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坪有关的十个片段
柯平
柯平,诗人,作家,1956年生,祖籍浙江奉化。从事写作多年,主要作品有《历史与风景》、《诗人毛泽东》、《文化浙江》和《阴阳脸一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等。现居浙江湖州。
一
五马街的暮色在记忆里满是冷藏墨鱼般灰腻浑浊的凄凉色调。那是一九八四年的冬末。当时那里虽已号称是首屈一指的温州市的商业中心,但远没有现在这样仕女云集,纸醉金迷的富贵景象。我和小说家金一鸣,还有一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女孩,在街头买了几十元的皮鞋,并奢侈地享用了鲜啤、海鲜和八毛一份的可口的蛋炒饭后,散步回到位于墨池坊不远临街的招待所。从打开的窗户望出去,正好看到街对面那些鳞次栉比的鞋店和卖走私表的铺子因临时停电顿时乱成一团。这时一个人说说笑笑走进来,也没见他有什么寒暄客套,就这么随随便便往床沿一坐,将手里拎着的东西搁下,递过烟卷,仿佛多年好友重逢似的立马闲聊海侃起来。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回忆当年与叶坪初次相识时的情景,出现在记忆屏幕上的已是太多的空白。不过他当时多次诚恳地谈到自己的诗手法太旧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当后来突然又来电时我看见他放在身边的那包东西并非礼物之类,而是几本让我打发晚上时间的当月的诗歌杂志。灯光斜斜射在似乎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封面上,典雅、温馨,从而成为那个冬日黄昏惟一的亮色让人记忆弥新。
二
半年后我们很快又见面了,在杭州九溪岚光山色拥围中的浙江民航招待所。为我们提供重聚机会的是省作家协会的诗歌年会。当时他参与编辑的《文学青年》杂志已发表了我的一些作品。我的一位前辈朋友、该刊的庄南坡副主编又向我介绍了不少有关他的情况,包括古典功底颇深,会唱京剧和即兴泼墨,为人义气等等。这样,颇为闲暇宽松的近一周的会期,客观上显然为我们友情热度的迅速高涨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发展到会议临近尾声时,彼此间居然早已称兄道弟起来。记得那时现在蜚声文坛的女作家顾艳尚刚开始喜欢写作,由一位长辈携带引人注目出现在诗会上。一天晚上我们在一起闲聊,在讨论了现代抒情诗中引入尾韵的可能性后,她即兴朗诵了小时候所作儿歌的片段,记得有一首开头部分依稀为“小花猫,咪咪叫,小白兔,蹦蹦跳”。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不时有人没事找事在外敲门,同时房间另一头临水走廊的窗户上也曾出现可疑的声响。后来经叶坪私下告知才知道,当时确实有与会者对我们的热情与投入不无怀疑,而正是由于他的劝阻与解释,才保证了我们的谈话能够持续下去的可能性。这一事情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维护朋友利益的人。换而言之,这也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信任和依赖的人。从那时到现在,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但我对他的这一印象一直没有丝毫改变。
三
会后我们并没有立刻分手,而是结伴去了天目山。我和他,还有闻讯后提出要加入的宁波诗人力虹。一切完全如原先设计中的那样,先是在山下的临安县通过讲课形式赚到了部分开支,然后在山中一座环境优雅的老式洋房住下来。而此前车上偶然结识的四位来自杭州的女中学生,正好被安排在我们对门的房间。有关此次旅行的过程与旖旎风光,相信在我们的那首同题诗《三个男子及四个女子及旅途中一支短暂的歌子》里应该已有详尽的记载。相比于叶坪“目光无言/在空中交织莫名的情绪/车窗玻璃颤动着/一种凄婉的淡淡哀愁”的细致真挚,我的“玩水时手指触着你的胸脯不是有意的”或“我独立一旁不说话为什么你是知道的”这样的句子也许显得过于孟浪与轻浮。后来力虹及四个女孩均因有事提前回去了。余下的那几天里,我和他整天喝酒和狂热写作,彼此间的感慨与怅惘想必大体相同,那就是在面对远比自己年轻的异性时,情感上所惯有的自我封闭和惶惑无计。这大约也就是芒克《无题》中“为什么当你从我面前走过/我总是感到羞涩/好像我老了/我拐着棍子”那几句诗何以能打动这么多人的力量所在了。就冲着这一点,我就认定叶坪是个好人。去年老芒到湖州来,席间我还多次言及此诗之妙。至于当初天目行程中那段曲折的个人感受,自然深埋在心底不想跟人提起。
四
浙江电影公司招待所位于杭城龙翔桥下,后面是小商品市场,门前为四路车起点站。一九八六至一九八八年的大多时间内,这里差不多成了我在杭州的固定住址。四元一晚的房费。隔壁廉价的个体餐馆。访客毋须登记的方便。加上扔在大厅墙角那两辆从湖州带来的破自行车。还有当时这座城市里像我一样满脑子文学幻想的众多朋友。由这一切所构成的我早期诗歌生涯的主要轮廓,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纯洁和令人神往啊!自然,由于我的关系,叶坪后来也俨然成为那里的常客。在这幢老式木结构建筑二楼的走廊上,我们经常喜欢于黄昏时搬了藤椅坐在那儿谈诗,交流对新作的看法。晚上则多半靠在床头神聊海侃,偶然想起谁了就让楼下登记处打电话找来加盟,或者乘兴穿过延安路去前面农贸市场一侧的排档撮上一顿。而深夜十二点至三点通常是各自的写作时间。一天晚上我因酒意微醺提前睡去,次日起来见有一叠誊得整整齐齐的诗稿置于枕边,外加四个热乎乎的包子。这就是收入他前几年的那本诗集《江南一片叶》里的组诗《江南》。不仅整体画面不俗,音韵上也很有特色,更何况俯拾即是的那些慧言妙句了。当时我的一个想法是他如发挥自己的古典功底写准格律体短诗没准是条路子。后来陆续读了他的《饮月》、《在秋山秋水之间》、《与雪相法师品茗感觉》、《劫后题杭州灵隐石佛》等诗作,尤其是这几年颇获好评的《隐题诗草》后,更坚定了我对自己判断力的信心。
五
海宁的五月炎热异常,街头随处都能看到穿短裙与T恤的女孩。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文化古城的经济势头一如它闻名天下的八月潮水那样生机勃勃。而国民经济总值每年呈两位数的跳跃,又促使有识见的政府当局下决心加大对精神文明领域的投入。为了请到我和叶坪前往讲课,他们不仅组织了数百人的庞大的听众队伍,还将市里的作家黄亚洲和诗人伊甸邀来助阵。在那里的三天其热闹风光场面自难赘述,但至少有以下几点至今给我留下美好记忆。一是见识了《随园食单》里所提到的鸽蛋。二是会间曾去西山公园凭吊改葬后的徐志摩墓地。三是认识了一位叫阿丽的诗歌女孩。四是临走前在宾馆与叶坪有关道德问题的那番激烈争论。当时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饭桌上不知谁偶尔论及女朋友的定义,叶坪倾向于认为男女之间感情没有性关系更能维持,而我则坚持缺少身体交流就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情感交流这样的观点。然后这一话题很自然地成了当晚的中心并一直延续到宾馆的床上。记不清后来究竟谁胜谁负,但彼此间为此耗上了大半宵这一印象想必不会有错。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他与女性的实际交往,结果发现很多女孩跟他认识后确实都能保持着良好的友情关系,哥哥妹妹什么的,亲热得不得了。这固然得益于他机智、幽默的个人魅力,更主要的恐怕还在于接触过程中所给人的安全感。从这一点来看,他完全堪称自己理论的忠诚实践者,与那些嘴上说得好听,暗中下手很狠的家伙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能广泛受到同性异性拥戴的男人当然是个了不起的人。为此私下里我时常为他抱怨叫屈:以他的履历与人际关系的才华,完全可以胜任某个政府部门的领导—— 至少也得弄个文联主席当当,而绝非区区诗人二字可以了得。
六
一九八七年的大半时间我在上海和南京写作访友。十月份在杭州满觉陇住了一阵后,回来就因身体疲乏躺倒了。十一月初偶然兴起想要看海,便由省电台的一个哥们老董陪同去了温岭和石塘。回来时因考虑从温州转车比较方便,这样就又多了一次与叶坪见面的机会。当时他主动提议去瑞安办诗歌讲座,好让我有机会将此次旅行的花费补回一些。这样的好事对我当然求之不得,甚至连几天前在松门海面遇险的余悸也随之烟消云散。在那里,我不仅有幸参观了大名鼎鼎的玉海楼主人孙诒让的旧居,还去了仙岩、玉海公园,并结识了他在当地的众多弟子朋友。瑞安的短暂停留给我的印象相当深刻。山川毓秀、人物俊美、安装在三轮车上的漂亮的小喇叭、随处可见的书店,这还没有算上那么多冒雨前来听课的诗歌爱好者。说起来,那里也是我第一次品尝粉干、并从此对这种风味独具的地方食物情有独钟的地方。前年参加瓯江文学漂流,整整十天的时间内,由于浙南一带餐馆有上菜前先来一盘粉干充当点心的俗例,这差不多也就成了我每天的主食。而每次当我抢先动手,大快朵颐之时,心里总会不由自主想起叶坪。通过这件小事,也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们之间的感情之深。
七
接下来的一九八八年可能是我和叶坪交往最频繁的年头。春天他来过湖州,后来我又去了温州,中间又一起去洞头、余杭径山等地开笔会,这还不包括在前述浙江电影公司招待所里的频频聚首。该年九月有一件事颇为诗坛所瞩目,那就是由洛夫、张默率领的一个九人的台湾诗人代表团,在两岸文化交流隔绝四十年后,突然花好月圆出现在杭州的西子湖边。在参与接待的过程中,感觉在当时由于新闻性压倒一切的乱哄哄的场面中无法达到实质性的交流,通过叶坪及杭州几位诗人的努力,曾由他自掏腰包租用六公园的湖畔居举行过一个非官方的小型会议。当时台湾来的诗人全到齐了,浙江方面有叶坪、张德强、伊甸、力虹、高钫、董培伦、胡丰传、冰晶、崔汝先、夏娃等十余人参加。会上轮到我发言时,在对台湾诗歌在大陆的流传影响过程作了简短概述后,主要好像谈了对洛夫诗作的一些个人看法。大致意思记得是以三驾马车形容彼岛诗歌的三位领军人物,赞赏洛夫的诗“兼有余光中优雅的文化回望姿态与痖弦出神入化的修辞”,同时也认为“二者的最高境界,后者似乎都没有达到。”我如此大胆妄言,当时只不过想到彼此间见上一面不容易,加上少年气盛,心里一下子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现在回想起来,在当初惺惺相惜的友好氛围中如此直陈己见也许有些不大合适,何况对方又是素享盛名的诗坛前辈。事后听说洛夫先生对此确实有些耿耿于怀,通过包括叶坪在内的一些朋友主动做了些解释与沟通工作,这事后来也就这么糊里糊涂过去了。
八
这以后有整整十年时间,我一直蜗居湖州,结婚生子,求田问舍,身心两方面都显示出一种提前到来的中年症候。长年深居简出不说,甚至连与外界的朋友都基本上中断了联系,其中自然包括叶坪。除了写作断断续续还在坚持,整个九十年代惟一与文学有关的一件事情,看来就是为《诗歌》月刊筹划主持的那届金秋诗会了。在这种背景下,二十世纪末的某个冬夜叶坪的突然登门造访,完全可以看作是当年度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时他的现实身份已是温州电视台的文艺编导,并出任一个拥有大量观众的栏目“中国电视吉尼斯”的策划与独立制片,手下有一帮少男少女为他干活,前呼后拥,风光无限。不过人还如从前那般洒脱精神。在得知我这些年来一直混迹股市,打算淡出文坛时,他当即显得不以为然,再三叮嘱千万别把写作搁下。“只有写作是惟一能证明我们这些人价值的东西。钱算什么?要是说到钱,就温州而言,资产上亿的老板有好几十个,但诗人叶坪只有一个”,他这样自豪地说。“你一定要写下去,以你的才情和知名度,不写那可真太可惜了”,后来我送他上车时,他又说。
九
于是我又慢慢开始写了,当然这并非叶坪一个人的力量,其它朋友,师长的督促,时代面貌的改变,精神的重新振作,这一切在当时情况下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十年来坚持不间断记日记获得的叙述上的益处,我对随笔写作产生了兴趣,主动为多家报刊撰稿。并用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诗集《丈夫及其它》的主要部分。而次年欣然应邀参加当时为媒体瞩目的“瓯江文学大漂流”活动,私下里一直被我自己看作是重返江湖的一个醒目标志。由于得知这次活动的终点站为温州,可以与好友重晤,把杯话旧,这一点事先对我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有关此行细节及与叶坪会面叙谈的情景,在我题为《瓯江书简》的长篇随笔中有着详尽的描述。那个温州街头初夏的激情的深宵,我们在市中心的夜排档上豪啖快饮。席间他正儿八经向我敬酒,表示对我在《江南》杂志开设的书生论剑专栏里那些文章的赏识。而我同样郑重其事站起来回敬他是因为: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如果没有当初他在湖州时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词,这些文字能否问世可以说还是个问题。
十
二○○二年十二月下旬的杭州,天寒地冻,雪意氲氤。在一度作为全省建筑标志物的莫干山路的之江饭店,仿佛为了发掘并阐述圣诞与毛主席生日这两大节日的文化涵义,在此期间浙江省召开了它的第六届作家代表大会。我和叶坪虽分属不同的代表团,会余餐间却时不时地混在一起,喝酒吹牛,不亦快哉!距温州街头那次难忘的痛饮,时间一晃又是近两年过去。他的精力与风采一如往常,且接连出书,新作不断。尤其是诗中凸现的那个机智、热情的吟咏者的形象,很难令人相信其实际年龄差不多已近六十岁。由于五天的会期太过匆促,彼此间嫌吹得尚不过瘾,会后他甚至还跟我回湖州小住了一阵。整整三天的朝夕相处,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所带来的大好成果,当然其中有将近一半时间还是被用于文学本身。我谈了对他前不久出版的诗集《点燃月色》里那些与台湾诗人唱和的隐题诗的阅读印象。多年打下的古典文学基础,适度的格律与音韵,加上机智而从容的表述,从而形成一种兼蓄古典意象与现代情调的特殊文本。这样自愿戴上镣铐,又能将舞跳得自在奔放的活计,想必为当下某些以思想前卫、语言极端见长的后现代才子所难望其项背。至少在我看来,在经过几十年文学生涯的浸淫与磨砺后,这位众人眼里的温州怪才显然已开始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玩法。这就是为什么,临别那天早上,我在宾馆陪他喝早茶,当他表示希望我能对他的诗歌说点什么,我立刻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尽管文字中追述我们的友情与交往多于作品本身,但那又怎么样呢?一个诗人现实中的形象也许永远要远较他诗歌中的形象来得真实,而且重要,这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也是我近年生活中所持的原则之一。孙武军说,热爱诗歌便是半个好人,而叶坪不仅嗜诗如命,而且还将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和写作它们。正是缘于这样的鼓舞和激励,我花了近半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写下这篇文字,作为对一个逝去年代的追忆与留恋,并尽可能表现得像古人那样:手挥五弦,目送飞鸿,除此以外在时间面前我们还能有什么别的姿势与选择呢?
创作谈
一 、多看少写,甚至不写。
二 、读书无目的,越随意越好,做不到渊博,起码够得上一个杂字。同样,写作也无计划,越放松越好,做不到深刻,起码够得上一个闲字。
三 、反对形散神不散,提倡形神俱散,因为神如果不散的话,这形是无论如何散不了的。
四 、写出十篇不如写好一篇。
五 、写作过程中叙述者与语言的关系,应该像年轻时搞对象,要有一种一见倾心、非我莫属的感觉。能做到平等互爱、水乳交融,那自然最好不过,反之,如果对方漂亮是漂亮,但天马行空般胡来,自觉无法把握,还不如趁早拜拜,免得一辈子身不由己地迷恋着,被折腾得团团转。
六 、引文当尽量谨慎用之,尤其不能让它破坏自己的语调和速度,最好能经个性化处理后使用,如做不到这一点,干脆少用和不用。
七 、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次写下题目打算动手前都问一问自己,这篇东西人家会不会写?如果人家会写,那又会怎么写?如果人家也会这样写,那我是否还有写的必要?
八 、文无定法,能长则长,不能长则短,就象做爱,讲究即兴,不能规定几天做一次,更不能规定每次做多少时间。硬撑当然也行,滋味如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九 、作品完成后不提倡短时间内修改。
十 、没有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