  这听起来有点悲哀,但好在许多美国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生态农业的重要。像柯彻诺尔、兰迪、沃特斯这些“饕客”正在发起一场改变世界的革命——让“小而美”成为美国生态农业的新代名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