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文学火炬永远不熄。
这是我去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亲临现场亲耳聆听,受感动受鼓舞,联系我从事的神圣而庄严的文学事业,内心充盈的最强烈的体会。
习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的五个问题和对作家艺术家的四点希望,内容博大精深如长江黄河,又句句入心如涓涓细流,应该作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重要指引。
作为《红岩》和《重庆评论》的主编,我确实有些坐不住了。想干、应该干的事情很多,不能坐等,必须行动。勇当实干派、行动派,不当空想派和口头派。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文艺是党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期刊是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红岩》是拥有65周年光辉历程的党的文学阵地,是重庆唯一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重要的文化窗口,具有人文光芒的文学名片,拥有源远流长的广泛影响,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时期,发挥了作用,创造了辉煌。她无愧是“一张明亮的文学名片,一个纯净的文学阵地”。
以小说为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当芦笙吹响的时候》、《达吉和她的父亲》,也都拍成了脍炙人口的电影,进入了我国的文学史和电影史;新时期复刊以后,发表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双绣花鞋》改编的《在茫茫的夜色后面》,也都拍成了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还拍成两个电影版本,并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无疑,《红岩》是拥有几代读者并走入读者内心的一本杂志,也是几代作家珍视为精神家园的一本杂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现在的红岩人也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基业上积极进取,进一步挖掘《红岩》这个品牌的潜力,开拓进取,创办了《重庆评论》和 “红岩文学”微信公共平台。我们要下大功夫,使《红岩》持续把真正的好作品奉献给人民;《重庆评论》也要勇担文艺批评的职责,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有所作为。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习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是一个伟大的飞跃和发展。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习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这是嘱托,更是鼓舞。
文化自信,从我做起。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二
德行天下,文学无疆。
这是我近期,作一个文学讲座时,所拟的题目。
这句话很大,铺天盖地的大;也很重,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其实这句话,也是我学习习总书记两次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体会的表达,也可作为我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心声。
那么反其言之,文学无德,何以无疆?
德行天下,文学无疆。
文学无德,何以无疆?
这是目前文学界最为需要拷问的!思考的!
而我更愿将其作为一种自问自省,需身体力行作出回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习总书记的治国理论强调传统文化精髓,强调为官者应“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习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崇德养德,敬业尚艺,理当成为最起码的要求。
而在现实中,文学界乱象重生,问题很多,而突出问题出在做人上,出在做人的道德修养上,出在缺乏理想信念的定力上,也就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浮躁”,这是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
在现实中,现在很流行成天东跑西颠到处吸氧,到处采风,我觉得我们现在最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吸氧精神上的充氧。而采风我更注重采气,我更愿意把它叫做晒太阳采正气,采浩然正气。晒太阳可补钙,浩然正气可固精神固情怀。
精神上的吸氧和充氧,精神上的吐故纳新,是文学界首先应该解决的课题。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与以德治国,以德兴国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习总书记说“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優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没有伟大的灵魂,怎么会有伟大的作品。
习总书记希望我们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endprint
习总书记的讲话既语重心长,又指出问题。
如果在物质高速发展和被高度追逐的当下,物质欲望大肆膨胀,甚至滚滚铜臭充斥我们的空气,像毒一般浸入人的大脑,我们竟没有防范和抵御,反而利益熏心,像侏儒束手就擒,站立不起。人文道德的败坏沦丧使我们忘却了理想,原本应该挺拔的情操,矮了下去,不再成为人生的旗帜。能创造出高峰的作品吗?能创造出高原的作品吗?回答肯定是,不能。
苏轼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白居易写过“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既是家。”
有一种感觉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强烈,文学本身其实是丰饶的大地、沉稳的大地,适宜戒除浮躁,安放我们的身心!
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需要被点燃,需要被照亮。
我在《红岩》工作20多年,跟随《红岩》20多年,虽然有荆棘雷电,风雨兼程,但始终心定神稳,初心不改。
《红岩》如火炬,在我年轻的时候将我点燃,将我照亮,这种被点亮被照亮,就如十米之外有灯光,千米之外有灯塔,更远的地方有光芒。这种感觉非常好!因为,我看得到我的未来,看得到文学的未来。
《红岩》是棵大树!
这棵大树已有65年年轮,经过风雨雷电,依然顽强生长,抽枝开花结果,依然给人绿荫。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红岩》这棵文学大树常绿常青,葆有文学的生命力!不断将累累硕果献给读者,献给人民。
而滚滚潮流,泥沙俱下,要守一方阵地,茫然断不能行。
一个杂志,不仅是作品的发表园地,更是作家的精神家园。一个杂志的气象,关乎它所具的情怀格局和精神高标。情怀和精神便是我做杂志的方向。
有时我更极致地认为,文学就两个方向,一个如水,铺天盖地,拥抱众生;一个如云,直摇九霄,激励人生。
这便是悲悯和思考。
主持一个刊物,作为主编,我必须思考一些问题,必须思考清楚一些问题。
比如物质和精神谁更重要的问题,奉献和名利怎么处理的问题。这直接就是关乎职业道德和文学情操的问题。这是实打实的问题,玩不得虚假,玩不得花枪。
所以在《红岩》60年华诞之际,我查阅《红岩》历史,总结出《红岩》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红岩》编辑创造并恪守的传统:
“编辑远离鲜花和掌声,但一刻不停播种和耕耘。”
而我则认定,“编辑是为人作嫁的主,不是成名得利的角。”
“编辑工作不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这是《红岩》编辑团队的共识。职业可单单理解为找钱吃饭,而事业更多的是追求人生的价值,追求文学的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不当市场的奴隶,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
所以,我愿意像一台发动机,去发动编辑部一干人马,为着文学的发展繁荣,去运转,去轰鸣,去生产优良的精神产品。
做人要有德行,做编辑要有德行。戏有戏德,文有文德。这应该是作家艺术家最后的招牌!最大的招牌!
一个刊物也应有、必须有德行。
无愧地说,自豪地说,《红岩》是有德行的!
三
文学是人学,一切文学,一切艺术,最终的落脚点是什么?是人!是人民!离开了人,我不知道文学还有什么价值?离开了人,我不知道艺术还有什么价值?《红岩》这个平台,是个大舞台,社会的大舞台,人民的大舞台。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当你不甘于沉湎于自私小我,不甘于委顿于盲从昏庸,不甘于浑浑噩噩,不甘于得过且过。当你跨过自己这个一己小利的藩篱,憧憬做一件正大事情的时候,有召唤在前方,有理想在心中,就不致深陷、无助和迷失。我认定要把《红岩》做正大,不?种种浮躁的浑水,就一定要团结真正有创作实力的作家,要扶持真正有创造潜力的新人,才能源源不断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更多好作品。
我们杂志社,除了编辑出版《红岩》和《重庆评论》,“红岩文学”微信平台,我们目前常年的工作,有每年一度的红岩全国作家笔会、两年一届的红岩文学奖、不定期的重庆书香作家作品研讨会等文学活动。工作非常饱和,大家非常充实。
安静、本分、笃定,守土有责,是《红岩》编刊的常态。大操大办,闹闹嚷嚷,盲目跟风,不是办刊的规律。
我们的批评阵地,要确立批评的正确立场,正确导向,保持和增强批评的本色和力道,树立有标准的评论,有锋芒的评论,有见地的评论,有担当的评论,摒弃庸俗的评论,不着痛痒的评论,互相吹捧的评论。这是《重庆评论》努力追求的风骨和气质。
我们说我们的文艺创作不缺高原,而缺少高峰。
我们也说这个时代不是缺少文艺批评,而是缺少好的文艺批评。
要改变现状,创造高峰,就必须增强文学的力量,文学自身得有足够的的力量,文学的高度取决于作家的高度,你得志存高远,你得有理想情怀。这就是文学正道,这就是文学乾坤。
广阔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生活,深刻的历史变化,巨大的社会进步,是文艺创造的无尽富矿。文艺创造只有真正拥抱生活,深入人民精神世界,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作家艺术家“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藝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也只有读懂社会、读透社会,了解了生活的真相,包括了解了现实生活的缺陷和不完美,作家才能心生同情、心生悲悯、心生忏悔,增强自我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思想深度,创作出既有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
文艺创作是艰辛而寂寞的,也是伟大而崇高的,“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endprint
“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文艺工作者既要有这样的态度,也要有这样的能力。”
习总书记的号召,指出问题鞭辟入里,鼓舞创新句句入心。我们要力戒所谓的文艺贵族化享乐化,必须下苦功夫,下大功夫提高创作水准,练就创作金刚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文学世界是心灵世界,心灵崇高,精神崇高。所以创作不能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不能低级媚俗,把创作当“摇钱树”;不能粗制滥造,制造“垃圾”;不能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热衷一己悲欢、“精致利己”。
人行走于天地之间,穿行于古今长河,于天地古今,见物更要见人,见人,作品才有温度,才有呼吸,才有思想,才有精神。
中国的魂魄在哪里,中国的精神气质是什么。这都要落脚到人上,落脚到人物上,落脚到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书写时代篇章。
煌煌中华民族,有出处有来路,也有前进的方向。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人民波澜壮阔的生活,到处充满可写的题材。我们应该勇担责任和使命。我们的创作,有没有紧贴这块古老土地的脉搏,有没有紧贴广大人民的生活,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底色,有没有底子。底色浓重,底子深厚,才可能写出伟大作品。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们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文学理想,坚守《红岩》阵地,将歌颂光明,鞭打腐朽,歌颂人性之善美,揭示人性之丑恶,反映好人民心声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奉献给人民,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继续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很艰辛的路。没有长期的锤炼,没有砥砺前行的行动,纵有雄心壮志,也难达文学归途,难达文学正途。
德行天下,文学无疆!
长路漫漫,吾将求索!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