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馒头回娘家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过年送礼仍旧以食物为主。那个年代过年走亲戚,女人们回娘家,挎一篮馒头就去了。送别的东西,一来没有,二来也不实用。很多时候,你带去的馒头就是招待你的食物,家里来客人了,热几个馒头就算是招待了。
三件宝才算“铁”
这是一个没有了年的时代,没有春联鞭炮,没有年货糕点,甚至连假期都取消了。农村里,人们大年初一还在上工,过“革命化的春节”,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春节礼品了。但是礼品本身仍旧存在,比如结婚,最常见的礼品是毛巾、瓷茶缸、红袖标之类的,这些东西上面都印着红星,还有“抓革命、促生产”等字样。
烟酒从来不分家
这个时代,食物已经不再是稀缺品,礼品开始逐渐变得五花八门。有各种外贸服装以及从香港、广州进入内地的新鲜玩意儿,像电子表、吹风机等小家电之类的,都是很时尚的礼物。不过最主要的礼物还是烟酒,一瓶酒、一条烟,气派又显身份。
数码不够再送卡
如今,送礼是一个讲究“品位”的年代,那些赤裸裸地表现出“我很贵”的礼品,逐渐不再被人们青睐,更多别具一格的产品进入礼品市场,比如苹果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此外,书画作品、瓷器、玉器等也成为新宠,虽然不必是古董,但也显出了送礼者的用心。而羊年春晚上流行起来的网络红包,或许会成为未来新的送礼方式。
红宝书走遍天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是大锅饭时代,食物不再是过年礼品中的一员,《毛泽东选集》是当时最珍贵的礼物。此外,《毛泽东语录》、《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也都是送人的好东西。这些书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拎点心走亲戚
改革开放以后,过年的传统重新恢复,送礼再次成为人们交往中重要的一环。不过那个年代物资仍旧匮乏,大部分人还是以送食物为主,红皮儿的点心,用麻纸一包,上面再加一张油面儿的红纸,印着福字,再用绳子捆起来;再后来,高档点的,有成盒的糕点,里面有桃酥、蛋糕。此外,拎一斤白糖、一包茶叶,也都是很好的礼物。
送礼就送养生品
进入新世纪,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继续上升,礼品自然也水涨船高,随同升值。一般的烟酒已经不足以出手了。各种保健品、家用电器进入礼品的行列,以脑白金、黄金搭档为代表的各种保健品成为送礼大潮中重要的一员。此外,一些奢侈品也成为春节礼物的一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