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听了一场演讲,主题是“内向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吗?”主讲人是位做软件的创业者,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
台上的他先是讲了一个段子,说他在大学自习室里对一位女生动了心。经过无数次的挣扎和自我动员,他鼓足勇气给女生递了一张小纸条:“你好,能和你交个朋友吗?我是你后桌那个戴帽子的男生。”大约过了5分钟,女生走到他面前,轻声说:“我要走了,你要不要一起?”然后,他说了一句他自认为是这辈子说过的最经典的话:“你先走吧,我还有道题没做完……”台下的人笑成一团,他大声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内向的人活该没人爱?”
然后,他讲了第二个段子,说他初入职场时,公司组织了一次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验尿,每人发了一个小杯子。他当时不知道需要装多少,也羞于向工作人员咨询,于是就接得满满的。当时接待他的医生是个大妈,见状后问道:“小伙子,你是来敬酒的吗?”台下再次笑成一团。他又大声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内向的人活该被人笑话?”
等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再次提问:“你们能看出来我是个内向的人吗?”众人齐摇头。他认真地说:“别看我站在台上话很多,其实我的内心在敲锣打鼓!”
他说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为零。在人生的前30年里,旁人贴在他身上的标签都是:不主动、不合群、性格很闷。他也曾为此苦恼过,试图让自己外向一些。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发现,那些外向的人做的事、说的话在他看来都无聊至极、别扭至极,因此而产生的烦琐的事情更是像枪林弹雨般向他袭来。他躲不掉,却也承受不起。
直到有一天,那个女生偷偷告诉他“我就喜欢内向且认真的男生”;直到他闷在办公室里编了三个月的软件被某个大公司高价买去;直到他修改了无数遍的程序拿到了某个大奖……他才明白:内向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没有真本事!
交际圈的扩建和维护,并不是建立在你夸人的技能上,而在于你能为朋友做什么,以及做了什么。职场中的竞争力,不是仰仗于你攀谈的天赋,而是你有多少货真价实的本事。当然,我们都得承认,活泼开朗的人确实更容易讨人喜欢。但是,如果你骨子里就是个内向的人,假装外向就会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效果——就像是扮演一个和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就像是穿了一件尺码严重不合身的衣服,你行动不便,身心俱疲,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与其扑进人潮中,假装和世界抱作一团,不如就接受那个内向的自己。然后默默使劲,暗自承受。等你做出成绩,有了一番作为,别人就会讲:“你哪里是内向,分明是内秀嘛!”
汪国真在《孤独》中写道: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这是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就像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显得繁多且喧哗。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强的人便去追求优秀、充实个性。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
内向的人其实更理性,也更谨慎,他们拥有自己的后花园,但不会轻易对外人开放。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到此一游,情趣相仿的人被允许偶尔光临,而那些浮在表面的热情和流于形式的热闹,都被拒绝入内。
内向的人最好的生活态度是:风大了,就表现出逆风出列的风骨;风小时,就展现出积羽沉舟的耐心!这个世界总是这样:有人夸你有内涵,便有人说你不过如此;有人说你有个性,就有人说你太能装;有人说你很实在,就有人说你真虚伪。如果你每次都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犹疑地停下脚步、闷闷不乐,那你花掉青葱岁月,除了得到犹疑和闷闷不乐之外,很可能一无所获。岁月的“小人之仁”就在于此,它会慢慢让你识破生活的真相,却不会给你任何补偿!
赞(0)
最新评论