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考:是结束,也是开始

时间:2023/11/9 作者: 哲思 热度: 20884
◎衷曲无闻

  高考:是结束,也是开始

  ◎衷曲无闻

  《哲思》特别关注高考系列83

  我们也曾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不管过了多久,回想起高考那段澎湃岁月,酸甜苦辣,都历历在目。如衷曲无闻所说:“不为累累硕果或者是种种曲折而扼腕叹息,只为了那段全心付出的岁月感动。”我们永远坚信,不忘初心,就能一直行走在梦想的路上。

  

  我的读书生涯一直顺遂,中考考入重点高中分进重点班,别人家的父母赞不绝口,因为我的一只脚已经踏入重点大学的大门。

  我高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元旦那天数学老师一大早走进教室,买了两大袋热腾腾的包子,每人发两个。吃完之后大家开始选自己心仪的大学,定自己高考的目标分数,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我默默地写下了北京理工大学,虽然相比周围的复旦、交大、浙大、厦大、武大显得有点不起眼,但那是我最接近梦想的一次。

  高三的日子昏天暗地、枯燥乏味,好似复制粘贴一般,每日重复。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毅力惊人,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只此一搏”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时都看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

  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偶尔听到一点关于它的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府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赶往学校,原本要走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减缩到十来分钟,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偶尔物理课的走神,化学课的打盹,对自己而言都像是犯罪。

  只有一节课时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大测验,全年级统一总会准时到来的月考,每个老师的要求都不高,只需要你随便抽点时间复习,但我只能往睡觉时间里要时间。分数成了冬春交替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每天要背的单词,要解的题目,要做的试卷,计划表上记得密密麻麻。泛黄的纸页堆积如山,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夜里做题做到眼泪都要掉下来,书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只此一搏”马上就会平静下来。载着沉重的脑袋和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

  高考前夜,我挣扎到凌晨五点也睡不着,哪怕有一千个理由告诉自己平常心对待。两天后我走出考场,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骨骼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山一样压过来,交完英语考卷,仿佛交出了半生的嘱托,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是书上写的,而我,一败涂地。如果不好好逼自己一把,亲自试一试,真不知道自己多没用。几个死党,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上一本线。在已经下定决心收拾课本准备补习的时候,因为扛不住压力,我选择了去读二本。

  他们当中有的去了武汉,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重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贵州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世事如棋,别人在他们的局里围追堵杀,而我成了弃子。尔后的每一次同学聚会,听他们谈论大学里的见闻,我只好缩在角落里闷不吭声。

  我总觉得上天待我不公平,我总能想起我们同样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参数a的取值范围的情景;想起老牛对着窗户发呆,班主任也在窗外盯着他入神;想起老狗手背被扎进肉里的铅笔印;想起小羊的绯闻;想起周末的C S,这些都是我们青春最好的见证。

  

  高考会极大影响你的人生。多10分,少10分,你会进入完全不一样的学校;读一本,读二本,你会遇到完全不一样的人。但高考不会决定你的人生,更不会决定你变成什么样的人。人在18岁以前的成长都是线性的,条件有限、出路有限,为了梦想,我们很多人不得不为了分数而活着,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着。

  但是18岁以后不一样,你必须为自己活一次,你会发现一些优秀的同伴开始了指数成长,你和他的差距越拉越大。而实现人生的“指数型爆炸式成长”,选择其实就在你的手里。你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光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决定着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你的整个世界。

  有的人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好的书籍都有一个固定的特质:它们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和研究,是作者生活阅历的精华。每天读书,每天写东西,可以成为记录思想的方式,可以整理纷乱的思绪,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想法。当你不再羡慕谁,不再想成为谁,你便成了最好的自己。有的人开始远离思想垃圾,不再随波逐流,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他们从不理会那些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不看言情剧。如果脑子里堆满了那些东西,人会变得不切实际且郁郁寡欢,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会失去干正事的欲望。他们从做兼职开始,直到创业成功,或者被大公司大企业争抢,或者面试的时候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潮,一步一步都在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有的人开始关注人际关系,除了自己的亲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都需要自己走出去。一路上结交朋友,患难与共的知己会成为自己的坚强后盾。当你爱的人离开你,当你的梦想再次被现实打败,朋友将成为支撑你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彼此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又像是命中注定遇着,就算有一天,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但每一段关系,每一段携手走过的旅程,都有它的分量。

  一系列的弯道超车,一次次地诠释着卓越的含义。优秀只是80分和90分的区别,卓越是去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未来,把100分远远甩在身后。大多数人在中学时代完成的是迈向100分的积累,达到90分的大概都去了还不错的学校。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有的人又完成了一次迈向100分的积累,但游戏规则已经不一样了。他们还在苦恼怎样继续保持100分的时候,你已经在短短4年里突破1000分,达到下一个数量级的世界。高中时代80分或者90分的成就,从此变得无足轻重。

  优秀是线性的进步,卓越是指数的突破。勇敢地闯向未来,你有机会创造更精彩的故事,可是有些人的辉煌,已经停留在高考揭晓分数的那个晚上。

  考得好要保持进步,考得差也不要自暴自弃。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十年后再聚,说不准谁才是时代的弄潮儿。无论你考了多少分,能不能去你想去的学校,都不用担心。你能去的地方,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你会遇见一些人,觉得相见恨晚。遇见你该遇见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我还是要感激高考,感激我的不起眼的大学,感谢那些一度失落消沉只能靠写作排遣的日子,感谢那些失声痛哭的夜晚,感谢躺在草坪上乱七八糟灌装了我全部青春的啤酒瓶,感谢那些虽然考了高分顺利拿到奖学金最终连课程名称也没记住的专业课,感谢我喜欢了4年的姑娘,感谢教我诗词创作的中文系老师,感谢教我审视人生意义的心理学老师,感谢那些花光所有运气才能遇到的每一个人。

  走过6月,不要说生活不够公平,也不要说命运如何残酷。多年以后,蓦然回首,你会闭目长叹,感慨万千。不为累累硕果或是种种曲折而扼腕叹息,只为了那段全心付出的岁月感动,信心不死,梦想依然走在路上。努力过,便已足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